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一个都不能少|从入不敷出到年收入过四万 四川资阳村民学酿酒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一个都不能少|从入不敷出到年收入过四万 四川资阳村民学酿酒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参观扶贫成效。

封面新闻记者陈远洋

烧着的柴火灶上放着一口发酵高粱的大锅。锅上盖着铁皮盖子,上面有一根铁管通向冷却池。蒸汽沿着铁管流动,遇冷形成水滴,最后变成酒...6月29日,在四川资阳乐至县林宝镇双背村,村民吴红造一边讲述自家小灶酒的制作原理,一边打理灶里的火,额头上。

当天,资阳组织了全国网络媒体和“大V资阳行”活动,走访了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村庄,用镜头记录了村民的美好生活。

几年前,由于缺乏文化、技术、资金等因素,又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两个孩子,吴红早是当地的贫困户。他的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打零工为生,一年到头挣不了多少钱,经常入不敷出。得知自己的家庭情况后,在村里帮扶力量的鼓励和支持下,吴红早通过学习酿酒技术,开办了自己的“小酒厂”,同时通过养殖黑山羊和家禽,摘掉了帽子。“去年总收入4万多,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吴红藻的家

学酿酒,搞养殖做到年收入4万以上。

从乐至县出发,向北走20公里,就到了林宝镇双北村。作为2015年启动的省级贫困村,当年贫困户脱贫,2019年贫困村“摘帽”。走在双北村,便利的交通和干净的环境给人的第一印象,淠河附近的饮水工程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吴红早的家离高速路不远,水泥路已经修到家门口了。还没等他走近,一股酒香扑面而来,萦绕四周。上午10点,吴红已经忙碌了很久。“今天的发酵高粱可以正式生产了,一锅要蒸10多个小时。”

走进吴红藻的酿酒厂,整个制作过程略显“土气”。烧着的柴火灶上有一口大锅,里面盛着发酵的高粱。锅上盖着铁盖,上面有一根铁管通向冷却池。蒸汽沿着铁管流动,遇冷形成水滴,最后变成酒。

吴弘藻一边添柴一边回答问题。他提到,过去,由于缺乏技术和其他因素,他成了贫困户。在驻村帮扶力量的鼓励下,他选择在妻子的家乡湖南学习酿造“小灶酒”的技术,并通过小额无息贷款等政策支持购买酿造设备。在家里办个“小酒厂”。

乐至县林宝镇双背村村民吴洪造

“主要用玉米和高粱,100公斤能出30公斤左右的酒。”吴红造说,因为采用传统酿造工艺,在当地积累了很多稳定的客户,酿出来的酒在家里已经卖完了。仅这一年就能让他增加近两万元的收入。

此外,吴红早还享受到了乐至县“喜羊羊”等精准扶贫项目,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造血”能力。现在,通过发展养猪,养黑山羊、鸡鸭,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外出打工,在家实现就业,年收入4万多元。“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要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雁江区中和镇明月村柑橘产业

资阳培育特色主导产业脱贫的经验

据了解,资阳不属于国家和省扶贫开发重点地区,也不属于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凉山彝族区、青藏高原区“四大区”。全市没有贫困县,但脱贫攻坚任务很重。贫困村数量多且分散,贫困人口少且分散,插花特征明显。

“2013年底,资阳有325个贫困村,23.6万贫困人口。截至2019年底,32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据资阳市扶贫开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以来,资阳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5.9亿元,突出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政策覆盖,充分发挥小额贷款、财政补贴等优势资源,探索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户”、“新型经营主体+”、资产分红等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扶贫模式,有效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在安岳县河源镇金塘村,蜂蜜李作为村里引进的特色水果产业之一,吸引了不少人前来采摘拍照。据第一任驻村书记邓政介绍,2016年以来,金塘村通过引进业主、流转土地等方式,种植了大亚一号、柠檬、朱莉娅椒、蜂糖李、蔬菜等特色农产品。村民每年不仅有固定的土地流转收入,还可以就近打工获得收入,贫困户还可以从集体经济中获得分红。

同样享受发展产业带来红利的还有雁江区中和镇明月村、乐至县回澜镇花祠堂村。

乐至县回澜镇花祠堂村发展起来的食用菌产业

明月村以中国晚红血橙产业发展成果助推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2019年底,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零。全村发展中华夜血橙2200多亩,示范带动周边村庄发展1万多亩,建成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多万元。该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3960元跃升至2019年的6910元。

花祠堂村通过成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采取“全要素入股+委托管理+保底分红+收益分成”的模式进行扶贫,实行统一供种、技术、销售,从菌种收购、生产、种植到市场销售。突破食用菌生产,努力提高食用菌生产规模,增加贫困户和集体经济收入。预计每个生产棚产蘑菇4万多斤,年产量20万斤,可实现产值100万元以上,可带动100户贫困户和村集体经济增收致富。

安岳县河源镇金塘村挂满树枝的李子。

此外,资阳还建立了正向激励机制,探索总结了“幸福基金”、“幸福超市”等活动,通过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的衔接,构建了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长效机制。

【如有新闻线索,请向我们举报,一经采纳将有奖励。饲料微信关注:ihxdsb,饲料QQ: 3386405712]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一个都不能少|从入不敷出到年收入过四万 四川资阳村民学酿酒闯出一条脱贫致富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0848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