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关乎民生。每一项服务的背后,都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
今年6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上海市建设质量强国纲要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推动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升级的可得性。
作为全国首家以省级农村信用社为基础整体改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农商银行始终关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努力将普惠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大街小巷,在服务国家战略、地方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人民群众身边有温度的“贴心银行”。
以农业为中心的创新服务
长期以来,农村金融服务是金融体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的抵押和信贷支持,三农领域始终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为打破制约农业发展的桎梏,建设和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满足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中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2021年4月,上海农商银行启动整村授信工作。被评为“诚信村”后,村民无需抵押、担保即可获得贷款。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诚信村”建设有助于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村的房子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很多农房都有漏雨和瓦片掉落的情况。”嘉定区兴明村书记助理王鹏介绍,兴明村作为上海第一个组团式改造村,共有145户参加了组团式房屋改造。“由于缺乏信贷支持,我们向多家银行申请了小额贷款,无法满足装修改造的资金缺口。”
人民的需求在哪里,上海农商银行的金融服务就延伸到哪里。为支持农民相对集中居住,上海农商银行推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整村信贷金融解决方案。创新定制“预积分”方案。行政村只需被认定为诚信村,村民及其直系亲属就可以通过信用获得贷款,享受低利率和绿色通道,网上申请,借还贷,额度可循环使用,有效提高了村民信用的可获得性。该计划现已惠及嘉定区安亭镇、金山区夏朗镇和松江区叶榭镇等数百名村民。
“上海农商银行、兴明村委会和村民,我们坐在一起,面对面交流。最快只用了几分钟就完成了贷款工作,村民们乐见其成。”据王鹏介绍,有了这笔贷款,改造房屋、改善居住环境更有保障,村民生活更有底气。
在此基础上,上海农商行还创新资本引入模式,以第三方担保方式授信,吸收国有资本+社会资本+集体资本,以“产业+基金+基地+智库”相结合的方式运作,以奉贤吴芳村为试点,让农民实现“租金+股本+工资”的多层次增收;创新线下产品,发放宅基地住房更新改造贷款,解决宅基地住房更新改造资金缺口。最长信用期可达十年。
产业繁荣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如果说“诚信村”为村民提供了金融服务的基础,那么为发展现代农业而开发的各种金融服务和产品就是农业兴旺、农民富裕的必要手段。
“第一口西瓜桃”是上海市民每年夏天最期待的事情之一。南汇8424西瓜、南汇水蜜桃每一次在市场上成功销售,出现在市民餐桌上,都离不开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为支持产业繁荣,上海农商银行主动上门了解村民实际需求,与浦东新区恭平村达成战略合作,为“南汇8424西瓜品牌合作联社”、“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成员送去普惠金融服务,围绕两大品牌合作社授信5000多万元。
“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可以靠‘南汇桃’这几个字来借钱。”上海陶勇桃产业专业合作社的陶感慨道。依托程心村的探索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借贷的基础从有形实体变为无形,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2021年9月,上海农商行以浦东“南汇桃”成为上海首个获批建设首批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的地理标志为契机。上海农商行创新落地全市首单“地理标志”启用商标质押融资业务,让经营主体凭借南汇桃地理标志获得贷款。
上海陶勇叶涛专业合作社是南汇桃品牌合作协会成员。去年,他们凭借南汇桃的地理标志,获得了400万元的贷款。“过去,通过抵押房产,我们只能获得房产价值70%的贷款额。”陶说,“现在我们不用抵押房产证了,还能贷到更多的资金,对我们合作社帮助很大。”
紧扣“三农”,正在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上海农商银行坚持以人为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助力农业兴、农民富、农村更美,勾勒出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特色保险护航
