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感觉训练行业异军突起。很多孩子因为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被贴上了“感官失衡”的标签。
●线上感觉训练交流群多由感觉训练师建立。只要家长在群里展示孩子的情况,感觉训练师就会把原因归结为孩子的感觉失调,建议家长尽早训练孩子。
●青少年感官培训行业存在诸多乱象:一方面,一些儿童培训机构、早教机构打着感官障碍的旗号给家长制造焦虑;另一方面,感官训练质量良莠不齐,定价随意,收费高。
●提高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和康复质量,必须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同时,相关部门要出台一个可以规范感觉统合治疗的标准化管理机制。
在700元的感官训练课程中,为了防止3岁的孩子左顾右盼,训练老师在下达指令时拉住他的肩膀,要求他必须看着对方;四节课下来,只要站在教室前面,孩子们就会哭,甚至尖叫...这是浙江杭州林悦(化名)的经历,最后他们不得不选择退学。
一年后,那个被培训老师判定为“感官失衡”,得出“如果不马上参加培训班,以后10分钟都坐不住,更不可能好好上学”的孩子,慢慢坐不住了。“你拼积木一个小时不动窝,但上绘画课90分钟也很专注。”
林悦佳的经历并不是个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感觉训练行业异军突起。很多儿童培训机构和早教机构也推出了针对性的提升课程。孩子因为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被培训机构贴上“感官失衡”的标签。有的家长不惜花费数万元甚至更多让孩子去培训班。
然而,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青少年感官培训行业存在诸多乱象:一方面,一些儿童培训机构、早教机构打着感官失衡的旗号,给家长制造焦虑;另一方面,感官训练质量良莠不齐,定价随意,收费高。另外,感觉训练行业准入门槛低,所谓的感觉训练师服务不专业,缺乏专业资质。
在感官失衡上大做文章
实际上兜售培训课程。
“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触觉障碍、前庭障碍、本体感觉障碍,快来看看这五大类有你的孩子吗?警惕感觉失调,不要错过最佳治疗期!”记者以“感官训练”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类似的宣传随处可见。
据了解,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即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的感觉信息组织起来,通过大脑的合作,对体外的感知做出反应。联觉障碍是感觉统合失调的简称,即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也称学习障碍,多发生于婴幼儿成长过程中。
记者加入了多个与感觉统合训练相关的交流群。通过几天的观察发现,这些交流群大多是儿童培训机构或者感觉统合训练师为了宣传自己的感觉统合训练课程而建立的。
在一个200多人的群里,群主“感官训练老师魏”每天都会发布自己家的感官训练视频,也会解答家长的疑惑。
“幼儿园5岁的孩子上课发呆,阅读题漏词或加词。他们可以练习吗?”群友小荠的妈妈问。群主魏老师马上回复:“可以尽快练习介入。”
看到妈妈没有回复,魏老师开始“科普”:“0到3岁是感觉干预的黄金期,3到6岁是改善期,6到12岁是巩固期。希望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况,早发现早治疗,不要错过治疗的关键期!”
