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高计才:从欠债30万到龙虾大王,扶贫贷款给我最大底气

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高计才:从欠债30万到龙虾大王,扶贫贷款给我最大底气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2018年1月31日,小寺乡于桥村高继才的家新装饰一新,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记者胡冬冬摄。

苦难是财富,在苦难中站起来的人,才是财富的真正拥有者。我叫高继才,今年55岁。我是蔡甸区小寺乡玉桥村的村民。

三年前,我是一个贫困的癌症患者,欠下了30多万的外债。现在,我已经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虾人”。我想说的是,精准扶贫的好政策让我从绝望中找到了希望,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感觉人生更有希望了。

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最可怕的不是没钱,而是没有健康的身体。几年前,我几乎绝望了:癌症夺走了我的健康,让我们一家陷入了深渊。

生病前,我是蔡甸区小寺乡于桥村有名的艺人。我是村里第一个养鱼养猪致富的人,盖楼。2006年,我被查出直肠癌,因为当时新农合报销比例不高,花光了所有积蓄做了三次手术。

我前几年吃的进口抗癌药,一个月2万多,一年30万。“欣欣奋斗了15年,生病的时候又回到了最初。”我成了贫困户,我以为这辈子再也起不来了。

2016年2月2日,高继才和妻子在自家鱼塘干活。记者胡冬冬摄

2015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了我家。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村支部的陈书记通过蔡甸残联向中华慈善总会求助,获得了一些捐赠的抗癌药。他帮忙处理的慢性重疾报销了6000元,他为我争取的重疾救助也报销了8000元,让我的医药费负担小了很多,熬过了第一个难关。

这两年抗癌药国产化了,一个月只要2000多块。我的抗癌药今年进了医保,以后吃药的费用会比以前少一个零头。

当初抱着传统的旧观念,想养鱼养猪。我觉得我的技术相当扎实。后来乡政府和小寺村专门请了渔业水产部门的专家来我家结对,他们改变了我的想法。养猪风险太大,资金投入也不小;养鱼一年最多挣几万,只能维持我吃药的开销。如果我想翻身,我得试试市面上最流行的那种。

2016年8月1日,高继才家门前的鱼塘水位居高不下,他家的猪圈大部分仍被淹没。他在洪水中不知所措。记者胡冬冬摄

在村里的帮助下,2015年10月,我和村民们置换了20亩闲置水田,用来养小龙虾。一开始我有点生疏。尝试养虾的时候,打算在水田里种一季小麦,然后投虾苗。恰好渔业局的专家找上门来,说我的方法不对。当时要开挖虾池,为虾苗放流做准备。这两年我家小龙虾赶上了火爆的行情。感谢这些专家的帮助,真的很幸运。

2016年,小寺乡被淹,我的鱼虾全完了。市、区、村的扶贫干部都鼓励我咬着牙坚持下去。去年9月,眼看鱼饲料的钱拿不到了,村里帮我争取到的精准扶贫贷款就像是“及时雨”,刚好给了我4万元。我高兴得哭了。去年年底,鱼的价格还不错。我卖鱼赚了一笔,填补了一些灾难造成的损失。

2018年1月31日,高继才非常关心刚出生的孙女。记者胡冬冬摄

阳光总是在暴风雨之后。今年小龙虾和鱼都赚到了,家里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儿子娶了老婆,添了个女儿。今年,他在汉阳黄金口找到了一份快递员的工作。他今年春节卖鱼赚了钱。明年我准备帮他承包一个快递。

摘掉穷帽子,走上致富之路。我明白,这些成绩不仅是我自己的努力,也充满了政府部门和帮扶干部的鼓励。要在致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我还得继续加油,我会像别人帮助我一样帮助更多的村民。(口述:高继才整理:长江日报记者张戈)

村党支部书记陈危冰: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

高继才一家是典型的因病致贫家庭。为了帮助老高脱贫,我们采用产业扶贫的方式。他一直想重振水产养殖业,我们都很支持他。起初,他想养猪。我找了蔡甸区农业局水产中心的专家上门服务,帮他,劝他试着养小龙虾和鱼。

市财政局、市国资委扶贫工作队和蔡甸区、乡、村的领导都花了很多心思帮助他。稻田里怎么挖沟筑埂,怎么防止龙虾逃跑,怎么饲料种草,遇到问题就陪老高去请教专家。老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基本掌握了养虾的技能。

