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35年,窦老太太去世了。生老病死,这原本是世间常情,但是窦老太太的去世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拐点。因为中国的政统思想先后经历了先秦的法家、汉初的道家,儒家思想终于迎来了它蓬勃发展的春天。
窦老太太在世的时候,由于受身边人的影响,她一直觉得黄老之术就是治国的不二法门,所以是坚决不允许血气方刚的孩子们去瞎折腾的,然后把一些想法很多的儒生也掐得死死的。她算得上是道家思想作为统治思想的最后一位守护神。
她走了,一切都重新洗牌了!新的局面、新的领导人、新的政治诉求,开始呼唤一种新的思潮了。
作为后来人,我们自然知道,这次迅速崛起并牢牢占据统治思想制高点的自然是儒家思想。但是,如果我们进一步深入去思考,可能会发现,这其中的门道还是挺多的。
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到底在说什么?公元前134年,窦老太太前脚刚走的第二年,董仲舒便对汉武帝提出了代表儒家思想的《天人三策》。
那么,《天人三策》到底在说什么东西呢?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体系呢?咱不可能在这里一一为大家介绍,择其要,主要给大家介绍三个核心。
第一个核心思想就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啥意思呢?咱不急!层层递进来剖析!
我们先来捋一捋,最原始的君王统治权是怎么来的?是不是靠硬实力打出来的?这种权力来源的方式有什么缺陷呢?是不是你可以这么干,别人也可以这么干?反正谁的拳头硬,谁就可以当老大呗!但是,大家想想,这是不是一个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死胡同?
所以,最原始的统治权是不太符合统治者的想要长治久安的利益诉求的,因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别人的拳头就比你的拳头更硬了。
到了周朝,元圣周公旦开创性地发明了周礼,号召大家坐下来讲道理、守规矩。谁当老大,这都是上天的旨意,所以最高统治者叫天子。帮助天子管理天下的叫诸侯,帮助诸侯管理邦国的叫卿大夫,帮助卿大夫管理采邑(家)的叫士,其他人都是“打工人”。
为什么周公旦这个人大家要重视他?因为中国最原始的政治生态链就是他建立的,而且相当牛逼!
但是,这种强行划座次,然后要求大家各安天命的套路能忽悠得了所有人吗?显然不太可能!战国时期不就礼崩乐坏了吗?秦末的时候,陈胜、吴广不就在呐喊“王侯将宁有种乎”吗?
所以,到了西汉一朝,如何去给皇帝的执政权贴上一层无懈可击的保护膜,是统治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正好解决了统治者的心头之忧。
你听听,天人感应,说明天和人之间是相互识别的。谁应该当皇帝,谁在瞎起哄,上天是在看着的!
再听听,君权神授,当皇帝这种事,是需要上天授权的,否则都是不合理不合法的。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什么谁的拳头硬听谁的?都给我老实点,一切按上天的旨意办事!
所以,大家可以看看,为什么历史上一些大人物要干大事,一定会想方设法给自己制造一些大动静,比如什么天生异象、比如什么神龙附体、比如什么天书传言……其实不都是在告诉大家,没错,我就是上天选定的那个人,不要怀疑我,不要抵触我,跟着我勇敢向前冲就完事了。
董仲舒的第二个核心思想就是大一统思想。什么大家关起门来,各过各的日子,这种思想要不得!大家必须紧密团结在以皇帝为核心的周围,大家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皇帝就是我们的家长。
那么,要是碰到一些思想不能与时俱进的同志该怎么办呢?绝对不能姑息,要及时把他们拉进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好好教育,好好改造。
这其实就是管仲当年为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的思想。
董仲舒的理论来源是什么呢?正是从《春秋》中找到的这么一段话:“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啥意思呢?封建制度的大一统自古至今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呗!咋了?还有些同志想在政府的下面立个小山头?那是大逆不道的事情。
董仲舒这个思想的提出,正式标志着,持续了近千年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尽头。除了皇帝,其他的所有人都是打工的,你名下的财产,你只有管理权,并没有真正的产权和占有权。
过去那种诸侯、王爷、功臣思维纷纷不合时宜了,有地有人就能单独当个大爷?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地,全天下都是皇帝一个人的,全天下只有皇帝一个人可以搞特殊,任何有裂土封王思想的人都是反革命,都应该群起而攻之。
董仲舒的第三个核心思想就是广为流传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顾名思义,这一招的主要意思就是统一思想,什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都给我到一边凉快去!
