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一个身份证能贷几千块”的现金贷目前面临监管风暴。11月21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从即日起,不得批准新设线上(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禁止跨省(区、市)开展小额贷款业务。这意味着监管层对以现金贷为主要业务的互金市场进行了整顿。
借1000元一年滚成10000元债务。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15年8月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的,部分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贷款人返还已支付利息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然而,据“新华视点”调查,非银机构发行的现金贷产品普遍存在成本高、定价随意、罚息极高等问题。原本普及惠民的金融服务,却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满是“坑”的金融陷阱。
记者在一款名为“现金白卡”的现金贷APP上看到一款“产品钱包”产品,称1000元贷款14天,提前收取利息和费用,到账850元,到期还1000元。算下来,折合年化利率高达391%。逾期的,每天加收2.5%的逾期费。也就是说,短短一年,1000元的本金就滚成了一万元左右的债务。
星星合资董事长郭宇航认为,目前的现金贷由于利率不明确,罚息过高,容易成为“掠夺性贷款”。“掠夺性放贷”主要是指利用欺诈、误导等信息不对称,使借款人在不完全了解贷款条件的情况下接受贷款。
“部分现金贷用户通过长期借款,一个月可以轻松达到三四万元。如果找贷款中介帮忙,债务可以涨到五六万,给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不小的负担。”郭宇航说。
骚扰、谩骂、威胁送花圈、暴力催收成为“核心竞争力”
“一个远房亲戚的现金贷逾期了,结果催收的电话和短信一直打给我和其他亲戚。短信诅咒说要送花和花圈,真是气人。”上海市民蔡颖为此报了警。
正如金融行业人士所说,现金贷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择手段的敛财能力。广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宋芳认为,大部分现金贷公司在开展业务时,并没有把事前风险防范放在首位,而是以催收为主。“这种商业模式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剧了弱势群体的经济困难。”
-事前风险控制形同虚设。“身份证丢了,尽快去挂失,不然可能会莫名其妙负债。”深圳某银行负责人透露,从事现金贷的公司一般采取批量审核,一次能审核几百家,几乎没有风险控制。“一张身份证能借出几千块。”
——不择手段地收集。记者体验多家现金贷平台发现,借款时,不仅要平台取得通讯录权限,还要输入手机运营商的服务密码。强制授权获取个人信息是为了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就像蔡颖的麻烦:一个人欠全家的钱。
——金融APP用户信息安全堪忧。记者了解到,用户信息在现金贷平台和中介之间倒卖已经不是秘密,甚至还明码标价。
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高级安全研究员朱指出,在相关测试中发现,很多互联网金融app安全问题严重,外部技术人员可以轻易获取用户信息,甚至轻易调用客户资金。
监管升级势在必行。
互联网金融兼具金融业和信息业的双重特征,其快速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意味着监管升级势在必行。
首先要在源头加强监管。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吴震表示,技术监测发现,目前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有2693家。其中,利用网站从事现金贷业务的平台有1366家。市场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已有237家网络小贷牌照和22家张尚地区网络小贷牌照获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停止审批网络小贷牌照是监管现金贷乱象的第一步。很多大型现金贷平台都是用网络小贷牌照来放贷的。也就是说,首先要堵住现金贷企业的增量,下一步要整顿存量。
郭宇航建议,在后续治理中,由监管部门或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牵头建立网贷行业第三方数据共享平台,掌握连带债务数据,防止部分借款人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贷款,不断积累行业风险。此外,还需要在创新业务和传统金融之间构筑防火墙,避免银行、信托等资金过度涌入,进一步刺激行业的放贷冲动。
(记者刘凯雄、王淑娟、吴艳婷、李艳霞)新华社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揭秘现金贷真相:千元借款1年滚成万元债 暴力催收竟成“核心竞争力”":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674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