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逾期会不会成为失信者?
当然不是,这篇文章很长,但是看完一定很有收获。
众所周知,征信是帮助解决贷款问题的手段之一,可细分为三种:定期逾期、征信黑户、失信人。
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信用卡欠款、网贷、消费金融等常见欠款,合法合规地将信用风险控制在定期逾期的范围内,我们已经谈过很多次了。但由于广大借款人对征信法律法规尚不熟悉,缺乏高效的咨询渠道,容易误入歧途。
所以,今天我们重点讲一下“失信者”的判断,讲解相关专业知识。
法律规则的解释
首先,我们来快速了解一下债务人是什么人,即使债务逾期,无论欠多少,都不能归为失信。第三个是关键。
(一)被查封,财产足以清偿债务。
比如借款人名下公司仓库有500万存货,但债务只有300万,不能把当事人列为失信人,因为财产已经被锁定,只需要花一点时间把钱卖回去还债。实践中,这种情况占10%左右。
(二)提供了充分有效的担保。
比如,法院核定债务总额50万元,借款人提供各种担保措施。无论担保人还是抵押物,只要金额超过50万元,就不能归为失信人。这种情况的比例也在10%左右。
(3)不属于“有履行能力但拒绝履行”。
大多数情况下,剩下的80%是因为客观上没有能力还款的借款人不能被归为失信人。比如,某人逾期欠款50万,但在保证基本生活和其他必要支出后,每个月剩余资金只有几百元,或者即使严重入不敷出,也不能归为失信。
因为如果上述情况被法院确认,就不能认定为“有履行能力”。既然客观上没有还款能力,再落实也没用。反而会加剧借款人获取收益的能力,导致长期还款能力的恶化。
但在现实中,少数借款人在明显没有还款能力的情况下,被列入背信。为什么?
特殊情况
在债务人对所欠金额无异议,并积极配合法院填写、上交财产报告令的情况下,现实中确实存在谎报、转移隐匿财产的情况。比如真正的老赖明明有几百万存款,却故意不想还几万块钱,所以没有如实填写财产信息。
但对于普通的经济纠纷,除非金额上亿,否则法院通常无法使用经济调查等技术协助,因此无法判断借款人是否真的遇到经济困难。因此,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少数法官会在观察借款人的真实财务状况之前分批冻结。
但在法定冻结期限内(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如果确实没有大额资金,需要提出书面申请,依法终止执行。
了解更多
“执行难”和“不可能执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法律概念。执行难是指借款人不还钱,主观逃避,妨碍法院工作;不能执行是指借款人客观上已经无力偿还贷款,因此不符合执行条件。
一些债务人在贷款逾期后,未能做出正确反应,一错再错。即使在法院判决冻结后,他们仍然选择“平躺”,而不是积极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导致法官在考察期间无法判断真实情况,最终造成长期误解。
当然,还是有必要解释一下:
(1)冤假错案总会有,追求绝对的完美是不现实的,所以一定要知法、守法、用法。
(2)本文只是针对真正的资金困难,我们也反对那些开着豪车住着别墅却故意违约的人。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50000负债失信的人能去做什么,负债逾期什么意思":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650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