董仲舒认为,人们的想法太多,思想教派太多,就容易造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局面,思想不统一,就很难形成合力!国家层面的统治力和精神建设成就就很难得到保证!所以,大家以后都不能瞎逼逼了,都听我们儒家的就对了。
高度的思想统一才能让整个社会变得安静,否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很多事情没法弄。如今天下一统,就不能由着大家去百家争鸣,到时候大家公说公有理,婆说理更强,统治者就很难做决策。
从诸子百家的本质思想中,只有儒家最适合作为统治者的思想工具,所以,咱们也别犹豫、啰嗦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吧。
另外,董仲舒后来又在“独尊儒术”的基础上非常应景儿地再次提出了影响两千年的一个思想纲领:“三纲五常”!三纲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则是五种伦常:“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其实不是董仲舒的原创,而是发源于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并结合亚圣孟子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
但是,董仲舒却是更加科学全面地巩固了儒家思想这一核心理念,把“君、父、夫”这仨大爷推上了地位的制高点。
综上所述,我们要明白,董仲舒推广的儒家思想归根到底就是在讲“规矩、秩序、礼节、尊卑”这些东西。
这些东西是不是好东西呢?肯定是!但是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的,比如今天我们各行各业都发展出来各种各样的“潜规则”,这就不好了。比如我们上班时要听领导的话没错,但是如果领导以此为名,半夜三更叫某个异性下属去私密场合谈工作,这就不太好了!比如我们作为孩子,要听妈妈的话,要孝顺,但如果你的父母不通情达理,每天给你无理取闹甚至作奸犯科,你还应该听妈妈的话吗?比如我们要对婚姻忠诚,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但是如果你的老公是大恶之人,你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吗?
今天,儒家思想也被很多人所诟病,原因就在于,很多并不了解儒家思想内核的朋友,在各种花样百出的变形演绎和认知的刺激下,慢慢变得主观和偏激了。
汉武帝为什么很呼唤儒家思想首先我们理解汉武帝这个人骨子里是不安分的,要他安于现状去缓慢发展,那无疑是要他捆住手脚去过日子。毕竟他那么年轻,那么精力充沛,那么富有想法,而且基础条件、能力魄力都是顶级的。
但是,人的行为和想法归根到底是要与环境达成一种和谐的关系的。汉武帝之前,西汉一直奉行的黄老之治,如果汉武帝突然强行地转向,整个政治生态和民生生态是难以接受的,后患无穷。
所以,汉武帝要想大展拳脚,首先要为自己的权力和行为找到一套更合理的理论系统,要让大臣们和百姓们心悦诚服、心甘情愿。
搞清了上述这一点,如果我们再弄清儒家思想的本质逻辑,看看它的核心功能,就会彻底明白,为什么汉武帝对儒家思想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了。
com
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在骨子里是“贵阳而贱阴”的,他是围绕“阳尊阴卑”的理论而展开的。所以,我们要了解,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其实并不是原生态的儒家思想,而是经过二次加工的。
“阳尊阴卑”的理论在男权社会,对谁更有利?不正是那些社会高层的男人们吗?汉武帝作为炙热的男人,怎么可能拒绝这样一套听起来很有道理的思想体系?董仲舒的儒家思想其实就是在汉武帝的皇权提供一套全方位的保护系统。
首先,你汉武帝为什么能当皇帝?不是因为你出身好、拳头硬,而是因为上天的安排!那些觉得自己也能一遇风云变化龙的同志们,你们千万不能什么乱七八糟的想法。谁当皇帝,这是上天选定的,你们不要逆天而行。你看汉武帝出生的时候,她妈王娡为什么会梦到太阳钻进她的肚子里?这就是“天人感应”,说明汉武帝是上天选定的那个人。
其次,你汉武帝凭什么可以仗着皇帝的身份去折腾所有人?大一统的思想就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大家不是什么相互成就的关系,天下所有的东西是皇帝的,你怎么安排、分配都不过分。都是皇帝的私人财产,你作为皇帝,怎么折腾都是合情合理的。
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汉文帝搞的那个“众建诸侯少其力”,其实在伦理上就是过不得关的,你帮人家诸侯分家,你自己家怎么不“众建诸侯”?但是,大一统思想一上线,这个漏洞就补上了,本来是皇帝不讲武德,现在全变成诸侯们的不是了,你们这帮破亲戚是在逆天而行,破坏国家的大一统啊,这是自绝于天,自绝于人民呀!