记者注意到,在群里,家长们对孩子的情况描述不一,有的比较笼统。但这些所谓的感官训练师,都会把原因归结为孩子的感官失衡,建议家长尽早训练孩子。
林悦说,一开始是因为她的孩子在早教课上坐不住,围着场地跑。另外,早教班顾问说孩子感觉统合有问题,推荐他们去参加他们机构的感觉统合培训班。
为此,林跃一口气交了2万多元。“一节课平均200多元。刚开始上课的时候,上课项目有扔球、滚瑜伽球、走平衡木、荡秋千等等。”
但是孩子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培训老师一指示就东张西望,排队的时候就开始跑来跑去。上了三节课,培训老师又找到林悦,说“孩子病情很严重,建议上一对一的课程,价格飞涨,下一节课要700元”。
记者注意到,除了卖线下感官训练课程,还有一些群主、博主在卖线上课程:“不需要几万的线下培训费,只需要三天就能了解感官不平衡,还能在家帮孩子找到终极训练秘诀!”也有博主表示,家长可以选择在家里学习课程和培训,也就是家长可以通过培训成为家庭感官训练导师,然后买一些教具在家里训练孩子,这样的培训成本会大大降低。
课程又长又贵。
花费精力没有效果
记者咨询了多家相关培训机构,发现感官培训课程往往费时费钱,给家庭造成了不小的负担。感觉训练包括触觉训练、前庭平衡训练、运动感觉训练等五项。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训练方式,采用一系列小游戏,对孩子的感官失衡进行干预。
根据不同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学场所,不同的教学内容,收费差别很大。如果线下收费高于线上收费,一对一入职培训和一对多的收费标准不同;一线城市的收费普遍高于二三线城市;容纳孩子能力的包容性训练比单独训练要贵得多。一般来说,感觉训练的费用大多在每小时100元到400元之间。
记者以家长身份走访咨询时,北京一家儿童培训机构的王先生表示:机构有一套完整的测试评分标准,可以确定孩子是否有感觉障碍,以及障碍的程度。紊乱程度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根据不同程度,有针对性的安排一至三年的培训,费用从1万元到8万元不等。
王老师说,轻度障碍的培训频率大概是一周两次,一年的费用在1万元到2万元之间,培训时长在1年左右。中度障碍需要评估孩子的具体情况,确定训练方案。训练频率多为每周2至4次。考虑到差异,每年的花费在3-5万元之间。对于重度障碍,需要3到6个月调整到中度障碍,然后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从中度障碍训练到轻度障碍,再从轻度障碍训练到正常状态。
记者随机采访了15个参加过感官训练的家庭,他们上课的花费都在万元以上。单节课费用最便宜的150元,最贵的700-800元。在这15个家庭中,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不同程度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听指令而被培训机构贴上“感官失衡”的标签,有的只是胆小,被推荐到相关培训班。
但被调查者普遍反映,花了这么多精力和费用,却没见到什么效果,简直是在交“智商税”。
北京男孩潇雅在4岁时被父母带到一家感官训练机构,因为幼儿园老师说可能会有感官不平衡。“报得越多,囤得越多,客单价越低。培训老师说一节课300多块钱,一周至少4节课,随着年龄增长一周6节课。”就这样,潇雅的母亲曾经一次性为100节课支付了近4万元,两年的培训费用共计11万元。
“前半年有效,所以坚持了近两年,一直希望有所突破。但是上了小学,发现孩子的一些行为越来越差。最后去医院多方诊断,发现是慢性食物过敏导致的发育迟缓。”潇雅的母亲回忆说,在停止感觉统合训练课程后,潇雅接受了专业医院和有效的户外亲子活动的治疗,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症状消失了。
简单学习,轻松拿证
你可以在短期培训后被雇用。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感官培训行业之所以存在种种乱象,与整个行业缺乏规范和专业人士密切相关。
据调查,市面上大部分做感觉训练的老师都冠以国家感觉咨询师、家庭感觉训练师的名号。但记者了解到,感官培训师和感官咨询师并没有所谓的国家认可或国家颁发的证书,也不是技能等级证书,更不是上岗证或资格证。所谓感官训练教官证,只能证明你学过感官训练的相关课程,很多单位和机构都可以颁发感官训练证书。
记者以培训生的身份从调研机构了解到,要取得培训生证书,只需要年满18周岁,只要高中毕业就可以报考。报名流程是缴费,网上学习课程,参加考试,通过了就领证。而且大部分研究中介都承诺证书会得到行业认可,全国通用,一次通过,无需年审,终身有效。
当记者提到没时间学习时,一位培训中介回答:“没时间学习没关系。组织会提前发试题和答案来练习,保证他能拿到证。”
通过对不同证书培训机构的调查发现,感官培训讲师认证的收费在1000元左右,通过考试后10天左右就可以出网上报名和网上考试。
此外,记者在调研市场还发现,一些中介机构甚至打着“考”的旗号“卖”感官培训师的证书。
“目前市面上教师的证书都是‘直出’,不需要自己考。”一位考证代理人说,所谓的“直出”,就是代考。
