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巩义新闻广播
河洛镇于颖村就有这样一户贫困户。丈夫身体残疾,家境贫寒,但全家独立开了一家木箱加工厂。夫妻二人努力脱贫,也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致富。他们是张天顺和杨元丰。
早上八点,河洛镇于颖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块块木头被切割成型。从外面看,这个小院和别的家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是一个木箱加工厂。这个由老窑改造而成的加工厂,现在窑洞里堆满了胶合板、方木等木材,院子里还有几台大型设备。说起木箱加工厂的老板张天顺,谁能想到他曾经是一个有档案的贫困户。张天顺:“我从小就有小儿麻痹症,贡献的工作我都做不了。”我曾经为别人工作。2015年,我在别人的介绍下开始订餐打包。"
这个院子是张天顺一家曾经住过的地方:祖上传下来的破旧窑洞,还有几间30多年前盖的平房。两个孩子要养,父母要养。而唯一的劳动力张天顺因为身体残疾,不能干重活,偶尔在家打打杂。他挣的钱根本照顾不了一家人的生活。
虽然张天顺享受残疾人补贴,全家的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城乡居民大病补贴保险费用由市财政承担,两个孩子也享受教育补贴,但张天顺决心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张天顺的父亲有木工手艺,妻子杨元凤也是个踏实能干的人。结合全家的实际情况,在帮扶负责人的建议下,张天顺决定做木箱加工生意。2015年,用借来的2万元,张天顺夫妇开始了创业。虽然当时夫妻俩拿着手持切割机没日没夜的工作,但是收入并不好。杨元丰:“我家老头子有木工手艺。他以前给别人做木工。他能钉这个箱子。我和老婆在家陪他学了三个月。刚创业的时候,销售不好,名声也不大。第一年投入2万多。那一年,我只是管钱,不赚钱,借的钱也不还。2016年,情况稍微好一点,还能挣点钱,但没挣多少。”
这对夫妇意识到,如果他们想发展,他们必须获得先进的设备和增加产量。那么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呢?得知张天顺家的情况后,帮助负责人协调村委会补助5000元,帮助加工厂进行线路改造和路面硬化,改善加工厂的生产环境。另一方面,结合金融扶贫政策,帮助他们积极申请贫困户小额贷款。杨元峰:“去年,我们想扩大生产规模。有了扶贫贷款,我们享受了5万元的小额贷款。进口设备和木材可以更好。去年产量大幅度提高。另外,村里的干部和负责人也经常来乡下看我们。有什么问题和困难,只要我们提出来,他们都会第一时间给我们解决,像这个危房改造,线路改造。”
有了资金,夫妻俩马上购买了自动双木箱钢带机、锁口机等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在政府政策的支持、负责人的帮助和张天顺的努力下,终于在2016年底实现了脱贫。2017年,加工厂收入达到人均3万元。2018年,张天顺正式注册成立“巩义市河洛顺天樟木盒子加工厂”。当了老板的张天顺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生活越来越有希望,但也不忘帮助村里的其他贫困户。7组的李新建因为摔了一跤,右侧无法努力,生活一贫如洗。张天顺夫妇邀请他到自己的加工厂工作,但不让他干重活,对他照顾得很好。厉新建:“以前给别人打工一个月1200块钱,来这里打工一个月2000块钱,比以前好了,生活也改善了。”这里工作不重,人也很体谅我,人也不错。"
今年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张天顺向英屿村企业扶贫协会扶贫基金申请了5万元低息贷款。现在加工厂生产的木箱不仅销往村里的各种企业,还远销国外。张天顺一家对未来充满信心。杨元峰:“前景很好。目前的订单主要是卖给村里的企业。未来他们还会向外发展,正规化。去年是25万。今年,在大家的关心和村干部、负责人的帮助下,我们今年的目标是产值40万元,我们将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没有村里的大力支持,张天顺夫妇是无法自主创业的。于颖村有多家企业,帮助贫困人口在企业就业成为于颖村扶贫的重要举措。村委会主任刘文忠说,村委会所有的扶贫措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全村32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过上真正的好日子。于颖村委会主任刘文忠说:“于颖村现在有32户贫困户91人,其中20户已经脱贫。张天顺2016年12月脱贫,脱贫户卡在脱贫政策里,我们要全方位帮助他。我们村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主要是以就业的形式。凡是有劳动能力的,都会介绍到企业工作,增加收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自己做小木箱,手工小木箱":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049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