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小额贷款不是本人贷的,怎么办,不正规的小额贷款会上征信吗

小额贷款不是本人贷的,怎么办,不正规的小额贷款会上征信吗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小贷公司的出路在哪里?

-对几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者的调查。

采访中,记者听到小额贷款公司从业人员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尴尬”。被误解为非法借贷公司,尴尬;大众对行业本身有偏见,招不到欣赏的候选人很尴尬;小贷公司是一般的工商企业还是金融机构?身份不明,普惠金融机构的配套政策没有完全享受到,很尴尬!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小贷行业“增长”停滞。从2021年开始,很多小贷公司打算在当地被认定为“迷失”或者“空 shell”。小额贷款公司怎么了?出路在哪里?听听小贷公司从业者的声音。

“我们好尴尬。”河南登封惠今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佳丽告诉记者。不仅是陈佳丽,在采访很多小额贷款公司的经营者的过程中,“尴尬”是他们重复最多的词。

2005年,中国小额贷款公司开始试点。2008年,《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指导意见》出台。小额贷款公司定义为经地方金融监管部门批准和监管,由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经营小额贷款业务,不吸收公众存款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指导意见》明确,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目标是“引导资金流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

然而,试点开展10多年来,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数量从最高峰的1万多家、近12万名员工,下降到2020年底的7000多家、7万多名员工,行业规模逐年萎缩。

为什么曾经肩负着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三农”、补充传统金融供给重任的小贷公司,曾经被寄予厚望,如今却陷入尴尬境地?

尴尬在哪里?

名声不好,身份不明

小贷公司的尴尬在哪里?

“我们出去做生意,明明是正规金融机构,却经常被当成非法高利贷。”一位小贷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坏名声让他们很尴尬。

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意不好做。“在我们向客户介绍贷款产品并告诉他们贷款利率后,客户往往会持怀疑态度。”这位工作人员说,客户会怀疑我们是不是正规机构,放贷时会不会有“砍头利息”,或者其他隐性成本。往往要经过几轮解释,客户才能放松下来。

二是招“不愿来”的人。“往往是我们吸引来的优秀求职者不愿意来。”陈佳丽说,来了之后被误解为进入高利贷行业,父母死活不让孩子来打工。后来我们不得不放宽标准,只要有人愿意来,就先来工作。

“信誉”问题的根源在于小贷公司身份不明,除了非法机构冒用“小贷公司”名义,劣币驱逐良币。从试点开始到现在,小贷公司的身份一直不明确——小贷公司是一般工商企业还是金融机构?这是小贷公司尴尬的根源。

“如果我们不是金融机构,除了不能吸收存款,我们的业务本质上和金融机构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是金融机构,我们不为金融机构申请政策。”一位小贷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监管部门对小贷公司的杠杆率和经营区域有严格的限制,各地小贷公司的管理也由各地金融局归口。事实上,小贷公司是作为金融机构来监管的。但在办理各种手续时,小贷公司的身份却变成了一般的工商企业。

比如金融机构在放贷时抵押房产、质押土地是合理有效的,但国内一些小贷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却被区别对待。2012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关于规范土地登记的意见》中明确,经省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小额贷款公司可以作为贷款人申请土地抵押登记。但在具体操作中,一些地方仍以小贷公司没有金融牌照为由,拒绝办理抵押手续。

又如,监管部门要求小贷公司严格按照“五级分类”计提损失准备,但税务部门不认可小贷公司“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损失准备的税前扣除,而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损失准备可以按照“五级分类”在税前扣除。

相比金融机构,普惠金融这种小贷公司的免税门槛要高很多。2017年1月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税收政策的通知》明确规定,对小额贷款公司取得的农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其中所说的小额贷款,是指单笔贷款总余额在10万元(含)以下的贷款。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农户发放100万元及以下贷款的利息收入,可免征增值税。

“由于身份不明,不同部门、不同地方对小贷公司的身份认知不同,给小贷公司的发展造成了问题。”广德东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董事长冯睿告诉记者。比如,由于小贷公司的身份不同——有的地方认为是一般工商企业,有的地方认为属于金融机构,对于小贷公司在境外融资是否适合宏观审慎规则下的全口径模式,各省相关部门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我们只是想要一个相对公平的发展环境。”冯睿认为,与银行相比,中国大多数小额贷款公司依靠自有资金运营,资金成本远高于银行,平均在6%以上。近两年来,市场贷款利率一直在下降。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小贷公司的贷款利率也下降了,但成本并没有降下来,这在挤压小贷公司的利润。顺应利率市场化竞争,为实体经济客户降低融资成本,也符合小贷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影响了小贷行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

适者生存

萎缩趋势可能会继续。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我们还计划继续做大规模的。但今年,我们的计划相对保守,与2019年底的贷款规模基本持平。”陈佳丽说。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叠加疫情的影响,小贷公司的发展环境更加艰难。多位小贷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当企业增长停滞时,员工收入将难以增加,且增加空有限,这将使小贷公司面临的招工难和就业难雪上加霜。

截至2020年上半年,新三板挂牌的23家小贷公司中,有16家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有的降幅甚至超过50%;其中,12家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去年,多家新三板小贷公司宣布终止挂牌。

今年以来,湖南、河南、天津、山东、辽宁、广东等地对业务亏损或空 shell的小贷公司进行了排查。目前有100多家小贷公司拟被认定为“失联”或“空 shell”,这些公司将失去业务资格或试点资格。在小贷行业从业者看来,这并不意外。

