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金融魔方记者裴蓉蓉
在疫情的影响下,一贯的金融“强监管”似乎出现了松动的迹象。
据记者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山东、湖南、深圳、河南等地出台新政,从多方面放松金融业的“紧箍咒”,以打通这条金融“毛细血管”,让资金在民营小微企业中充分渗透。
2015年以来,宽松的金融监管环境开始转向,强监管时代已经到来。一场监管风暴席卷了整个金融行业。
时隔五年,这种“松绑”是否传递出新的监管信号?空会发布什么?这是否会成为金融行业监管的常态?
多地金融业监管有所放松。
小贷公司可以跨地区放贷。
疫情爆发的当下,金融业也迎来了久违的“松绑”。
近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通知,鼓励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复工复产,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其中,一条关于适当放宽金融行业监管要求的表述引起了业界关注。
通知描述如下:对于监管指标优良、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小额贷款公司,经各区财政部门初审,北京地方金融监管局批准,其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余额可放宽至不超过其净资产的3倍。 且单户贷款余额上限可提高至不超过注册资本的5%且不超过1000万元,允许其在全市开展业务; 对于经营稳健、监管指标良好、积极支持复产的融资租赁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在风险可控、底层投资者可穿透的前提下,经北京地方金融监管局审核同意后,可通过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进行融资。
看似短短的200多字,其实透露着海量的信息:目前已经打开了小贷公司融资的闸门,拓宽了原有的放贷地域限制;对于商业保理公司来说,一度暂停的交易所融资渠道已经重新开放。
这不是北京独有的。大河报·大河金融魔方记者注意到,在此之前,上海、山东、湖南、深圳、河南等地已出台政策为金融业“松绑”。其中小额贷款和商业保理行业受影响较大,各地政策也一样。
在小额贷款方面,与北京类似,多地出台的政策重点是提高单户单户贷款余额上限,放开经营地域限制,拓宽融资范围,但具体指标略有不同。
例如,河南省允许小额贷款公司将融资余额放宽至不超过其净资产的3倍;在国内最大的金融聚集地深圳,可以放宽到5倍。在单笔贷款的限额方面,上海和湖南都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比北京宽松。此外,深圳还提到,允许小额贷款公司通过深交所、上交所等证券交易平台融入资金;上海适度放宽了对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逾期率、代偿率等考核指标的要求。
在商业保理方面,放松管制的政策相对较少。除北京外,深圳、上海等地提到,对监管指标良好、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的商业保理公司,在业务集中度、不良率、风险准备金率等方面适度放宽监管要求。在一定条件下,深圳还允许商业保理公司通过前海金融资产交易所融资,扩大融资范围。
保理公司金交所融资重启
容易拿到钱?
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中,准金融被称为“毛细血管”,对于补充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在疫情发生的当下,各地放松对金融业的监管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是合理的。
但是,这种“松绑”政策能为行业空室释放多大的发展空间?
“做金融主要是做规模。有了规模,才能盈利,才能更好地实现良性循环。”洛阳华泽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泽小额)总经理乔斌告诉大河报大河金融立方,小贷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通常是注册资本和股东贷款融资,从银行获得资金相对困难,导致大部分小贷公司规模较小,支持小微企业的数量和范围会受到很大限制。这种杠杆的放大,其实是小贷公司拓展业务的好机会。
他认为,河南出台的政策将审批制简化为备案制,有利于小贷公司快速拿到资金。
但从行业现状来看,有多少小贷公司能通过这种方式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发展的双赢,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对于股东实力较强的小贷公司,提高融资杠杆可能相对容易。但对于大多数民间小贷公司来说,其股东普遍较弱,也可能受到疫情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很难扩大杠杆。”乔斌说。
江苏省盐城市小额贷款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大中直言:“只有拥有大量优质客户群体的小贷公司,才会需要更高的杠杆。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小贷公司原来的两倍杠杆还没有用完,所以扩大融资杠杆的需求可能不会太强烈。”
在商业保理行业,多位业内人士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保理公司之前已经停止从金交所拿资金,这次重新开放肯定有利于行业和企业融资。然而,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从外部筹集资金一直是件难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时刻防范资金来源,防范风险。”河南大河金融魔方商业保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但是,当变化来临时,最有可能赢的人,是最先抓住机会的人。
