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丁瑞霞的“扶贫大院”里,工人们正在装车发货。李铁锤摄
邢台,中新。中新网6月27日电(张、杨武、张)“从我家走到‘小院子’大概3分钟,做点加工活,每天能挣100多元。”河北省平乡县长河镇管理区孙庄村贫困户孙会河说。62岁的孙会河因为偏瘫,不得不在附近打零工。从去年4月开始,他成了村里“扶贫小医院”的“员工”。
27日,记者走进孙庄村的“扶贫小院”。只见600多平米的小院里,大家都在有条不紊的忙碌着。一些人在安装婴儿车,另一些人在打包箱子...不到10分钟,一辆婴儿车就装好了。这家医院的老板孙说,他的小院子是去年开始营业的,主要是组装销售儿童玩具车,年收入20多万元。目前,他在本村及周边村庄雇佣了7名村民做加工工作,其中包括3名贫困人口。
河北省平乡县是中国最大的自行车零配件生产基地。近年来,平乡县变产业优势为扶贫优势,以产业就业扶贫为重点。早在2013年,平乡县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将全县划分为56个贫困地区,每个地区重点培育建设手工艺专业村,就是“贫困小院”的雏形。
“平乡县有78个贫困村,因病致贫比较普遍。他们不能离开家,需要劳动强度低、进入容易、行动自由的工作,而‘扶贫小院’恰恰是‘居家挣钱模式’。”平乡县扶贫办主任池庆瑞说。
在“扶贫大院”里,工人们正在为婴儿车缝制座套。李铁锤摄
“‘扶贫小院’必须满足‘三个必须’,即必须有固定场所,经营者必须是贫困户或能带动贫困人口,必须无噪音、无污染。”平乡县农村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书记田俊海介绍,目前,平乡县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小医院进行了规范管理。比如,每个“扶贫小院”都必须与贫困户签订“双向协议”,“扶贫小院”必须保证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工作机会、优先发放工资、优先培训,贫困户也必须保证接受和服从“扶贫小院”的管理。
天福村乡后营村的丁瑞霞,因为孩子的病,一度很穷。丁瑞霞之前在一家工厂做缝纫工,2015年借助县里补贴的15台缝纫机成功脱贫。“脱贫后,我也想带动更多贫困户像我一样,足不出户赚钱。”现在,丁瑞霞的“扶贫大院”主要为周边的童车厂加工缝制童车座套。"缝纫工作可以带出去,也可以在小院子里做."丁瑞霞说,小院里有30多个村民在打工,其中有3个贫困户,每个月能有2000到3000元的收入。
据田俊海介绍,平乡县政府对“扶贫小院”提供政策支持,优先保证水、电和正常生产经营;优先办理商标和环评手续;为小院经营者提供有利率的小额贷款;为“扶贫小院”员工免费进行童车、儿童玩具、旧缝纫、纺织等手工技能培训。目前,全县已开展培训班109期,培训学员5000余人,有效提高了他们的就业技能,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渠道。
“‘扶贫大院’不仅吸引了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还减少了农村闲散人员,增加了人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池庆瑞说,目前,平乡县已建成500多栋“扶贫小房”,惠及贫困人口3000多人,户均年收入2万多元。(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平山县脱贫摘帽,平乡县扶贫项目":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308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