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区块链 > 互联网法院诉讼规则,互联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

互联网法院诉讼规则,互联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

区块链 岑岑 本站原创

近年来,人民法院推动互联网司法在技术应用、程序规则、实体审判等领域全面升级,推进司法文书全面上网、电子文书同步生成、移动微庭一线通、联网等。为建立互联网法院,探索区块链证书存储,《人民法院网上诉讼规则》本月起施行,进一步规范网上诉讼,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方便人民群众参与诉讼。

网络诉讼必须合法自愿;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网上庭审的,视为“拒绝出庭”;经法院审查,扫描证据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人民法院网上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自本月起正式实施。共有39条规则,明确了网络诉讼的法律效力、基本原则和适用条件,涵盖了网上立案、调解、证据交换、审判、量刑、送达等诉讼环节。

该规则首次从司法解释层面形成了系统、清晰、务实、有效的网络诉讼规则体系。是网上诉讼中整合程度最高、适用范围最广、法律层级最高的规范性文件。被认为是“最权威的网上诉讼规则”。

全国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入该平台,各方均可选择是否进行网上诉讼。

微信搜索“中国移动法院”小程序。认证后进入省法院,点击“我要立案”进行网上立案。目前,全国已有3500多家法院接入“中国移动微法院”网络诉讼平台,累计访问量超过12.65亿次,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全链条、一站式的网络诉讼服务。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表示,《规定》首次明确网上诉讼可以全程进行,也可以只在一个诉讼环节进行。

《规定》还明确,网络诉讼应当遵循合法、自愿、安全、可靠的原则。“合法自愿”原则是指尊重和保护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选择诉讼方式的权利。未经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同意或者主动选择,人民法院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适用网上诉讼。“安全可靠”原则是指依法维护国家安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有效保障网上诉讼数据和信息的安全。规范技术应用,严守技术中立,保证技术可靠性。

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全国法院网上立案1219.7万件,占网上立案总量的28.3%;网上调解651.3万件,诉前调解成功614.29万件;网上开庭128.8万次,平均时长42.34分钟;电子投递3383.3万份,占总投递量的37.97%。

“在组织架构、技术集成与应用、诉讼规则建设、网络司法治理、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我国互联网司法发展从‘跟随’转向‘引领’,处于领先地位。”最高法国际法律合作局副局长何帆介绍。

除了网络故障、不可抗力等原因,不参加网上庭审属于“拒绝出庭”

网店经营者王女士,家住国外,因产品质量问题被起诉。虽然法院的网上诉讼模式让她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所有诉讼程序,但案件的审理时间是北京时间下午4点,这让她很担心。由于中国和当地的时差,她需要在当地时间凌晨4点参加庭审。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异步审判平台的帮助下,王女士早上醒来,打开手机“参与”网上庭审,可以回答原告和法官的提问。

据了解,《规则》首次肯定了“异步审判机制”,并针对当事人不能在同一时间和空之间参加诉讼活动的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提高审判质量和效率,《规则》规定,经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指定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登录诉讼平台进行调解、交换证据、调查询问。《规则》对审判环节的异步审判做了特殊规定。最高法院改革办公室指导办公室副主任李启运表示,作为一种特殊的审判形式,当事人有实际困难,不能同时参加在线审判,而不是正常的在线审判。

针对网络诉讼过程中的法庭秩序,《规则》规定了网络审判的纪律,要求法院工作人员在参与网络审判时,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其中,除网络故障、设备损坏、停电或不可抗力外,当事人无正当理由不参加网上庭审的,视为“拒绝出庭”;擅自离庭,经提示、警告仍不改正的,视为“中途离庭”。在网络诉讼的司法实践中,“拒不出庭”和“退庭”应当按照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处理。

最高法院改革办副主任刘铮说:“上述规定明确了网上审判的秩序规则,确保了网上审判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有助于更好地维护程序正义,坚决维护司法权威。”。

李少平表示,该规则强调诉讼的规范性、稳定性和权威性,以防止一些当事人滥用权利,影响诉讼进程。为确保网络诉讼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规则》明确了身份认证规则,确保当事人身份的真实性,有效防止虚假调解和虚假诉讼。

经法院认可的电子材料可以直接用于诉讼。

在一起网络著作权纠纷中,原告和被告利用北京互联网法院和北京市版权局共同建立的“著作权纠纷非诉讼调解平台”进行调解解决。经双方同意,法院将把双方之间的协议部署到区块链。如果被告在履行期内未履行义务,将通过区块链智能合同技术自动执行。

“通过区块链智能合同技术自动执行本案,是区块链技术在司法领域特别是执行领域的一次革命性创新探索,有利于有效解决执行难问题。”据北京互联网法院院长张文介绍,2018年以来,北京互联网法院构建“平衡链”司法区块链平台,重点解决电子证据存储、上行证据在线核实等问题,逐步将区块链拓展到执行、诉讼源头治理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逐渐成熟以及公证机构和第三方存证平台的大力推广,区块链存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区块链纠纷也越来越多。然而,区块链证书审计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难题。对此,《规则》首次规定了区块链证书的有效范围,明确存储在区块链中的数据在接入链后具有推定未被篡改的效力。“这有利于规范区块链技术的司法应用,收紧区块链存单的审核标准,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进一步促进区块链存单行业有序发展。”刘铮说。

关于电子材料能否直接用于诉讼,规则指出,经人民法院认可的电子材料可以直接用于诉讼。但是,为保证电子材料形式的真实性,人民法院在四种情况下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供原件和原件。

这意味着经人民法院认可的电子材料具有“视同原件”的效力,当事人无需再次提交实体原件,大大减轻了当事人的诉讼负担,更好地发挥了网上诉讼的作用,便民利民。

作者:徐军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互联网法院诉讼规则,互联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qkl/13653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