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日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涵盖国家中心城市、经济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等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挑战,使其建设发展更加注重突出重庆、成都中心城市的“双核”协同带动功能,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
2023年5月13日,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江津区举行。该论坛是由江津区人民政府和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发起,多家机构共同参与的品牌活动。邀请成渝双城经济圈相关领导、专家、企业负责人,共同探讨“川渝一家唱双城记”的有效途径和模式。
“双核”引领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连接东亚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该地区生态禀赋优越,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集,风景多样,是中国西部人口最密集、工业基础最雄厚、市场最广阔空和开放程度最高的地区。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会长高圆圆表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承担着以引领效应带动后发地区同步发展、赶超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
专家学者做主题演讲。受访者供图
“未来五年是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建设制造强国国家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认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在未来全球战略格局中布局,把高水平对外开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升全球要素资源配置水平,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闯出一条中国西部开放高地和经济增长极的新路子。
关于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前驻冈比亚特命全权大使、前商务部外事司司长马建春建议:一是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加快完善“陆-水空铁”多式联运机制,打造内陆国际物流枢纽群,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国际物流体系;二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完善川渝自贸区、国家级新区、高新园区、综合保税区、国际合作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等开放平台规划、功能、要素的科学布局和有效衔接机制,共同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三是加快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提升贸易、金融、物流、数字经济、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开放度和竞争力;四是提升内陆开放门户的竞争力和引领作用,以重庆两江新区和四川天府新区为重点,加快集聚高能市场主体和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第五,建设“一带一路”对外交流中心,打造成渝升级高端会展平台,深化文化、艺术、教育、体育、旅游、科技等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区域合作打造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成渝双城经济圈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的排名和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协同和高质量发展态势显著。
“协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参政人才库特聘专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康佳表示,成渝双城经济圈相关城市应进一步明确国家、区域、经济圈现代产业体系的分工和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配套链“四链”融合, 要素供应链、产品价值链和技术创新链,建立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共同打造世界级优势产业集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吴认为,要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共建各类数字化创新促进平台,大幅跃升产业发展水平,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中国制造金融研究院院长邹平佐建议,加快对传统产业的全方位、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改造,在实体经济中“打造”一批“专精创新”的企业、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实现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
论坛站点。受访者供图
“制造业真正的升级和扩张,工业技术的延伸,必须以服务业为基础。”深圳市金融稳定与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西北大学原校长王忠民建议,川渝两地应充分发挥服务业体量超过4万亿元、内需市场超过4亿人口的巨大优势,共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以及生活服务向高品质、多元化升级,打造中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高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小军认为,要发挥“双引擎引领”和“周边区域联动”的作用,加强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形成以R&D为中心、以周边为制造、以区域为支撑的世界级先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集群。
四川和重庆地理相连,气候相似,历史相同,文化相同。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原司长高俊表示,川渝两地要推动川渝毗邻地区共建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园区,共同打造重庆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全国旅游教育产业指导委员会主任、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孙若峰建议,川渝两地应积极自觉地加强标准化方面的协调联动,让标准化成为巴渝文化旅游走廊的标志,打造具有国际水准、中国味道、巴渝魅力的世界级休闲旅游目的地。
绘制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蓝图
川渝山水相连,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治,共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对于绘制重庆双城经济圈建设发展蓝图具有重要意义。
嘉宾参观江津双福团结湖数字经济产业园展厅。受访者供图
“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首要和关键领域。”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国务院研究室工贸司原司长唐源表示,三年多来,川渝两地加快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试点,统筹高速公路、内河航道、普通省道布局规划,共同推进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省际通道布局全面对接、同步建设、标准衔接。
川渝同处长江上游,山相同,水相同源。大气、水和土壤环境相互影响。特别是两地水系发达,河湖相连。他们是休戚与共的生态共同体,在长江流域生态安全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夏光表示,两地要共同建设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岷江、沱江、涪江为主体,以其他支流、湖泊、水库、运河为支撑的绿色生态走廊,坚持负面清单治理川渝,推进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加强生态环境共建、保护和管理。
川渝民营经济交流合作基础良好,民营企业和民间投资密切。全国工商联副秘书长、国资委研究中心原主任王中明建议,搭建川渝商综合服务平台,营造国企民企平等相待、公平竞争、亲商的良好环境。建立亲清政商关系,完善行政执法联动响应和合作机制;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全区统一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创始秘书长、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原巡视员杨再平建议,引导境内外金融机构在成渝双城经济圈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引导境内外资本市场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打造中国中西部地区综合服务窗口, 引导征信机构、评级机构落户,加快川渝金融服务一体化、城镇化、便利化,提升全区金融服务整体质量。
本文来自【重庆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2023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江津召开,与会嘉宾表示——“双核引领”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453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