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济南某高校大四学生陈骁通过热线电话向记者反映,他最近被济南星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吸引入职,因其工作经验不足,工作人员提出进行岗前培训,并缴纳19800元培训费。该公司给了陈骁2万元的网上分期贷款来支付费用,并承诺在培训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然而,陈骁的培训班持续了不到一周,公司突然出事了。被告知资金链断裂,无法进行正常学习,贷款也没还上。现在他和80多个同学每人都背着1.5万元到2万元不等的网络分期贷款。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中有前几年的毕业生。目前,陈骁和同学已经报警,并将情况向济南工商、仲裁、12345热线等部门反映,正在等待结果。
招聘变成了高价培训:找工作怎么变成了培训和学习?
陈骁告诉记者,他在济南一所大学读书,老家在重庆。他今年大四。按照他的想法,毕业前想在济南找份工作。10月16日,他在58同城发布相关信息后,当天下午马上有公司联系他。公司告诉他可以来公司工作,福利好,保险各方面待遇好,并要求陈骁尽快来公司面试。“我一开始没有马上去公司。他们工作人员联系了我四五次后,我终于去公司面试了。”
“面试后,我提出要培训,课程会持续三个月。给我推荐了java开发课程,还保证我培训后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年薪5-13万。他说他们有多家合作公司,到时候可以推荐。这时候我才发现,这家公司其实并不是按照预期在招员工,而是培训学校在招学生。”陈骁告诉记者。
因为公司反复承诺他学习后可以为他推荐一份好工作,小陈野打消了他的疑虑。“这些保证在协议里都能看到,所以我就信了,于是就想着先在这里学习。这几天在网上看到这种方法叫‘招兵买马’。”陈骁说。
图为陈骁收到的面试资料。
岗前培训需要费用。公司承诺成立网络分期贷款公司:前六期帮忙还剩下的工作,然后自己还。
10月31日,陈骁带着身份证来到位于济南常恒大厦18楼的济南星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让我带身份证和银行卡,说是去应聘。”“后来他们说要进行岗前培训,要交19800元培训费。他们拿着我的身份证,把我的信息输入了一个网站,我没有签字,就给了我两万块钱的贷款。”陈骁说,在整个贷款办理过程中,他没有签任何字,只是拿着身份证拍了张照片。直到收到贷款公司的短信提醒,他才知道这是一笔网贷。
图为一名学生向记者展示他要在28号之前还贷。
收到短信后,陈骁当场提出疑问,但工作人员告诉陈骁,只要在这里上课,下一步就能找到工作,而且这笔钱属于助学贷款,不需要急着还。公司前六期还了,等他工作挣钱了再还,并向陈骁保证参加工作可以拿到5-13万的年薪。就这样,陈骁办理了一笔19800元的网贷,两年还清。本金加上利息总共是25000多元。
陈骁出示了自己的借款记录,显示分期金额为19800元,还款总额为25184.13元。记者了解,目前已有80多名学生在“遇见分期”、“中天分期”、“晋商消费金融”等多个网贷软件进行了贷款。
11月15日,公司突然无法正常运营,资金链断裂。
“发生了一些事情。告诉我们公司资金链断了,过不下去了。公司里的老师在搬电脑,打印机什么的。早上的课还是不错的。午饭后,东西被抢。”在陈刚上了一个星期的课后,11月15日发生的事情让陈骁有点吃惊。济南兴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多名员工和培训老师告诉记者,他们被拖欠工资两个多月。一位工作人员透露:“那天我们突然接到通知,我们的工资发不出了,公司账上也没钱了。愿意找工作的找工作,不愿意留在这里的,公司就解散了。”你可以告他,那就快点告吧。
据公司法人李磊介绍,由于近期费用过多,资金链出现问题。因为欠费,物业也停了电,没办法上课。“都是正常支出,怎么花,我们有财务报表。我们不愿意这样做,但也没办法。因为合同里约定的,我们会尽力去履行,把学生教完,推荐他们出去就业。”
但是,面对公司是法人的说法,同学们并不认同,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学业结束后并没有找到公司承诺的合适工作。小王告诉记者,他的学习期已经满了,最后公司并没有像承诺的那样给我推荐一份高薪的工作。最后我自己找了份工作,老师让我伪造学历和工作经历。该公司员工向记者透露,出事前三天公司刚换了法人,他们一直被蒙在鼓里。原法人王联系不上,现法人为变更后的法人。“我们中的一些人必须买房生子。他们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切断了我们的保险。”
公司人去楼空空
已有80多名学生向公安、工商、仲裁等部门反映情况。有些学生还没有贷款,已经被列入黑名单。警方:正在调查。
记者了解,培训班共三个班,80人左右,包括应届毕业生和退伍军人。在过去的几天里,陈骁和他的同学一直在寻求帮助。首先,他们去了公司所在的派出所。派出所给他们做了笔录,告诉他们需要等结果。他们也去了工商局,工商局说要等派出所的结果。拨打12345热线后,济南市政府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正在调查。
“我不在乎其他的。我现在还没有完成课程。你总该给我一部分学费吧。”为什么要换法人?过了三天就会出事,监管部门就不管了。”陈骁说道。