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目前河南的小贷公司已经开始扩大融资。
乔斌在接受大河报、大河金融立方采访时透露,借助政策放松和洛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契机,华泽小贷已向大股东申请贷款,目前已走完董事会审批流程。“还有很多客户有借款需求。希望通过这次扩张,实现业务量,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他说。
金融业“刮”过监管风暴
常态仍是主基调
监管放松是否意味着严监管的风向变了?答案不是这样。
3月31日,陕西省金融局连续下发两份通知,清理全省小贷公司不规范行为,引导全省小贷公司有序平稳退出。
据知情人透露,这是地方金融服务办升格为地方金融监管局以来,首个出台小贷公司平稳退出的省份。它终结了小贷行业漫不经心的时代。
背后是金融行业前所未有的监管风暴。
2015年以来,P2P平台跑路,理财产品乱象丛生,信用债违约频发,中国金融风险迅速显现。在此背景下,监管层迅速行动,宽松的金融监管环境开始转向,强监管时代来临。原本就缺乏监管框架,野蛮生产的金融业首当其冲。
2018年4月,商务部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典当行的业务经营和监管职责划入银监会。在统一监管的趋势下,金融业地方多头监管的时代也结束了,全部回归“升级”后的地方金融监管局。
此后,2019年10月,银监会发布《关于加强商业保理企业监督管理的通知》,对商业保理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清查,严控增量。这也是首个针对单一金融机构的监管文件。三个月后,2020年1月,《金融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提出了明确的清理要求,继续严格监管。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截至目前,包括山东、厦门、湖南、广东、大连、深圳、上海、天津等地的金融监管部门已下发文件,对当地商业保理公司进行调查,限期清理“僵尸”和“亏损”企业;金融租赁公司风险排查也在同步推进,加速行业出清...
以河南为例,仅今年3月以来,已有新乡市红旗诚成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河南省白英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5家担保型小额贷款公司注销或退出。
“河南省对担保和小贷行业的进一步规范监管始于2015年底。这个放松政策只是在一定时间内,疫情过后应该会恢复正常的监管要求。”权威部门告诉大河报大河金融立方,截至3月底,河南省共有担保公司279家,小额贷款公司280家,均比2015年减少40家。
记者注意到,在发布这一调控放松政策的同时,各地都明确了政策的适用期,河南的截止日期为今年9月30日。
别让歪和尚念经歪了。
班级理财还是很有前景的。
但监管严格,背后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行业规范。
“小贷行业从开始到现在,发展都不是很顺利。现在还是试点运营,行业定位和政策管理还没有完全到位。同时,小贷行业鱼龙混杂,一些山寨版的‘伪小贷’让行业乌烟瘴气,整体形象比较负面,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陈大中坦言,在强监管下,行业确实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些不良放贷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抑制。
记者了解到,早在去年10月,就有消息不断传出,相关部门正在推动小贷行业统一管理办法尽快出台,网络小贷监管细则也有望落地。
4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实施普惠金融和小额贷款公司部分税收支持政策。
“其实无论是行业整顿还是监管放松,都体现了国家对小贷行业的肯定。下一步行业怎么发展,就看小放贷人能不能把经念好,别让歪和尚念了。”陈大中说。
对于商业保理行业来说,“痛苦”似乎没有那么强烈。目前在各级监管政策的推动下,正迅速走向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以河南为例,在全国首个关于商业保理的监管文件出台后不久,河南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了《关于做好商业保理行业工作的通知》,这也是河南省首个关于商业保理的监管文件,明确规定了设立保理公司的条件。
“监管细则出台后,行业肯定会进一步洗牌,更多经营不善和空 shell的保理公司会加速退出。”大河财立方商业保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的商业保理公司可能会出现特色分化。比如现有的依赖行业上下游的保理公司,会降低资产集中度;部分保理公司转型为资产服务商;有的保理公司会锚定一两个行业精耕细作;此外,做场景业务也可能是保理公司未来的转型方向。
“从去年到现在,出台的政策要采取的行动只有一个,就是调控。只要规范透明,金融行业还是大有可为的。”余庆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兴斌说。
为避免地方金融“劣币驱逐良币”,国内金融监管科技领军企业金鑫网银已服务京、渝、赣、深等地金融监管局搭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应用“冒烟指数”监测超过1000万家金融机构和新型金融机构的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助力地方金融监管转型升级。
来源:大河金融立方
放弃
「地方金融监管」本微信官方账号所载内容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及其他公开渠道,不代表本微信官方账号观点,仅供参考和交流。转载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监管类金融机构,金融行业的监管":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590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