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山东商报、苏宝新闻网记者接到消费者侯先生投诉,他在2021年初申请了6.8万元的车辆抵押贷款。让他没想到的是,一笔简单的车辆抵押贷款,竟然要花近10万元来“赎回”车辆。
“我在宜信普惠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信普惠”)济南运营中心办理了这项业务。当时客户经理跟我说,这是最经济的贷款模式。”侯先生告诉记者,之前办理他业务的宜信普惠济南运营中心客户经理离职后,想提前还款,但联系不上宜信普惠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其他工作人员主动对接。
“到今年3月底,我已经还了15期,共计51417元。4月份查询的时候发现要还35903.97元,没有之前说的那么省钱。”侯先生告诉记者,他的诉求是要求宜信普惠降低不合理的利率,一次性还清欠款。
此外,侯先生还表示,他在办理业务后并没有拿到任何纸质版的合同材料,只是在自己要求后续还款后,才收到宜信普惠邮寄的相关合同。侯先生向记者出示的相关资料显示,除了一份抵押合同,侯先生还与海金易创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金易创”)签订了融资租赁合同,交易方式为售后回租。在回租期内,侯先生需要每月向海金艺创支付租金3394.84元,共24期,共计81476.16元,也可以选择分三期一次性结清,结清后车辆所有权归侯先生所有。此外,侯先生还需要每月向宜信普惠支付管理咨询费594.49元,共24期,共计14267.76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侯先生最初以为只是做了车辆抵押贷款,不知道什么时候做了车辆融资租赁。
公开资料显示,宜信普惠成立于2011年3月,经营范围包括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咨询业务。同时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金融业务流程、金融知识流程的外包服务。
带着侯先生的诉求和疑问,记者联系了宜信普惠,其公关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确实承认员工离职后存在工作交接不畅的情况,包括没有及时与侯先生沟通了解侯先生的诉求,但利息费用是否可以减免还需要进一步调查。”
针对侯先生不知道具体合同内容的说法,上述负责人表示,在合同签订过程中,工作人员向侯先生明确解释了合同条款,并在侯先生同意的情况下,同步录制了签约视频并存档,签约过程符合合规要求。
在本报的介入下,5月6日,宜信普惠联系本报记者,称已免除侯先生近万元的利息费用。侯先生当天还告诉记者,经与宜信普惠沟通,他已在5月8日前一次性还清了这笔钱。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4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融资租赁公司以收取服务费、保险费等名义扣款变相高息的案件被重点提及。面对市场上出现的中介机构收取远超当初约定的高额费用或自身中介费过高等问题,有人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正规合法的机构进行抵押或贷款,并保留相关证据。出现问题后,可以通过向公安机关报案、向法院起诉等方式维护自身利益,挽回自身损失。
◎山东商报苏宝新闻网记者
冯杜子琳实习生严子恒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天天3•15」车辆抵押贷款“变”融资租赁?本报介入后宜信普惠已向消费者减免部分息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313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