“警察局的警察告诉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有那份协议。那份协议上有贷款金额,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我们签了协议,现在生效了,但是里面骗人的东西太多了。”学生小刘说。
“现在大家最关心的是要不要去征信局。毕竟以后还要买车买房。我们也联系了贷款公司。他们也没说什么,说要配合警方调查。我现在不敢告诉家里人我妈妈心脏病发作了。我怕她知道自己病了,就不敢跟家里要钱了。现在她还没找到工作,只能慢慢借钱,先还贷。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学生小王告诉记者。
警惕“校园贷”后的新“培训贷”
这几天,记者咨询了相关专家,发现此类事件并不少见。2017年,广州警方在打击金融领域突出犯罪专项行动中侦破一起合同诈骗案。嫌疑人通过收取所谓的“培训费”诈骗约400万元,广州40多所高校400多名学生被骗。模式和“培训贷”一模一样。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今年9月,南京200多名大学生在求职中遭遇了“惨痛教训”——本以为在网上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不料却陷入了一系列套路。参加培训半年后,他们不仅没有拿到公司承诺的高薪工作,反而拿到了2万元的培训贷款。
今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审理了一起新型培训贷款诈骗案,合同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徐某某被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徐某某系某教育培训公司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前年11月至去年5月,该公司在“58同城”、“赶集网”等网站发布招聘信息或主动联系求职者。在联系求职者后,其声称公司有软件开发工作,需要参加3到4个月的JAVA编程等课程的定岗培训。费用约为2万元,并承诺在培训过程中给学生一些补贴,培训结束后分配工作。5月,徐突然宣布破产。当时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完成培训,没有分配到工作。
许山东广播电视台齐鲁频道法律服务组律师认为,这种情况是典型的“培训贷”。所谓培训贷款,就是培训机构以培训为由,向相关贷款公司借款,学员分期还款,使培训公司获得规模化利润。从陈骁等人的遭遇来看,现在重要的是合同什么时候签,要看培训公司有没有掩盖重要信息,搞欺诈。如果有,学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欺诈为由要求撤销培训合同。另外,更换法定代表人是规避法律的表现,原法人任职期间的法律责任也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要承担责任的。
济南某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毅认为,目前来看,这件事至少存在一定的欺骗性,比如保证就业,保证多少工资。是否构成诈骗,需要深入的证据调查。培训贷款治理也要从源头抓起。有关部门要搞清楚放贷公司和打着招聘旗号欺骗大学生的公司是什么关系。在明知大学生缺乏还款能力的情况下,向其推销贷款产品,属于金融诈骗。
在发生了几起危害极大的事件后的今天,“校园贷”已经被大家喊的沸沸扬扬。2017年9月,教育部明确“禁止开展校园贷业务,不得允许任何点对点借贷机构向大学生发放贷款”。可见,在相关部门的强力整治下,此前发放给大学生的“校园贷”已经得到初步遏制。而“培训贷”、“创业贷”等常规贷款也应运而生。这些贷款产品利用了部分大学生金融知识的匮乏,非法获利,对缺乏还款能力的学生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记者注意到,与“培训贷”相关的案件大多发生在2017年之后,2018年案件较多,说明“培训贷”这种形式比较新,广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其本质和危害。
从几个典型案例可以得出,与“校园贷”不同,所谓的“培训贷”具有明显的欺骗性。其基本套路是:先靠高福利招学生加入面试,再“招培训”,再收取高额培训费进行在职培训,收费的过程产生了“培训贷”。而且贯穿其中的是“保就业高工资”的诱饵。
面对层出不穷的此类事件,我们不得不问,如何像遏制校园贷一样堵住漏洞?这类公司和第三方小额贷款平台有没有利益关系?从监管角度来说,有没有办法堵住这个漏洞?万一发生事故应该有什么样的预案?教育、劳动就业、公安、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如何合法合理地梳理一张系统的网络,如何打击培训公司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点对点借贷不是法外之地,要严控网络小额贷款和高利贷,尤其是面对学生群体时,更要在制度层面采取保护措施。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遭遇培训贷应该如何解决,大学生培训贷款被骗的经过":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2863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