以前是老高家到虾塘的土路。我和村里的扶贫工作队向市里争取了10多万元的扶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在虾塘周围新修了一条机耕砂石路。农用车可以直接开到虾池,也方便了小龙虾的销售。

2016年,小寺乡被淹,老高的鱼虾都吃完了,我也着急。老高缺资金,我一次次去蔡甸争取。在那两个月里,我至少去了10次蔡甸,邀请银行工作人员去村里看看。老高之前有几千元的小额贷款还没还完,扶贫贷款迟迟不还。我想办法先帮他贷款还银行,再争取扶贫贷款。去年9月,4万元精准扶贫贷款下来了,像及时雨一样帮老高渡过了难关。

于桥村的贫困户都摘了帽子,我脸上也有光。老高总说感谢我,我觉得这是党和群众的信任。以后我会继续把自己扑倒,当好群众的“小棉袄”。(口述:陈危冰整理:长江日报记者张戈)

记者手记

“扶一把,送一程”挖出贫困根源

12月初,长江日报记者第12次来到高继才家。老高的小孙女快一岁了。小女孩只会叫“爷爷”,见人就不怕命。可爱的笑容让整个家庭充满了温暖的气氛。

坐在老高装修精美的二楼新房里,吹着温暖的空调,长江日报记者不禁想起三年前第一次去他家的场景:老高坐在房间里一脸愁容,抱怨医药费一年花了几十万,负债已经三十多万。亲戚朋友看到就躲...他们想搞水产养殖,缺乏资金和技术,更担心行情不好会赔钱。

昔日一潭死水,如今成了脱贫致富的“聚宝盆”。从贫困户到扶贫,再到成为小康路上的“小龙虾之王”,只用了三年时间。“高,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扶你起来的。”长江日报记者还记得当时于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危冰鼓励他的话。

“让贫困户从根源上脱贫。用发展工业的基础来督促他们退出后不要返贫,救他们救他们。”陈危冰说。

翻阅这三年的采访笔记,长江日报记者记得,产业扶贫计划确定后,作为蔡甸区小寺乡的对口扶贫单位,市财政局、国资委等部门专程到高继才家走访,送去了慰问金和养殖技术书籍,精准帮扶老高。市、区、乡政府各部门在项目选择、小额贷款、重大疾病救助等方面对高继才“一把抓”,市水利农科所专家上门服务,是老高赢得翻身仗的最大信心。

2016年洪灾过后,金融扶贫贷款像及时雨一样,给了老高重新做好的勇气。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在实施扶贫贷款的过程中,金融部门为贫困群众发展产业注入了新鲜的水,真正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老高成功的背后,体现的是“扶”和“送”的成效。

“明年油菜花节你一定要来,我做小龙虾给你吃!”高继才面带微笑向长江日报记者发出邀请。长江日报记者环顾了这家来过多次的农家乐,门口挂着一排干腌的鱼和腊肉。这个冬日里阳光明媚的农舍空透露着无限的希望。(长江日报记者张戈)

2018年10月26日,今年的小龙虾已经售罄。高吉把虾池的水排干后,撒上石灰粉消毒。记者胡冬冬摄。

高继才被帮助脱贫。

2015年10月,因癌症治疗10年,他欠下30多万元的贫困款。

2016年2月,水产专家向高继才教授小龙虾养殖技术,鼓励他发展小龙虾和鱼类养殖。

2016年5月,小龙虾第一次收获,卖了个好价钱。

2016年8月,小寺乡被淹,鱼塘被淹,损失惨重。小龙虾因为提前卖了一大半,勉强收支平衡。

2016年10月,在各方的帮助下,抓住机会补了鱼苗,年底卖了个好价钱。

2017年1月,经过各方评估,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17年6月,从同组村民中流转出50亩虾池,开始大规模养虾,成为远近闻名的“小龙虾王”。

2018年1月,收获鱼虾。儿子娶了老婆,被提升为“爷爷”。

2018年12月,鱼虾都赚钱了,高继才说要继续研究技术带领村民致富。

[责任编辑:朱]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蔡甸区消泗乡渔樵村高计才:从欠债30万到龙虾大王,扶贫贷款给我最大底气":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3732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