又比如,汉武帝后来满世界打匈奴、打西域、打南疆,虽说有点恩怨和利益牵扯在里面,但你得给天下人一个解释呀,你号召百姓们满世界去打别人,总得有个说法吧?大一统思想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世界大一统嘛,那些本来就应该是我们大汉王朝的东西,咱们举国同心去拿回我们自己的东西,一点毛病也没有呀!
最后,你汉武帝怎么去引导大家不要瞎想,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央政府的决定?你若是搞百家争鸣,你从儒家立场给出一个说法,别人轻轻松松站在法家立场否定你、怀疑你。所以,大家都别瞎晃悠了,全部按儒家这一套来,这玩意才是正道,才是王道。
咱们做什么事,首先得守儒家的规矩,在人伦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变的主从关系!所以大家在什么样的位置,就要坚守自己的本职,不要什么怨言和怀疑。
那么,大家怎么去守这些规矩呢?“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就是最基本的法则。像不服从领导、不孝顺父母、不忠诚丈夫、对朋友不讲信用等等行为,全是缺德行为,会遭人唾弃的。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介绍,大家明白汉武帝为什么这么呼唤儒家思想了吗?其实就是一句话,儒家思想体系帮助汉武帝以相对温和的方式解决了统一方向、统一思想、统一资源的管理问题。
关于儒家思想的客观分析与评价首先,我们要客观地承认,儒家思想绝对是个好东西!道理很简单,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广泛应用的东西,谁也无法否定它的优秀和先进。儒家思想上线之后,这三个方面的好处是肉眼可见的。
第一、社会动乱的防火墙加厚了。不服就干的时代过去了,有了“天命、宿命”这些东西的加持,那些想谋反篡位、作奸犯科、偷奸耍滑的人,他们的行为成本包括道德成本增加了,所以轻易不敢乱来,因为整个社会都在盯着你看,会给你制造各种压力。
第二、政治统治的安全性提高了、成本降低了。因为各种行为准则全面规范了,人的想法和行为都被无形地约束了,你欺君犯上,大家会对你群起而攻之;你背信弃义,大家都会唾弃你、远离你;你想拉拢他人自立山头,别人会觉得这样不合适,自觉抵制你。另一方面,统治者的管理范围也大大缩小了,盯着那些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就可以,大大地节约了管理成本。
第三、民生经济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了。大家应该怎么做人做事、怎么发展经济,都有相应的准则在引导和约束,咱不能乱来,不该胡思乱想。对领导要尊重,对父母要孝顺,做生意要讲诚信,交朋友要讲义气……大家按图索骥就行,只要大家坚持这么做下去,日子都会越来越好的。
顺便也提一个事,其实秦朝也统一思想过,不过是法家思想,为什么法家思想没能像儒家思想持续传承下来呢?因为法家思想太霸道、冷酷,没有什么弹性和温度;但儒家思想主要是劝说引导为主,比较温和仁义。
《三国演义》的开篇词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为什么会这样呢?正是因为儒家思想中的“国家统一”融入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了整个中华民族团结巩固的纽带。这是一种基因和使命,所以只要中华儿女尚在,就一定会去统一华夏大地的。
儒家思想之中,有很多精华,包括一些教育我们做人做事的普世价值观,都是相当科学的,比如儿女要孝顺父母、朋友之间要讲信义、夫妻之间要忠诚互爱等等。也正是因为儒家思想的默默滋润,使得我们中华大地成了一片德土,让我们中华民族薪火相传,让我们华夏文明继往开来,这些都是儒家思想无可否认的功绩。
但是,我们终于要说但是了!任何事物都有例外,都有两面性。儒家思想也不是万能的,也不是绝对科学的。
先说说政治方面的东西,儒家思想提出了“君权神授”,这玩意让皇帝彻底解除了执政合法性方面的后顾之忧,所以也会一定程度上刺激某些皇帝的胡作非为。而且,“君权神授”本身也是有漏洞的,比如后世发明了“苍天示警”就是专门来对付它的。你说的你的帝位是老天安排的,结果老天发怒了(黄河泛滥、蝗灾连连、赤地千里),那是不是说明老天对你不满意了,要安排别的人来替换你了?
