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们还在惊叹直播间居然能卖火箭;三年后,许多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在直播中销售“贷款”和“信用卡”等产品。
相比火箭被上架的震撼,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网络直播对普通人的影响似乎更为广泛。毕竟你我真的很需要钱,可能真的会贷款。随着直播间里“新客户最长10天免息”“新客户年化利率3.6%”的高喊,各种隐患和纠纷逐渐浮现。
据界面新闻日前报道,原银监会风险处置局7月4日向各银行下发《关于开展网络直播销售排查工作的通知》,拟对2021年以来各银行网络直播销售及过往投诉纠纷情况进行排查。监管开始发现直播的信用风险。
银行、耗钱、助贷平台会收场,信贷产品会上直播间。
“限时4.8%利率新人专属”;
“最高可贷20万,最快5分钟放款”;
“先拿额度,只要有资金需求,14天内就能用”...
随着主播的引入,“贷款”等金融产品最近也被搬进了直播间。用户只需点击页面上的链接,就可以跳转到贷款申请页面。
入局者既有交通银行、网商银行、微众银行、宁波银行、中信银行等商业银行,也有以360借条为代表的即时消费、助贷平台等消费金融公司。
“618大促”期间,不少金融机构利用这一节点,在Tik Tok、阿auto快消、微信视频号等平台进行营销和吸引客户。以宁波银行为例,其注册账户“宁波银行宁莱华”主推最高20万、年化利率低至3.98%的产品,其中新客户年化利率低至3.6%(单利)。在618大促期间通过直播间申请并通过积分的,还可以参加蓝海神秘精华水和iPhone的抽奖。
据吉查数据显示,近一个月“宁波银行宁莱华”直播共12场,多以“新客户3.6%年化利率”为主题,累计观看人数22.5w,不难看出,利用低利息吸引新业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直播的主要目的。
除了贷款产品,直播间也在推广信用卡。在Tik Tok的“用交通银行信用卡支付”直播间,这位主播说,大多数粉丝都可以申请链接中的卡。审核要求和门槛与Puka相同,但没有审批金额上限。根据大家的信用资质,由银行专业人员进行审批。此外,它还补充道:“今天,很多粉丝都收到了七八万元的额度。快的话十几分钟审核结果就出来了,慢的话三个工作日就出来了。”
多方异地试水信用直播营销必然代表了某种趋势和信号。
以更低的获客成本做生意,可能是最基本的动机。据《北京商报》援引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博的话称,活贷之火是传统模式机构成本上升、利润见顶的必然结果。
行业靠流量生存,银行进直播间并不新鲜。
银行、消费公司、借贷平台等。进直播间,其实是对流量和客户群的另一种追求——金融本身就是一个对流量要求很高的行业。
其实早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银行已经开始推出线上业务,很多机构在直播间举办产品发布仪式和理财课。只是当时很多金融机构的直播间还处于聚集流量的阶段,销售层面涉及的内容有限。
当时的直播间并不涉及具体的销售业务。
据财联社报道,今年6月左右,金融机构被允许在直播间挂出贷款申请的H5链接,还可以在直播间提供各种福利和卡券。此前,金融机构只在平台上开设官方账户,但不允许随意链接业务申请交易端口。
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开放的贷款直播不同于在Tik Tok上花钱打信息流广告,Tik Tok首次向贷款平台开放了自然流量生态。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Tik Tok、Aauto Quicker等平台拥有大量流量——银行与平台合作,可以带来远超线下推广的业务发展效应;同时,平台基本可以做到0风险、0资产、0成本的金融,无需申请金融牌照。“如果做得好,理论上贷款直播平台一天的业务可以相当于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一个月的规模。”
事实上,金融机构不仅入驻了短视频直播平台,在吸粉方面也做得不错。
以Tik Tok平台为例。如今,头条的“放心贷”在它家拥有令人震惊的数千万粉丝,对比“柏华”、“京东金融”等账号数据。银行方面,“微众银行、微众企业+”和“微贷”也分别以403.3万和377.2万的粉丝规模位居前列。较早在短视频领域的网商银行、招商银行等账号粉丝数也在300万以上。
上述的“宁波银行宁莱华”或许是后起之秀。其2022年1月在Tik Tok的第一部作品,如今已经是一个准百万大v,从当年11月开始,账号仿佛已经开到了任督二脉,开始打造“综艺萧宁”、“酷炫撒花花”、“宁来花公寓”等人物和IP,紧跟异装、美女等流量密码的狂澜粉丝。截至记者发稿,该账号共发布作品169部,点赞226.1万,粉丝95.6万。目前有6个粉丝团,其中4个满满500人。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银行宁莱华”在几个排名靠前且近期发布的短视频页面中都附有咨询链接。点击链接跳转到对话页面,了解贷款产品。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智联招聘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银行通过此类流量平台营销推广产品,符合当代潮流,更能满足客户需求。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合规问题,不能片面夸大甚至虚假宣传。营销人员应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并具备相关专业资格。
信用直播可能存在隐患,行业监管也存在空 white。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似乎还存在很多隐患和争议。
在直播间里,各种福利通常以粗体字显示,而风险提醒和免责条款往往隐藏在不显眼的地方。事实上,某些福利的享受有有限的前提条件。或者受上述因素影响,很多用户反馈“货不对板”,说明申请的贷款利率远超直播中营销的利率。
据南方日报报道,有金融机构透露,部分短视频平台“暂时不允许直播”。据蓝鲸财经了解,从7月份开始,很多金融机构就没有开始直播了。比如以“不担心资金周转”为主题的“网商银行”,这两个月开了64场直播,最后一场直播还停留在6月27日。
事实上,自2020年金融机构开展在线业务以来,监管机构一直在参与查明直播的风险。2020年10月,原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金融直播营销相关风险的提示》称,当前金融直播营销主要存在两大风险,即金融直播营销主体混乱或存在隐性欺诈风险;直播营销存在销售误导的风险。
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于2021年12月31日开始征求意见。到现在文件还没有正式下发,使得理财产品直播被监管空 white。
随着近期信贷产品营销在直播间的火爆,监管部门随机下发通知,对银行2021年以来的网络直播销售及过往投诉纠纷进行排查。据了解,本次调查仅针对通过网络直播的产品推广和网络销售,不包括品牌推广和庆典论坛直播。
具体来说,银行需要准备好次数、累计参与人数、业务规模、信访情况、投诉诉讼情况、重大纠纷等书面材料。与2021年以来银行在线直播销售有关。
鉴于产品的特殊性,金融机构在鼓励创新的同时需要规范,行业可能迎来新一轮治理。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银行开始直播贷款什么征兆,银行直播真的在卖贷款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228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