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财经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注意到,日前,多名网警巡查执法,向网民发出(或转发)警示,谨防虚假贷款app。目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这样的诈骗。
万一虚假贷款APP:贷款失败,就会被骗。
对于具体的诈骗过程,“兴安盟反诈骗中心”提示,假贷款APP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发布贷款信息。,并提供贷款公司为知名大公司。
如果收到信息的人有贷款需求,很有可能一听到知名大品牌的公司,就会主动联系对方。需要贷款的人联系平台业务员时,会收到一个链接,按照业务员的指示下载安装APP。
通常这些欺诈性的假APP名字都是大公司的名字,注册过程非常简单。然而,在真正贷到款后,假贷款平台会以各种名义向受害消费者收取费用。
“注册会员需要钱”、“信息错误,激活需要钱”、“包装征信需要钱”...在各种要钱的“理由”下,受害人的钱被一步步骗走。
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注意到,在“高平网安”(高平市公安局网安大队),一款名为“会不会是假的?”快来学习新知识”微博中,提到了三个典型案例。
其中涉及的平台有京东金融、蚂蚁借呗、360金融等。比如,A接到自称“京东金融”工作人员的推销电话后,加了对方的微信。对方发来一个广告和一个二维码,还有一个按照提示下载的“京东金融”(一个假APP),想借3万。
对方要求A缴纳保证金6000元,贷款保险698元,解冻银行卡8544元,缴纳银监会费用8544元,共计65800元。
直到对方要求2万元的刷单损失,A才发现自己被骗了。无独有偶,B在手机上浏览新闻时打开了一个贷款广告,并从中下载了“蚂蚁借呗”(假冒APP),计划贷款3万元。
客服说需要先交1500元的工本费。B转账成功后,对方要求继续转账7800元费用,发现是骗局。向360借条(假APP)借钱的c,也被支付了2000元的手续费和7000元的信息修改押金。
社交平台成为虚假帮凶。企业希望加强审核。
据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报道,虚假贷款APP问题由来已久。
去年8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上半年,中国有1.5万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虚假贷款app或网站。
此外,超过90万用户在此类虚假贷款应用程序或网站上提交了他们的姓名、身份证照片、个人资产证明、银行账户地址和其他私人信息。大量受害用户在诈骗平台上缴纳数万元的“担保费”和“手续费”。
在21CN聚划算的投诉上,有用户称遭遇虚假“微贷”,称其“收取不合理的制作费用,收取后不放款”。微众银行微贷在投诉人下方留言,表示不是公司提供的正规信贷产品。产品只针对邀请用户,入口可以在微信支付和Q钱包看到。
针对山寨贷款APP一事,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采访了该知名贷款平台的相关工作人员。其表示,去年,一些第三方社交平台曾出现多家公司的虚假信息。
“比如假客服,不光是我们,还有很多其他公司。”这位工作人员说。在第三方社交平台上,一般是通过监控发现涉事公司客服号是假的,通过投诉等方式删除这些信息。
他提到,假app是偶然的,可能是用户举报的,也可能是公司自己看到的,这种情况通过法务处理。“这种情况,一方面侵害了借款人的权益,另一方面影响了公司的声誉。我们也希望三方平台能加大审核力度。”
此外,某持牌机构负责人对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表示,会继续通过官方渠道宣传,提醒消费者认准官方。如果借款人被骗,公司建议他们报警,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也是受害者。
事实上,互联网金融新闻中心注意到,除了山寨贷款APP,一些所谓的贷款平台根本无法申请贷款,而是强迫借款人购买风险评估报告等产品。
据此前报道,上海良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创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携趣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因是风险评估报告的接收方,频频被借款人投诉。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被假的贷款app骗了资料会怎么样,假的贷款平台":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206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