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所在地
上海有几条以“学府”命名的路——在杨浦区,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以西有一条短短的学府街;在徐汇区,上海师范大学桂林路校区有一条学府路。在松江区,还有学府路,是石湖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在这条路的西段,还有一棵罗汉松,相传在康熙南巡时,被命名为“江南第一松”。因此,松江学府路的一所学校被命名为古松学校。
金山区金山卫镇还有学府路,是金山卫镇的一条主干道。
学府路,原名晋松公路南段(金卫段),曾是唐璐的驿道。新中国成立前,是一条土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建了晋松公路,该公路开始通车,并于20世纪70年代建成沥青路面。1997年,金山撤县建区,晋松公路南段拓宽。因为历史上和现在这一段周围有很多学校,所以改名为学府路。
这里曾是金山卫“最高学府”所在地。
早在明朝四年(1439年),金山卫养生学就在学府路创立。它持续了330多年,举行了33次年度和科学考试,575名学者通过了考试“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当地绅士在卫生科学旧址上建大观书院,专修科举,历时70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科举人才。清朝光绪年间,金山卫设置了新的学校。公立大观小学是在韦雪旧址上创办的。到1912年,金山卫小学改名为小学。”(学府路的由来,黄伟彪)
对上海影响深远的徐光启,20岁时考入金山卫进士。从此,他以优异的学识成为一名官员,走上了更广阔的人生舞台。时至今日,金山卫镇学府路沿线仍有多所学校,包括华东理工大学金山校区、上海石油化工学校、金卫中心小学、学府小学等。
金山卫的《魏》
金山卫镇隶属于上海市金山区,也是上海的历史名镇之一。1958年金山卫成立金卫公社,1984年改为金卫乡,1993年改为金山卫镇。2001年撤销金山卫镇和前卫镇,建立新的金山卫镇。
其名称中的“卫”是以明朝的军事建制命名的。当时沿海各军事重地都有“卫”驻守,后来“卫”演变成地名。
明朝洪武十九年(1386年),朝廷为抵御海上海贼入侵,在华亭县小关镇建城、建卫生所,并以海中金山命名为“金山卫”。金山卫城原本是土城。明永乐年间改为砖结构,明成化年间(1467年)又改为石结构。因为是驻军所在地,所以“比一般县城坚固多了,人们一度称赞为石头城下第一城”。金山卫与魏振海、阿哈瓦、天津卫并称为“四大名卫”。
明朝永乐年间,卫城在把土城改成砖墙的同时,把护城河从9英尺拓宽到11英尺。永乐十六年(1418年)五月,敌人从海上进攻卫城。命令同知侯端和同知石清分头会合。侯端从北门进攻,秦熙从南门迎敌。清军全军覆没,敌人从南门蜂拥入城。侯端忙着领兵回城,但东西桥都断了,就骑马过了城河,只身从西门冲进城内,与敌军巷战。侯端身中多箭。打到南门时,敌人在街上布了一条,想绊倒他的马,但他越打越勇,终于冲破重围,腾跃出了南门。此时援军赶到,侯端在城外杨家桥集结兵力,击鼓招兵数百。然后潮水退去后,海滩上烧了十几艘日本船。敌人惊慌失措,节节败退。(《金山县志》)
为了抵御频繁的入侵者,金山卫城的东、南、西、北四面的砖桥与四门相连,四面都有官兵日夜把守。据说“沿岸驻扎着40艘海巡艇”。范明英《登金山卫城楼》诗说:“孤城被江围,海略宽;毒收的第一天,潮水越来越稀,越来越响。海盐有惠民空羡慕,五谷小米无食之力;一个人的时候就出力,将军就不用签马鞍了。”
连接山和海
金山卫城墙内的城镇以十字街为中心。“县衙前的东门叫东平街,西门叫西京街。后来,西门一带逐渐发展为西门街和西门镇,也成为当地的地名。通南门叫南岸街,通北门叫北台街,四条街交叉成十字形,当地人俗称‘十字街’。清同治元年(1862年),清军与太平军在此激战,城墙被毁。但今天,如果你在地图上看学府路,仍然可以看到它以纵轴姿态贯穿金山卫的广场十字街。
在自然景观不多的上海,金山的这条南北学府路向外延伸,连接着两端的山和海。
学府路北端的尽头,过了陇海路就是晋松公路,路东边平行的路就是茶山路,因茶山遗址而得名。茶山是一座锥形火山。《清光绪金山县志》卷五说:“昔茶山在海上山中炼丹。此山有浴丹井和炼丹房,低山的任贤乡叫任贤乡,都是遗迹,因定为茶山。”1972年在茶山发现一把新石器时代的长方形穿孔石斧,在上海清理发掘。1977年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在山坡上,考古人员已经发现了第一层灰黑色土层,包括西周吴越文化的锯齿形平底硬陶罐和夏商时期马桥文化的篮纹凹底陶罐。第二层灰棕色土层,土质坚硬,含有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遗物,包括带砂腰侧壶的口沿和小方柄,泥红陶的牛鼻形耳。(上海文物博物馆)
学府路南行至沪杭公路,与金山以南的石化城纬三路相连,直达金山海边。
鲜血见证了
然而,这片海并不是平静的海。
八月十三日淞沪会战期间,金山卫成为前线。1937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三),日军在金山嘴、齐家墩、金山卫一带海滩入侵登陆。金山卫沿海守军奋起抵抗,最后全部壮烈牺牲。金山卫城的陷落。
回到历史,血液曾经渗透了这座古城。日军从金山卫沿海登陆后,分头北上,沿途烧杀抢掠。金山卫珠海、南门村,71名无辜群众被杀,94间房屋被烧。“陈的四代人,除了一个9岁的孩子,全都被杀了。李,一个怀抱7个月大婴儿的妇女,躲在坟墓里,被日本兵杀死。孩子还在吸身上的奶。孕妇董金宝抱着3岁的孩子死在池塘里。多达32具尸体被扔进这个池塘,鲜血染红了池塘。在入侵的头三天,金山卫有1015名无辜者被杀,3059所房屋被烧。”(《金山县志》)
金山卫的抵抗还在继续。1943年春,日伪军强迫农民在金山卫至乍浦的海堤上竖起10多公里长的竹篱,沿竹篱修筑碉堡,每隔1.5公里设立一个“审讯站”,导致当地盐民和渔民生计无着。一天晚上,数百名盐民和渔民在黑暗中砍倒了栅栏,在离开前点了一把火,并将其全部烧毁。后来日军又强迫民工修复竹篱,但民工在竹篱上留下了许多洞,使封锁形同虚设。1944年,金山卫南门居民吴在游击队的帮助下,于农历12月26日在日军士兵床下偷偷放了一枚定时炸弹。半夜,日军班长和三名日军士兵被炸身亡。(《金山县志》)
如今,金山卫古城墙遗址已经成为上海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园的一部分,静静地矗立在学府路与南岸路的交汇处。2004年、2007年,纪念园在“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地”的基础上,扩建建设了金山卫“十月三日大屠杀”纪念墙、紫砂浮雕壁画、遇难者纪念墙、古城墙遗址、日军碉堡、警世钟亭、金山卫城南门侵华日军登陆地、“金山人民抗日”纪念墙、交错广场及中央雕塑、骨灰盒。
上海金山卫抗战遗址纪念公园新华社
来源:“金山卫文化旅游”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来源:作者:沈一伦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金山学府路属于哪个镇,金山区学府路1800弄":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266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