再说说民治方面的东西,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在教育老百姓要认命,可是,认命这玩意有时候是好事,有时候也不是好事。比如一些十分过分且极具侮辱性的事情发生到你头上了,认命还有意义吗?儒家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老百姓的奴性。
咱们华夏儿女其实都是生性善良的好人,经常记吃不记打,今天被这个统治者打了一顿,明天下一个统治者给他们发一颗糖,他们马上就会觉得生活还是很美好的。这也是儒家思想能够翻来覆去被演绎的根本原因。
记住一点,儒家思想是好东西,但是凡事注意一个度,一定要用“中庸之道”的思维去看待儒家思想的各种功能性。
但凡过于绝对的东西都是有待商榷的。比如“三纲五常”中的“夫为妻纲”,如果一个丈夫只把妻子当成一个活的充气娃娃,那还有意义吗?
儒家思想好的一面在大多数时刻,它能够帮助我们过好一生。但是,差的一面就在于它的逐渐变性,一味地鼓励忍受。
其实因为儒家思想的各种漏洞,在汉武帝同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先秦百家其实还是重新崛起的机会的。真正给先秦百家的棺材板钉上最后一颗钉子的是谁?是一个叫做公孙弘的人。
董仲舒虽然把儒家思想推上了政统的制高点,但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皇帝一个想法,其他学说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但是,公孙弘当宰相的时候,上书汉武帝,请为博士设**。
什么意思呢?博士是秦汉时期的皇帝顾问,相当于参谋、秘书之类的。这帮人虽然手里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对权力的运作有很大的影响力。在董仲舒“罢黜百家”之后,汉武帝身边的博士只剩下儒家的五经(《诗》、《书》、《易》、《礼》、《春秋》)博士了,为博士设**,不就是动用国家资源全面培养儒家接班人?
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国教教主玩点这样的套路也不算太过分。但是,公孙弘后来又干了一件什么事情把整个儒家思想的生态给彻底破坏了呢?那就是直接授予这些博士**的官员任职权。
当年的董仲舒,建议设立帝国最高学府机构太学,用最高学历机构宣称儒家的最高地位。这还只是一种荣誉上的鼓励与宣示,但到了公孙弘这里,直接给排名靠前的学霸保送编制了。这可就细思极恐了。
董仲舒当年设立的太学不仅仅是西汉的最高学府了,还是西汉的中央党校了,是青年官员的培养基地了。这是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的,都知道读儒学可以当官,谁还去搭理其他诸子百家?那些进入太学学习的太学生,可能读书的目的也不那么纯粹了,有的就是为了当官而去的。
汉武帝时期还比较注重控制,博士**的名额只有五十个。但是,到了昭帝时这个数目就达到了一百个,宣帝时变成了二百个,元帝时达到了千人级别,成帝时竟变成了令人瞠目的三千个。大家想想,儒家阵营的基数越来越大,当官的全是学儒学出身的,还有其他学派的人什么事?
儒家思想斩断了无数人的晋升希望!你要想晋升就给我好好读儒家经典,否则你就给我老老实实趴着!但是,儒家经典的优质教育资源掌握在谁手里,社会贵族手里,直到两晋时期的“寒门再难出贵子”才让统治者意识到,这种单一、死板的晋升通道会导致社会爆炸的,所以,隋唐的时候才提出了“科举制”,算是给社会晋升开了一个口子。
儒家思想一方面为君主统治提供了各种解决方案,一方面悄然地完成和不断巩固自己的垄断、统治地位,导致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再难百花齐放,这是我们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黍”,这些“书”都是儒学经典,就问大家一句,这样的书,你们读还是不读?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哪个朝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是哪个朝代时期)":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qkl/14892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