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50000公益金融是什么意思,公益金融产品有哪些

50000公益金融是什么意思,公益金融产品有哪些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50000

梅州青年回乡创业种植蜜柚,如今收获季节来临,果农喜迎丰收。

众多小贷公司入驻广州民间金融街。

@视觉中国

扫码阅读更多专题报道。

樊菲十年跨越

农村企业家在扩大蜜柚种植面积时缺乏资金,农场经营者在转让农村闲置土地时缺乏资金...公共小额贷款公司以低于市场利率的小额贷款为这些农村农业项目缓解了资金压力。2019年,广州民间金融街获批公益金融试验区,从此开启了公益金融的探索。一方面,地方金融机构探索公益金融形式,通过创新设立公益小额贷款主体资格,让公益基金会成为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制定对公小贷公司业务规则,引导小贷公司以7: 3的比例开展市场化、公益性业务。另一方面,积极引导银行、保险、信托等机构开展公众理财、公众保险、公益信托等创新业务。

随着一批公益金融机构陆续入驻,一系列公益金融产品投入市场,我们看到了公益金融更多的可能性。

策划/唐心颖、张宇

协调员/石善伟,武少峰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钻颖

图/由受访者提供

新故事以低息或无息公共小额贷款支持三农。

80亩蜜柚从种植到收获

来广州找周转资金。

现在是柚子收获的季节。在梅州市大埔县张北村,300多亩蜜柚散发着甜甜的香味。三年前,梅州当地年轻官员魏源回乡创办绿色农业生态有限公司,种植蜜柚。是他流转了土地,雇了农民来种这几百亩柚子。中秋节前,急需收获第一批成熟的蜜柚。收集、储存和销售...算下来,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

不过,关伟元早就有想法了。他计划向钟会小额贷款再借一笔钱作为卖柚子的流动资金,目前正在洽谈阶段。

早在蜜柚幼苗期,双方就已经有了第一次合作。时间回到去年冬天。经营两年后,关伟元准备扩大蜜柚种植面积,但启动资金用完后,近80亩的种植成本还没有盖起来。在关伟元不知所措的时候,钟会小贷的公益金融产品出现了。据他了解,这是钟会小贷开发的一款公益性农业贷款产品,贷款利率为3.7%。关伟元算了一下,按照这个利率,柚子收获后可以盈利。“做生意最终还是要回归市场。不像被捐了,钱不是白拿的。最后还是要还的,这样我会更有动力去种柚子,卖个好价钱。”

除了在资金端为企业提供低息贷款支持,钟会小贷还联动国强基金会旗下产业链公司的农业技术实力和供应链产销优势,提供技术指导和承销。

除了绿色农民,惠州博罗县的一个农场也申请了钟会小额贷款的公益贷款。该项目从当地村民手中租赁了300多亩闲置土地用于农业开发。钟会小贷支持了该项目的公益贷款,解决了其资金困难。

据了解,钟会小贷成立于2020年12月,是首家落地广州民间金融街的具有公益特色的小贷公司。公司全资股东为国强公益基金会,为2013年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根据监管要求,公司公益与商业业务比例为3:7。公司在接受制度约束的同时,也享受到了“政策直通车”。钟会小贷作为一家大众小贷公司,获批在全省范围内展业,不同于只能在市内开展业务的小贷公司,它可以在全省范围内开拓市场。

目前,该公司正在洽谈10多个农业援助项目,涉及农业援助资金约4000万元。钟会小贷以商业业务维持企业运营,以低息或无息公益业务支持三农和困难群众。公司成立至今,在支持公益的同时,略有盈利。“这是金融+公益可持续发展的直接证明,也让我们对发展充满信心。”钟会小贷总经理袁涛说。

以7: 3的比例进行。

市场化与公益事业

广州民间金融街对公益金融的探索起源于2019年。利用金融工具和手段服务于社会的共同繁荣,是实验区建设的初衷。公益小额贷款是公益金融试验区的首次实践探索。此外,越秀区还积极引导辖区信托公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不断推出公益性金融产品。

当时,长期扎根于公益领域的国强公益基金会也在思考如何回收资金,实现可持续发展。公益金融是金融与公益手段相结合,实现公益资本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双方一拍即合,促成了钟会小额贷款的解决。随后,中富家族事务所等一批公益金融机构也纷纷落地。引入具有公益性质的金融机构,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公益金融产品,是试验区探索公益金融的重要一步。

“试验区建设之初,我们首先从地方金融机构的典型代表小额贷款公司进行探索,从顶层制度设计进行创新。经过大量调研,我们设计并实践了大众小贷的设立主体和业务模式。”越秀区金融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龚告诉记者,小额公益贷款落地过程中,制度创新是关键。一方面,创新性地设立了公共小额贷款主体资格。在充分论证“政府引导、基金会运作”模式的可行性后,研究形成了对公益小贷的特殊监管要求,实现了公益基金会作为小额贷款公司的主发起人,突破了以企业为实体经营的限制;另一方面,组建公共小额贷款公司业务机制,在保留70%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化贷款业务的基础上,试行30%低息或无息贷款比例,用于乡村振兴、妇女、残疾人等群体。