当记者问代考会不会被发现时,代理回答不会被发现。虽然考试要求核对身份证,但不进行人脸识别。
经进一步调查,这种“直出”的感觉训练师证书收费在600元左右。
此外,记者在社交平台上以“感官培训机构加盟”为关键词搜索,收到数百条加盟信息。
公开资料显示,如果想加入一家感官培训机构,需要先投入30万元。总部提供远程协助选址、行业背景分析、统一装修、短期培训、技术操作培训、标准化运营、推广策划等加盟支持。通过加盟申请、签约、店面选址、店面装修、人员培训、开业筹备等流程。,新店就可以开业运营了。
记者以加盟商的身份咨询了广东某感觉训练品牌。当被问及加入培训大厅需要什么资质时,对方表示不需要资质,只要正常办理营业执照即可。
当被问及招聘员工时是否要求对方有感官培训师证书时,该品牌表示:“总部会提供人员培训和相关自学课程,不一定要拿培训师证书作为招聘门槛。店铺进入正规经营后,也可以自己培训员工,不需要刻意要求感官培训师的证书。”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去一些培训机构应聘入职培训师是没有门槛的,“只要你热爱教育。”记者以考生身份咨询了多家感官培训机构。不同机构对考生的要求略有不同,但大部分机构对考生的专业没有限制,也不需要感官训练师的相关证书。
对于没有感官训练专业基础的员工,有的培训机构说会提供培训,然后上岗,培训时间3到7天。
规范行业发展刻不容缓
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近年来,对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和感觉统合训练的关注度与日俱增,感觉统合训练行业也是水涨船高,乱象频出。针对感觉训练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应该对症下药,及时解决问题。
“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都有发展的顺序。如果家长不能接受孩子某一方面的‘慢下来’,感官失衡就是一个完美的篮子,有些机构是可以赚钱的。”北京妈妈刘雅丽(化名)说,因为孩子胆小怕事,被培训机构骗去让孩子参加感官训练,花了两万多元。最终被专业医疗机构确诊,孩子只是“小心翼翼”。
在北京某妇幼保健院从事儿童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研究的刘医生告诉记者,儿童本身处于快速的动态发展中,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个体发展差异是非常合理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感官失衡。家长需要科学地看待这个问题,保持理性。孩子是否存在感觉失调,培训机构和早教机构无法做出专业的诊断,应该由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
在京从事自闭症儿童相应心理治疗的心理治疗师陈静告诉记者,在感觉统合干预过程中,能够尊重儿童反应,根据个体特点开展有目的、有意义的游戏活动,并考虑其适应性反应的治疗师寥寥无几。
“正规专业的感官评价和训练非常重要。”从事感官培训行业多年的辽宁沈阳一家感官培训机构总监王晓蓉坦言,“感官失衡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行业问题确实是部分从业者的不负责任造成的。
“曾经有一家人因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找到我。经过了解,确实是感觉障碍。但在这之前,我浪费了很多时间。”王晓彤说,比如去相关机构做评估,结果是自闭症;去儿童体能中心,据说是因为缺乏锻炼,扁平足导致发育迟缓,要做相应的体能训练;带孩子做小儿推拿,也有人说是因为脾胃不和导致的发育落后。
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要提高特需儿童的教育和康复质量,需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从理论、评估到治疗实践,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的技能和能力。同时,相关部门要引入能够规范感觉统合疗法的标准化管理机制,在从业人员资质、在职培训内容、在职资格考核、在职继续教育等方面引入严格有效的管理标准和模式。
同时,业内提醒家长,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注意力可能在10分钟左右,到了小学,注意力可能达到30分钟。如果家长发现了一些征兆,比如孩子的协调性不好,读书写字的时候会跳字、漏字,可以去正规医院治疗。不要相信一些早教机构和培训机构所谓的感官失衡,无端增加自己的焦虑,花钱。(记者赵丽实习生刘筱筱)
来源:法治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动辄数万元,感统训练是“智商税”吗?儿童感统训练市场乱象调查":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046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