在大多数从业者看来,小贷行业的“成长”从2015年开始就停滞不前了。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中国共有8910家小额贷款公司。据原银监会普惠金融部调查,截至2015年3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10928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小贷公司贷款余额在2015年末迅速扩张至9412亿元后,2017年达到9799亿元。

“2015年可以说是行业的分水岭。”据冯睿介绍,2005年至2015年这十年是小贷行业快速发展的成长期。行业成长之初,大家带着美好的商业愿景和普惠金融的情怀进入小贷行业;2013年前后,小贷行业开始出现分化迹象;到2015年,“10年过去了,没有一家小贷公司成功转型为村镇银行”。冯睿说,这种无形的“天花板”让很多小贷行业投资者看不到小贷公司空当时的成长。

2015年以来,小贷行业优胜劣汰愈演愈烈,洗牌的惨烈程度超乎想象。2015年小贷公司协会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部分省份超过三分之一的小贷公司无法正常经营。随着行业的“分水岭”,小贷行业也到了从业人数的转折点。2015年从业人员11.73万人,而2020年末,小贷公司从业人员仅为7.22万人。

受疫情影响,小贷公司生存环境更差,2020年萎缩速度将明显加快。央行最新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小额贷款公司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118家。短短一年时间,小额贷款公司减少了433家。

据一位资深从业者估计,到2021年初,仍能正常运营、健康发展的小额贷款公司数量可能不足行业的三分之一,而且这种萎缩趋势可能还会持续。

此前,上海市小额贷款公司协会会长杨国屏看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2013年,他在陆家嘴论坛上建议,可以选择一些优质的小贷公司,转为村镇银行、社区银行,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过去之所以乐观,是基于‘改善行业发展环境,完善各项配套政策’的愿景。”杨国屏说,但是,近年来,小贷行业的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各项政策也没有落实到位。虽然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小贷行业仍有较大需求,但“在发展环境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我对小贷公司的发展前景持谨慎态度。”杨国屏说。

尴尬的解决方法是什么

明确身份“开前门”

小贷公司的尴尬谁来解决?怎么解决?

杨国屏分析,造成小贷公司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有自身原因,也有行业发展的环境政策不友好。对于小贷公司本身来说,部分小贷公司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差,经营困难,利润空间大幅缩减甚至亏损。股东加速撤资,退出市场;从行业发展环境来看,行业定位模糊,缺乏行业立法、风险补偿、税收优惠等相关配套政策。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小贷公司的尴尬局面。

“我刚进入小贷行业的时候,很多投资人对这个行业并不完全了解。”冯睿认为,这导致一些小贷公司定位出现偏差,偏爱“大基地”,或者涉足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最终导致经营困难。目前从整个行业来看,萎缩趋势不可避免。

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贷公司没有出路。冯睿认为,行业内也有定位准确、能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势头良好的小贷公司。这些公司不仅在行业内得到认可,也受到银行和国际投资机构的信任,可以从外部获得更多的融资,这也是行业内所有公司努力的方向。

对于小贷公司未来的发展,尽快明确自己的身份仍然是关键。“小贷行业目前遇到的‘融资、税收、司法’问题,很大程度上与小贷公司身份不明确有关。”杨国屏认为,小贷公司从事的“放贷”业务和接受的行业监管完全符合金融机构的定义。只要明确了小贷公司“金融机构”的身份,相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也是小贷公司10多年来的共同心声。近年来,行业从业者和业内专家多次呼吁加快立法,为行业发展“开正门”,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

最近小贷公司在识别上又前进了一步。2020年12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新增民间借贷司法解释适用范围的批复》,明确小额贷款公司等七类地方金融组织为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金融机构。

“司法解释中认定为金融机构,并不意味着小贷公司在法律上就是金融机构。”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司法解释中被认定为金融机构,可以说明包括小贷公司在内的七类地方金融机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得到了确认,但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仍有争议。这是关系到小贷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需要上位法明确。

董希淼建议,应加快出台《非存款类放贷组织条例》,尽快明确小贷公司的法律地位。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在加强管理的前提下规范发展,真正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在增加金融供给、丰富融资渠道方面的积极作用。

“对于普惠金融的各种税收优惠,也要‘一碗水端平’。”杨国屏认为,90%是中小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应该享受普惠金融机构的各种政策待遇。具体为小额贷款公司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发放的100万元及以下贷款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小额贷款公司对“中小企业贷款和涉农贷款”计提的损失准备在税前列支。

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更正小贷公司的名称。杨国屏说,目前,即使是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在银行贷款也受到歧视,小额贷款公司的员工无法办理信用卡、房贷等业务。这是因为近年来,一些网贷平台、“套路贷”等民间借贷机构在从事非法金融活动时,经常冒用“小额贷款”的名义,导致持牌的正规小额贷款公司“躺着”“背锅”,对行业声誉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一些专家建议,应加大打击非法机构的力度。对各类以放贷为业务的机构实行许可证管理,查处和严厉打击无照经营或逃避监管的行为。

杨国屏表示,小额信贷行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小微企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额信贷行业接下来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消除社会对行业的误解,提高行业的社会信任度,为行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来源:经济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小额贷款不是本人贷的,怎么办,不正规的小额贷款会上征信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224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