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7日消息(记者周轶凡中国之声接待处)目前是春耕、春播、春管季节,全国各地都在忙着抢农时。对于农业生产来说,这也是农民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劳动力等。都不是小数目。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发展的金融政策,如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等。融资问题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缓解。
2023年3月24日,四川眉山,村民正在播种春玉米,并用塑料薄膜覆盖。(来源:CFP)
然而,记者近日在多个省份调查发现,农业生产的融资问题依然存在。各地政策不一,有的地区贷款手续复杂,贷款周期长,利率高;金融机构下沉不够,什么融资产品很多农业经营主体都不清楚。
“金融活水”如何更好地灌溉农业发展?27日,中国之声一线调查“如何解决农业生产贷款问题?”(第一部分)。
巴蜀大地正处于玉米播种的季节。四川种粮大户王新全(化名)今年流转了600多亩地种玉米。王新全说:“种玉米的话,种子要22块钱一斤,一亩地不到30斤。现在已经种了600多亩。光种子一项要多少钱?还有机械费,机械就是耕地和播种,140+130,(加起来)一亩270块钱。”
算起来,买种子要花近40万元,加上机播机耕的费用,要50多万元。王新全今年又成立了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他说:“投农机花了近200万,都是我自己的(存款)。”
依靠之前经营食用菌产业和农家乐的利润,王新全又用信用贷款贷了30万,终于准备好了需要的资金。“贷款3万到5万应该没有问题。房贷多了,有些东西就不好拿了。我今年是信用贷款,网上借的。”王新权说。
农业生产的特点是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融资始终是个问题。随着国家农业金融服务的不断完善和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建立,金融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然而,在农业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新的问题出现了。春耕、春播和春管不仅仅是一个农民购买种子和化肥的小开支。王力可新泉,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为代表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目前已投入资金数十万。在重要的发展时期,对流动资金的需求甚至可能高达数百万或数千万。
2015“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出台
陈更(化名)是河南一家省级合作社的理事长。陈更告诉记者:“只要它有扩张的动能和基因,它就永远需要资金。如果对资金没有需求,那么业务就在萎缩。”
记者对山东、河南、安徽、四川、湖南、江西等地的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进行了调研,发现农业贷款大户融资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问题一:农户缺乏易于流通的抵押物,贷款额度低。
在调查中,河南一位银行信贷员告诉中国之声记者:“首先,农民没有固定工作,他没有稳定的收入。另外,他的房子一般都是村集体土地,还有就是那些没有产权证的自建房。只有商品房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像农村宅基地,没有办法抵押和融资。”
陈更说:“宅基地(使用权)不能抵押,土地(耕地使用权)不能抵押,就相当于在银行系统里,他(农民)什么都没有。”
虽然政府推动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作为抵押贷款,但金融机构并没有很高的认可度。湖南一个合作社在当地种了1000多亩水稻和油菜。董事长董琳(化名)说,近年来,为了扩大生产,合作社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解决资金问题。“拿地拿贷款,我们种水稻,每亩贷款额度不大,然后还要找担保公司。他对你的财产估价相对较低。像我们这样的合作社,比如一些农业生产机器,是不会纳入贷款评估范围的。我们可能有几百万的农机,但是让我们拿农机去贷款,金融机构是不会承认农机抵押的。”
(来源:CFP)
农机损耗大,还有一些政府补贴。万一无法偿还,处置起来比较麻烦,所以很多金融机构都不认可。当其他农业生产资料和谷物被用作抵押品时,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山东省一家农机合作社的董事长张成(化名)说,他去年的项目一直没有偿还。前不久,因为急着买新农机,抵押贷款办不下来,他和妻子不得不通过利率更高的信用贷款,借了60万元。
记者:现在可以做农机资产抵押吗?
张成:农机不行。(我用)我们公司的资产和我家的资产。
记者:农机每年都需要投入吗?
张诚:这几年更新换代比较快,每年都有投入。项目完成后,付款缓慢。前两天用(利息)9点多,现在好像5点多,6点不到,(当时)周转也无效。就像我们的标准操作一样,有两家本地银行对此很熟悉。他们靠信用(贷款),不担保,所以利率高。农业利润比较薄,利润空小。
问题二:部分贷款手续复杂繁琐,贷款不及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以其账户中记录的出资额和公积金份额为限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责任。有些地方以合作社为主体贷款的,需要所有主要成员签字。
河南一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作为申请贷款的主体,必须要有投票权的人签字。你不能说(是)个人行为或者公司管理层的行为。从法律上讲,银行是不会允许一些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拿合作社去融资的。大家肯定都同意,贷款是有担保的。”
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说,签字是控制风险的规范操作。然而,对于像合作社这样主体结构非常复杂的组织来说,程序非常复杂。以陈摩尔的合作社为例,有200多名社员。
2016年,国家推进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
陈更表示:“对于我们合作社来说,融资难实际上是主体结构非常复杂。一般一个合作社至少需要5个人。如果是合作协会,就是几百人。如果我用合作社贷款,合作社所有成员都是我的股东,需要所有股东签字,组织成本很高。”
湖南一家合作社的董事长董琳说,有时其他成员担心融资问题。
董琳:程序比较麻烦,因为所有成员都要签署相关协议,他们会有顾虑。我们更喜欢私人贷款,通常是抵押贷款。
记者:你还有其他(商业)物业吗?
董琳:是的。所以我们很难做业务主体。如果你没钱,像我们这种大股东,只能借钱贴吧。
问题三:理财产品下沉不够。
银行有哪些农业金融产品,哪些适合自己发展?农业经营主体信息有死角。有些村子地广人稀,金融机构实地考察和产品推介的成本很高。
一位从事农业信贷业务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我们县支行相当于县城,我们现在在山里,已经将近一个半小时了。”
河南一家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靠一个信贷业务员两条腿做生意,难免有疏漏。“我们和乡镇政府、村级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都有长期的密切关系,所以大家的信息相对对称。很多银行对当地村民不太了解,所以不能给他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需要资金的农户只能盲目的跑到银行,一个一个的咨询,然后比较各家银行的理财产品。有农民告诉记者:“找我家亲戚,或者姐姐家的孩子,去银行。当然,你不可能马上在任何地方做到。”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各地农业扶持政策的差异,关键问题还在于农业生产本身有风险也有收益,金融机构对未来的收益“不放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专家卢说:“当金融机构贷款时,它必须清楚地知道你能偿还贷款。农业生产是客观风险,主要受自然影响,还有市场风险,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也很大。通过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农民的小额贷款需求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部分生产资金需求。如果种粮食,这一亩地收益不高,能评估的量也很少;此外,以土地承包权为基础的土地经营权具有经营权。对于银行来说,没有办法处置这个权利。这也是当前农业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
陈更表示,有时候一些农户接到小额贷款公司的电话,难免会有些感动。“我经常接到各种电话,比如货币经纪人,收你几个点,实际上却给你各种消费贷款。还有一种形式是纯粹的欺诈。他说你们是合作社,资质不错,所以我们专门批了,农民就信了,所以很多人不理解。”
现实中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对农业金融服务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各地都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金融赋能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还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28日,中国之声一线调研将继续追问答案。
欲知更多精彩信息,请下载“杨光。应用市场上的“com”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投诉平台”在线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杨光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我们将对不尊重原创的行为追究责任。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业产业化贷款,农业贷款创新":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582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