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教育和医美这两个昂贵却看似“刚需”的行业,曾经为消费金融提供了“绝佳”的场景。消费者不必一次性支付几万甚至几十万元就能立即获得服务。对于一些机构来说,与金融机构合作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还可以一次性获得服务费。在市场的驱动下,一些消费金融公司迅速涌入“培训贷”、“医美贷”的供应队伍。
然而,就像曾经的“房租贷”一样,最近,培训贷和医美贷也频频陷入纠纷。“现场方”频频受到严格监管政策的影响。消费金融公司的场景业务应该怎么转?
近日,曾经在全国各地拥有近40家学习中心的华尔街英语陆续关闭线下门店。巨人教育宣布将无法在秋季向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艾贝斯教育集团实际控制人、总裁、董事长谢龙突然失联...很多教育培训机构无法正常提供相应的服务,相关的“培训贷款”也受到影响。
一边是“培训贷”接二连三被翻案,一边是“医美贷”争议不断。医美行业相关政策的变化,让金融机构觉得它成了“烫手山芋”。
有业内专家表示,培训、医美等大型服务消费金融是高风险领域,消费金融公司应加大对合作机构的资质审查。后期如何规避风险,选择更加“稳健”的消费场景开展业务,是消费金融公司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培训、医疗美容行业的政策越来越严格。
顺着商场周围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来到了原华尔街英语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附近。店面已经被带到了大楼空门是关着的。在华尔街英语北京凯德京品购物中心,原来的店面门面被商场的广告墙遮住了。中银保险致电北京多家华尔街英语学习中心,但无人接听电话。
随着华尔街英语破产风暴的持续,培训行业的相关政策和事件引起了金融行业的关注。
今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将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准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付款进行风险控制,加强培训领域贷款监管,有效防范“退费难”“卷款跑路”等问题。随后,多个省市根据意见出台配套政策,教育培训行业迎来“寒冬”。
除了培训行业,医美行业今年也受到了相关政策的影响。5月28日,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工作方案》,从6月至12月联合开展打击非法医疗美容服务专项整治工作。在医美下游,打击非法场所,严格规范医美行为;在医美上游,严厉打击非法制售药品和医疗器械行为。
警惕现场风险。
面对政策的影响,一些金融机构也提高了对教育培训行业和医美行业的警惕。
7月28日,中消协指出,美妆消费存在贷款纠纷,即诱导消费者办理网贷。一旦发生纠纷,维权成本高。
医美客户可以选择在美容机构分期付款,金融平台会直接把钱打到美容机构的账户上,用户再把钱分期偿还给金融平台。
一位小额信贷领域的专业人士表示:“‘医美贷’的主要风险是借款人借款用途的真实性不可控,还款能力不可控。有的美容机构可能会通过假身份证件骗取金融机构的贷款。”
“确实存在用假身份证件骗取贷款的情况。所以之前我们都选择了和头部医美机构合作。”一位消费金融公司的员工告诉银保,“因为这个领域容易发生纠纷,目前我们已经停止了相关业务。”
除了“医美贷”,中消协今年还提示了“培训贷”,并指出部分消费者在报名时被诱导申请“培训贷”。培训合同因各种原因终止后,消费者仍需还款。
在培训业务上,类似于“医美贷”模式,包括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会为无法一次性支付学费的学员提供贷款分期服务。贷款直接交给华尔街英语等培训机构,学生根据合同分期还款。一位华尔街英语的学生说,2013年,他曾向一家消费金融公司申请贷款分期服务,购买了一个华尔街英语的培训课程。
有分析指出,培训贷款可以帮助一部分有经济压力的人在一定时间内实现提升自我能力或学历的愿望,有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然而,教育培训机构跑路引发的纠纷成为金融机构头疼的问题。
“我们非常重视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问题。但根据贷款协议,即使培训机构跑路,贷款客户仍需正常还款。”某金融机构客户平台的客服人员认为,这种情况是纠纷的来源之一。
上述小额贷款领域专业人士也表示:“‘培训贷’业务中,贷款用途容易被监管,无法核查第三方合作机构对预付资金的使用情况。而且如果学生申请退学归还贷款,第三方合作机构拒绝协助还贷,容易引发纠纷。”
对于“培训贷”的风险,上述消费金融公司员工表示,近年来,部分教育机构受到资本助推,短期内容易出现泡沫,未来一到两年的发展也存在相应的风险。消费金融公司如果想涉足这个领域,就需要面对这个风险。
正如智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所说,目前,一些“培训贷”和“医美贷”出现纠纷,其根源在于培训机构本身的倒闭和破产,一些美容机构涉嫌过度营销、包装,甚至虚假宣传和“欺诈”。这些都不再是财务问题。
对此,上述消费金融公司员工透露:“由于教育、医疗、美容行业的场景当事人容易发生纠纷,这两项业务在消费金融行业的整体占比已经很小了。”
消费金融专家苏告诉中国银行保险,目前,以长租公寓为代表的场景业务已经逐步建立起资金监管账户体系,消费者将预付资金存入指定的银行监管账户进行保障,然后按期向服务商进行支付。培训、美容等大型服务消费金融是“翻车”事故高发区,需要对重点机构特别是跨区域连锁机构的资金归集进行有效监管。
短周期消费场景受欢迎。
“要想更好地发展‘医美贷’等场景的贷款业务,首先要规范相应市场的主体,如教育机构、美容机构等;其次,金融机构在选择场景合作伙伴时需要考虑更多因素,避免踩雷。”董希淼说。
今年7月,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指出,消费金融公司作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成员,在理性消费、合理放贷的基础上,通过提供专业化、特色化的消费金融服务,应该也必须发挥好帮助消费者增加消费的作用。
苏认为,目前消费金融业务的“展期”主要集中在服务领域,不存在商品服务的期限错配问题。如何规避类似“培训贷”“医美贷”等风险?苏建议,消费金融公司可以在三个方面做出调整。
具体来说,第一,后续消费金融确实可以拓展3C等商品业务。目前,商品购物领域的消费者保护制度比较完善;二是加大对合作机构的资质审查,建立完善的服务业务资金监管体系;三是调整商业模式。比如一些机构在长租公寓爆发后继续开展租房场景相关的消费金融贷款,但核心逻辑变成了对人风控,用户可以自己找租房机构,可以减少对大型场景合作伙伴的依赖,降低集中度风险。
“我们倾向于为客户提供短期消费贷款服务,比如购买手机等3C产品。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更可控。”某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内部人士表示。
此外,一些消费金融公司正在通过构建“自营场景”来控制风险。中原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目前注重“自营场景”的建设,客户可以在自建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包括部分3C产品在内的商品交易。这样既能积累更好的客户,又能降低风险。
除了继续探索分期场景,消费金融公司也在积极探索与产品厂商的直接合作。消费金融公司相关负责人随即表示:“我们正在探索从场景金融向厂商金融转型。以前行业通过场景获取客户是非常昂贵的。如果我们能够与制造商合作,就有可能通过他们的所有销售渠道开展业务,从而降低成本。”
本文来自中国银行保险新闻网。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消费贷前景,消费贷有什么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276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