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官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由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乡村振兴局联合召开的金融支持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强政策协同,运用再贷款、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提供资金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效释放广大农村的消费潜力,助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改善我国收入分配结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25亿元,同比增长8.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7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379亿元,同比增长8.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547亿元,增长8.8%。1-7月,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4476亿元,同比增长20.9%;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2353亿元,增长19.4%。
我国城乡消费差距巨大,乡村振兴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和资金的参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发布的《社会责任投资的实践与展望——从边缘到主流》显示,为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预计最近5年至少需要7万亿元。
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捷信”)人士表示,捷信近40%的客户是首次借款人,大部分分散在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通过与遍布全国的200,000家合作伙伴携手,捷信不断改善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信贷服务。同时,这些地区的居民也是捷信的主要服务对象。他们的特点和需求,以及所在地区的消费场景,是捷信业务的主要发展目标和服务对象,也是与捷信业务有机结合的点。
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
202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价办法》,突出了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强化了考核评价的激励约束作用。8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再次强调,要做好金融支持工作,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近年来,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在帮助农村居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乡村振兴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部分下沉到中小城市,仍然很少触及农村市场。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2021发展报告》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消费场景主要集中在城市,无论是耐用消费品、服装美容消费还是教育健康服务消费,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的主要场所都集中在城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消费需求将被极大激活。同时,随着高速互联网和VR、AR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购买商品、享受教育、诊疗服务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
捷信作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拥有庞大的线下和线上消费金融服务网络。线下渠道可以覆盖广大的三四五线城镇,甚至更偏远的农村。捷信的消费金融产品可以依托这些地区的线下消费场景,随时为这些地区的人们提供非常方便快捷的消费金融服务,比如乡镇的手机专营店、电动摩托车和农用三轮车店、农村的家电专营合作社等。同时,这些地区的人们在申请了捷信的线下金融产品,积累了良好的个人信用记录后,也可以通过手机上捷信的app进入捷信完整的线上线下金融生态服务链,从而线上线下都可以享受到捷信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可以看到,捷信的金融服务网络和场景渠道建设,可以间接促进农村地区的消费升级,让这一地区的人们生活更加幸福,农村老百姓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捷信人士表示。
数字赋权
截至2020年底,捷信金融在中国的业务已覆盖29个省市的300多个城市。截至目前,捷信金融在中国拥有4500万移动客户端注册用户。依托数字化赋能,捷信将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搭建全渠道金融服务平台,有效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数字化红利”。
普惠金融的本质是在用户成本可承受的前提下,向有金融服务需求但传统金融机构不覆盖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面对农村地区居民金融支持手段少、普惠金融服务不到位的现状,捷信利用创新的金融科技,构建“线上+线下”的全渠道金融服务平台,针对包括农村地区在内的中国市场推出了多种消费信贷产品。捷信此举不仅进一步提高了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也让农村地区的消费者获得了更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享受到了“数字化红利”。
捷信通过金融科技,在贷前产品和贷后客户服务方面进行了创新。
在贷前产品方面,捷信的数字技术与商业和消费场景深度结合,让消费者无论是在一二线城市、三五线城市、城镇,甚至更偏远的农村,都能通过便捷的全渠道平台获得优质的金融服务。2020年,捷信推出的“2023战略”旨在通过“线上+线下”的全渠道平台,全面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金融服务。循环贷款产品“Gitzo Pay”(HC Pay)累计用户数已超过166万,每天约有12万人使用Gitzo Pay。捷信在全国的众多合作伙伴登上了零售店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逐步将传统的线下购物模式升级为ALDI 2.0的客户自助模式。
“六七年前,消费者申请分期付款,要提交的纸质合同有20多页。审核慢,一天也处理不了几笔交易。现在完全无纸化了。消费者用手机扫描下载捷信金融APP。如果顺利通过风控审核,不到10分钟就可以申请下一期。”捷信在江苏徐州的合作伙伴正商传播负责人王乐妍说。
类似这样的自助服务还延伸到捷信在城镇和农村的合作商户,为这一地区的客户提供全渠道的平台金融服务。
在贷后客户服务创新方面,捷信一直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和“卓越运营”的服务理念,并为此专门打造了“三层客户服务体系”。从客户需求的复杂性出发,依次为客户提供自助服务、智能服务和专家服务。
针对客户最简单的需求,如查询还款金额、自助办理、自助还款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捷信在手机客户端和各种小程序上打造的自助服务快速响应,可以帮助客户节省大量时间,而这部分服务占到了他们日常需求的90%以上。此外,对于较为复杂或特殊的情况,捷信可以通过客服热线的智能语音机器人或服务端的聊天机器人快速识别和理解客户诉求,并根据诉求的复杂程度,智能分配给相应的机器人坐席、总专员或高专员进行处理。这样既能满足客户的诉求,又能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让乡镇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客户也能体验和享受到智能服务带来的便利。
改善农村金融生态
乡村振兴离不开知识教育的普及,而农村居民缺乏金融知识。调查数据显示,中国45.64%的农村家庭因缺乏金融知识而未能参与金融市场活动。捷信作为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实践者,长期致力于在农村普及金融知识。2017年,捷信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捐赠600万元人民币,在吕梁山连片贫困地区实施农村金融知识教育普及项目,提升当地居民基础金融素质和基层金融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提高贫困地区现代金融服务可及性。
2017年以来,捷信与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携手,组织了“金融教育助力乡村振兴——领导干部赋能培训项目”、“推动金融知识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等多个项目,用金融教育不断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对中国居民金融素养和金融教育现状的深入洞察,捷信推出了“金融蒲公英”、“金融大篷车”、“小金融家”、“捷信杯大学生学术创新实践大赛”四大面向社区居民、农村及偏远山区居民、青少年、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教育品牌项目,充分体现了捷信多措并举、积极创新的发展背景。两年来,捷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100多次金融知识普及活动,覆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70个城市,参与总人数超过10000人。
在“2023战略”的指引下,捷信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全天候、常态化地为农业经营主体、中小学生、农村干部、返乡创业者、易受骗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反欺诈、信用、数字金融实用技能等知识培训,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捷信:助力乡村振兴 共建美好生活":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1923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