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类比,专家型领导的弊端

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类比,专家型领导的弊端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宁夏回族自治区审计厅原党组书记、厅长尹全洲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

尹全洲,1966年11月出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银行宁夏分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副所长),中国银行宁夏分行监管室监事,宁夏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自治区金融办主任, 自治区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华兴置地投资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2019年9月,辞去公职。

2020年4月26日,尹全洲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审查调查,并被采取留置措施。

2020年10月,经自治区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尹全洲受到开除党籍处分;鉴于尹全洲已辞去公职,不再给予行政处分,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2020年11月,银川市检察院以尹全洲涉嫌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向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021年1月25日,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尹全洲犯受贿罪、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并处罚金60万元,追缴其违法所得。尹全洲提起上诉。

2021年7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我之前拜访过‘高仁’,他说这辈子会有劫难,但他会帮我化解,我也做好了准备。”被宣布留置后,尹全洲双手合十,喃喃自语,依然不信组织,不信鬼。

就是这个领导干部,失去了信仰,欺骗了自己。在侦查的后期,他常常跪着,哭着,后悔着:“这不应该是我来的地方,因为我的腐败堕落,这里成了我最应该来的地方。”

经过重新学习党章党规和自我反省,尹全洲终于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行为是多么可笑。他口中的上级救不了他,反而让他在违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我为组织的培养感到羞耻。这个违法乱纪的事实,让我心颤,身颤。我觉得我是一只毁灭国家和家庭的蚂蚁。”

尹全洲一路上都有光鲜亮丽的经历。28岁时,她被提拔为副厅级。此后,她分别在33岁、35岁和40岁时晋升为主任级、副厅级和正厅级。但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型领导干部”,尹全洲在光鲜和诱惑面前丧失理想信念,将个人置于组织之上,辜负组织培养,直至53岁辞去公职,54岁锒铛入狱,使其沦为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反面典型。这个教训是沉重和令人担忧的。

1德不配,从专家型人才到争权夺名的“操盘手”。

“我从小失去父母,很早就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所以,我更加勤奋,更坚定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决心。感谢党和国家,上世纪80年代,骑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有幸成为一名大学生。”对读书的坚持和对知识的渴望,逐渐拓宽了尹全洲原本并不成功的人生道路。此后,靠着努力,他逐渐成长为经济学博士和博士后,在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成为领导和同事口中的专家型人才。

1995年,29岁的尹全洲被中国银行总行授予“杰出贡献一等奖”。当时中国只有十个人得过这个奖。34岁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自治区“313”人才库,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8岁,已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文章103篇。2005年,尹全洲升任自治区金融办主任,做了一些化解金融风险、解决地方金融机构发展问题的工作。办案人员告诉记者,“当时尹全洲是不可多得的专家型人才,周围的领导和同事都很看好他,组织上也给了他很大的平台。”

但随着地位的提升和权力的日益增大,尹全洲不称职的特点越来越明显。他狂妄的认为自治区金融办没有他就不能运转,渐渐的变成空一切,变得独断专行。

“尹全洲在金融办工作期间,官僚习气十足,大言不惭,把单位当成‘私有土地’。”据办案人员介绍,为了给金融办“争权夺地”,尹全洲以改革的名义,将审批小贷公司、设定保证金期限、划定业务范围、审批地方银行个人房地产贷款业务等权力置于金融办掌控之下,金融办成为“权力收割机”,尹全洲是实际的“操盘手”。

在尹全洲的控制和操纵下,自治区金融办审批小贷公司的一张批文“价值千金”“不送钱给尹全洲你就办不了小贷公司”成了当地广为流传的小道消息。接受质询时,尹全洲也承认自己是宁夏小额贷款公司制度的破坏者和践踏者,对当地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除了争权夺利,尹全洲还想尽办法跑关系,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作为单位的“一把手”,他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管理职责,一大半时间都住在北京,跑关系,做人脉。贪图虚荣心,他以推动工作为由,寻找请示的途径和机会,将上级关于自治区财务工作的几个批示整理成两份复印件,适时给别人看。

2013年,尹全洲调任自治区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为了标榜自己,他专门发表关于廉洁的文章,自称是公款的忠实捍卫者,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但他背后面对一套,私下搞腐败,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获取利益的机会。文章发表不久,他就在自己小区附近一次性接受了100万元现金贿赂。

“德薄而尊,智小而志大,力小而重,难得。”2017年,尹全洲被自治区纪委约谈后,觉得自己离“危险”不远了,“仕途即将终结”。为了“躲”,他想尽办法从宁夏调到北京的一家央企工作,后辞去公职下海经商。但是,辞职并不是腐败的“免罪金牌”。最终被组织立案侦查并采取留置措施,才得以在商场大显身手。

从银行经理到政研室副主任,再到自治区两个厅局的主要负责人,再到央企,尹全洲的工作经历并不丰富,仕途也并不顺利。但他的思想政治水平并没有随着职务的升迁而提高。他甚至忘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道德修养,辜负了组织多年的培养和信任。“道德不符,就会有灾难。”他因为错位的政绩成为了权力的“俘虏”,最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我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一心要借助组织的权利,自己发财,谋求更好的职位和更大的利润。