大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除了保证大米的安全供应,打造优质大米品牌,提升大米或稻米的经济附加值,增加终端农民的收入,是乡村振兴阶段的新任务。“普惠金融帮助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是上海农村商业银行的企业使命。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乡村振兴的步伐才能越来越有底气。
在上海市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建设”目标的背景下,上海首款以种植户收益保障为特色的保险产品穗优稻收益计划应运而生。上海农商行立足上海地产大米品牌建设要求,依托保险公司农业保险资源,支持农业绿色种植标准,创新米业C2F(客户对农户用户直连农户)模式,实现“优质优价优享”,为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保驾护航。
让农民不再“靠天吃饭”,为大米多了一层保险。2022年1月,上海农商银行与安信农业保险公司在金山开展随友水稻保险与银行保险合作试点。在穗油大米收益保险模式下,金山区大型粮食收购企业(含各粮油管理所)、安信农保、合作农户签订三方收益保险订单协议,收储双方以承诺价格收购农户种植的优质大米;安信与收储方签订经营协议,约定水稻销售保险单价,合力保障种植收益,大大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事物的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的,新的保险产品的诞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保险是商业性的,种植者在没有实际收到水稻收入的情况下,对保费投入有些担心。
看到村民对新农保持怀疑态度,上海农商银行立即行动起来,积极了解农户投保意愿和堵点,通过银保合作对参保户进行信贷支持,支持保险费用支出。同时,水稻收益先偿还了银行贷款,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穗友米保与银行保险的合作方案,依托新农乐贷线上产品,由上海农商行专属团队进行线下预对接,快速摸清农户对保险资金的需求。如果农民需要通过贷款支付保险费用,可以通过扫描专用二维码快速获得信贷。单个农户通过贷款支付的保险费用最高额度为30万元,全程无需办理抵押或担保手续,并给予优惠利率,有效降低农户资金成本。
截至目前,上海农商银行已通过授信帮助农民缴纳保险费347万元,穗友保险下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7000多亩,促进农民增收140多万元。
接下来,上海农商行将先行一步。将农业产业链前移,围绕水稻全产业链创新建设,将“良种”与“好法”有机结合,将优质水稻品种、优质水稻栽培关键技术、水稻病虫害防控、后端粮食收储销售保障串联起来,逐步搭建农产品上行平台,进一步提升水稻销售终端价值,从源头上解决农民销售渠道和价格问题,让老百姓敢种、种好、卖得好。
较小的配额不变的警卫
让普惠金融像阳光和空 gas一样闪耀街头。疫情过后,江阳市场又热闹起来,生意变好了。然而,水产商也遇到了困难。他们几个月没开业,资金周转压力陡增。"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上海农村商业银行出现了."从事澳宝业务的刘茂回忆,通过上海农商银行的“微易贷”,三天就收到了50万元的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我今年拿了一个新摊子,现金流很紧张。”赵明从事贻贝批发生意。每周他需要预付10-15万美元,下游收款时间按季度结算。一旦资金未接通,业务随时可能按下“暂停键”。
“为了方便我们的小生意,客户经理总是把服务送到我们家,这让我感到相当温暖。”赵明介绍,他通过上海农商银行小额贷款中心拿到了60万元贷款,水产生意开展得很顺利。
召开市场业主交流座谈会,在小额贷款中心建立信贷服务小组,指定专人为市场商户服务...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振信心,上海农商银行小额贷款中心自2022年成立以来,为“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贷出”小额贷款助推民生。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许多“微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上海农商行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倾听商户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用金融的自来水为“微”企业滴灌,用实际行动为其解困,成功走出发展困境,获得满满的情怀。
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农商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超过745亿元,较2020年初增加460亿元。普惠小微贷款客户数近4.4万户,平均贷款余额不到170万元,真正做到了“做小事情,做散事情”。
初心不改,绿水永流。随着时代的变迁,普惠金融的外延不断扩大和丰富。70年来,上海农商行始终坚信金融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一直把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通过金融赋能实现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领域作为自己的战略主渠道。未来,上海农商行将继续认清“人”字,认真、真实地践行“普惠金融帮助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继续书写更多发自内心保护和服务人民的暖心故事。
文字编辑:余鸿浩
话题来源:作者:陈敏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农商银行普惠金融服务站,农商银行普惠金融今后工作":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201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