从资本逐利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的商业化是一直存在的。那么如何引导公益性金融机构兼顾公益性和商业性呢?现阶段,越秀区引导企业树立“资本就是好”的公益理念,通过开展慈善相关宣传,支持和鼓励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一方面,要从政策层面加以约束。以钟会小贷为例,在制定小额公贷运营规则时,应通过小额公贷特殊监管要求设定商业和公共服务比例,系统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开展公益性贷款的行为。

当公益遇上金融

从“输血”到“造血”

公益金融是金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长期关注国内公益金融发展的深圳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曾亚林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公益金融产品具有社会价值和社会服务内涵,可以满足投资者和资本家双方的需求。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这是金融机构的差异化业务。早些年金融商机很多,但现阶段金融机构也在寻求差异化的产品和更符合百姓发展需求的产品来开拓市场,提升竞争力。

"我们正在探索发展公益金融."广州市越秀区金融局副局长吴玉会表示,慈善捐赠在建立经济实体之前,做的是“输血”,而慈善金融结合金融工具做公益,做的是“造血”。“输血”更多的是针对急难险重,而公益理财则是让对方接受相对较低的成本,从而达到目的。除了低成本支持,公益金融还应该给予出借人更全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对于公益金融机构来说,也可以实现资金的循环利用,让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曾亚林认同这一观点,为公益小额贷款的贷款主体获得了更具性价比的融资;相对于直接接受无偿捐赠,贷款主体有相应的权利和责任,这个产品给了它良性的压力。“贷款项目主体不会像拿高息贷款一样面临巨大的还本付息压力,也更有积极性和责任心去进行生产经营。”

目前公益金融还处于探索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吴玉会指出,第一个困难是观念的转变,很多人对公益的固化印象是免费的。在实际推广公益理财产品的过程中,钟会小贷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需要帮助的对象对金融产品了解不足,对公益金融的概念更是陌生。目前只能从农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开始逐步推广。”袁涛说。

吴玉会指出,第二个困难是如何划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对象,以及定价。“在探索阶段,我们接触的对象是广大农村的农民,城市里的小摊贩也有贷款需求。如何接触到这些群体,是我们以后要思考的问题。再者,如何界定公益性金融产品的低利率?比市场利率低多少才能使公益金融产品的供需双方利益最大化,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第三个困难是税收问题。与传统慈善捐赠不同的是,从事公益性金融业务的机构与普通商业主体承担相同的税收负担,不享受任何税收优惠政策。如何保护公益金融提供者的利益,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是探索公益金融的难点之一。

"公益金融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吴玉会表示,接下来,越秀区将培育公益金融发展的相关平台,加快公益金融及配套机构的设立,研究组建公益金融联盟和公益金融实验室,形成公益金融试验区的集聚效应;同时,越秀区将进一步完善公益金融组织,探索设立社会影响力投资基金,扶持社会企业,努力打造公益金融生态圈。

新的含义

公益金融实验区

2019年,广州民间金融街获批公益金融试验区。为促进共同富裕,践行普惠金融,越秀区充分发挥辖区金融业优势,通过建立新型公益性金融机构、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引进知名公益基金等一系列措施,,践行公益金融,探索“金融+慈善”的发展新模式。

新声明

探索更加差异化的支持政策

深圳创新企业社会责任促进中心主任曾亚林表示,目前公益金融在国内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越秀区设立公益小额贷款的制度具有创新和示范效应。与传统商业主体设立、公益基金会发起的小额贷款机构不同,由于其资本属性不同,公益资本成为小额贷款机构的股东,使公益小额贷款机构能够以长远的眼光,以能够平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方式解决社会群体的贷款需求。此外,相对于传统的大型金融机构,小贷更加灵活,可以在细分领域下沉,服务更多有需求的群体。

“目前越秀区公益性小额贷款机构的比例不应低于业务总量的30%。这是一个探索性的例子。也许以后所有的公益性小额贷款公司都不一定按照这个比例来设置。这一比例应根据实际运作情况并考虑到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进行调整。”曾亚林解释道。

如何确定商业业务与公益业务的比例,本质上类似于如何给公益金融产品定价。多少利息才算低利息?“公益信贷利率的制定可以参考市场相关反馈。”曾亚林表示,一个创新试点项目,在试点期间要多观察市场反应,在市场运作之后,综合考虑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如何引导公益性金融机构兼顾商业性和公益性?曾亚林表示,一方面要考虑公益性金融机构的股东出资协议是什么。如果其股东具有公益属性,这类公益金融机构会更有耐心做公益业务;另一方面,政府可以探索出台一些差异化的扶持政策,比如税收优惠等,对公益性金融机构可以起到一定的鼓励和约束作用。

数论

752家

2012年6月,广州民间金融街建成时,有30家民间金融企业。园区现有机构752家,其中金融企业338家,包括小额贷款公司89家、基金公司11家、商业保理公司32家、金融租赁公司10家、典当行5家、银行及其分支机构13家、保险公司16家、投资咨询公司25家。

五千亿元

建街十年来,广州民间金融街金融机构不断推陈出新,成功设计200多种融资产品,为100多万家农村、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

百分之三十

经过十年的发展,广州民间金融街开始转型探索公益金融,创新设立公益小贷公司的经营机制。在保留70%小额贷款公司市场化贷款业务的基础上,新增30%低息或无息贷款,帮助妇女、残疾人等群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50000公益金融是什么意思,公益金融产品有哪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644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