“金钱迷失了我的双眼,摧毁了我的灵魂,使我与人民隔离,使我脱离了组织,膨胀了我的贪欲,把我自己绑在了‘摇钱树’上。我个人推开党的温暖怀抱,走向了犯罪的深渊。”尹全洲后悔了。

在权力和金钱的驱使下,尹全洲利欲熏心,不择手段,一心组织自己的关系,谋求更好的地位和更大的利益。一方面,尹全洲极力打造自己“专家型领导干部”的形象,利用一切机会“吹捧”自己。另一方面,他们又刻意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铺垫,将主导政策制定和监管服务的职责作为攫取不正当利益的平台。

权力的使用是任性的,是依附于权力的。“尹泉州的朋友圈特别杂。社会上有很多闲人,还有一些骗子。”办案人员告诉记者,为了攀上更大的领导,尹全洲很努力。只要看起来有些人脉的人找他办事,他基本都会去做。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贵人”结缘,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更快获得晋升机会。而尹全洲这种交友无原则无底线的人,有时也会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有潜力付出的人会绝对倾斜。辞去公职后,原本在尹全洲身边的热心朋友不见了,电话也没人接。这才醒悟,离开组织,他什么都不是。

自我欲望膨胀,靠权力获得。2011年,尹全洲想买老板郑开发的两套房子,还差80万。这时他正好知道郑要办理一个小额贷款公司,于是打电话给郑让他帮忙付款。“在这件事上,郑投桃报李,我借助公权力和影响力回应。不记得自己是党员领导干部,天天搞权钱交易,也给自己埋了一颗‘炸弹’。”尹全洲说。经查,尹全洲在任职期间,收受他人给予的人民币共计551万元(其中现金16.5万元;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他人财物,涉嫌受贿534.5万元)。

“借鸡生蛋”和“鸡飞生蛋”。贪得无厌的尹全洲挪用公款1300万元作为个人投资资本,带领亲属成立公司,玩起了“借鸡生蛋”的资本运作。为了更快地“赚钱”,他以侄女和妹夫的小额贷款公司为平台,向银行和商人借款数千万元,并提高利率,将这笔钱借给自己的社会“哥哥”——职业放贷人金。然而,当雪球越滚越大时,金某突然“化为乌有”。不甘心的尹全洲把目光投向了山东某地的旅游地产开发项目。他自信这个项目能赚大钱,于是继续向别人借钱,介绍老板投资这个项目,以借款的名义把他向别人要的200万放了进去,但他万万没有想到,项目运营方在交了空项目资金后跑路了。随着两个职业骗子的脱逃,尹全洲的“金钱帝国”梦轰然崩塌,他通过“借鸡生蛋”发家致富的梦想也以荒诞告终。

公款是公家的,每一分钱都不能乱花;公权力为民,丝毫不能私用。尹全洲滥用职权,把做大官、发大财作为自己的目标。他利用权力越干净,就越触碰党纪国法的红线,最终身陷囹圄,失去自由。这也警示党员干部要时刻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正确处理公与私、义与利的矛盾,做到有恃无恐、言而无信、行而不为。

3失去信仰,热衷于结交“大师”为自己“指点迷津”。

尹全洲原名“尹玉彬”,早年因执迷于“五行缺水”的封建迷信,改名为“尹全洲”。入党时,他为了字体美观,安排下属写入党志愿书,把入党作为谋求政治进步的“砝码”。

“尹全洲无视纪律,是党组织外的‘特殊党员’。”办案人员告诉记者,尹全洲很少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没有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制度。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他对党章知之甚少,把入党誓词忘得一干二净。

在担任自治区金融办主任、自治区审计厅厅长期间,尹全洲甚至丧失了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地位。他热衷于迷信活动,结交各种“大师”为自己“指点迷津”。曾多次到固原东岳山、甘肃崆峒山、青岛崂山、四川青城山等地寺庙烧香拜佛,求升官、求富贵、求平安。

2017年8月,尹全洲决定辞去公职转行经商时,专程到五台山拜佛求财。2019年1月,因担心自己的违纪违法行为败露,他前往河北某地向“专家”求教,以求“发财”。

刚到拘留所的时候,尹全洲傲慢又丑陋。他认为自己有“上级的保护”,只要扛着就没事。不仅不遵守拘留所的纪律规定,还与面试人员对抗,刁难驻所工作人员,对组织毫无敬畏之心。据办案人员介绍,他有时勃然大怒,有时保持沉默,有时装腔作势,有时装傻,给调查带来困难。

在办案人员的耐心引导和思想感化下,尹全洲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供词中,他写道:“我被鬼附身,曾试图以不正确的方式逃避我的罪责。”我真诚地感谢组织、工作队的工作人员和护理人员。他们对我的理解、包容和细心呵护,也将是我一生难忘的。我深表感激。"

从专家型领导干部到被囚禁的囚徒,尹全洲在权力和金钱面前迷失了方向,做出了错误的选择,逐渐滑向腐败的深渊。究其原因,在于他理想信念的“先天不足”,后天思想改造和党性历练的放弃。在物欲的影响下,他腐化堕落,自我放纵。十几年后,他不得不为自己的错误付出惨痛的代价。路是自己的,尹全洲走的是一条自取灭亡的路。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专家学者领导干部类比,专家型领导的弊端":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725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