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口9月8日电(记者张千一付美斌)“对于企业来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发展的助推器。公司落户海口以来,发展进入快车道,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在海口举行的2017市场监督管理论坛上,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讲述了一个企业多年的创业历程:在公平的营商环境滋养下,海南齐鲁制药逐渐成为现代医药标杆企业。
在海南,像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这样受益于海南商事制度改革的企业还有很多。海南省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省份和最大的经济特区,不断完善市场监管环境,释放改革红利,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在8日举行的海南分论坛上,海南省政府副省长李国梁表示,海南建省以来,在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比如率先进行“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了政府职能;颁布“比特区更特殊”的“三十条”政策,推广简单快捷的审批、登记等程序;率先颁布《海南经济特区企业法人登记管理办法》,按照“宽审批、严管理”的原则,实行直接登记;第一个在全国明确提出,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之间要实现平等竞争,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行政审批提速的感受尤为明显,背后是改革的深化。“我们大胆探索注册制改革,注册制由‘审批制’向‘注册制’转变,打破了审批就是监管的传统,打破了以前‘审批机关’的模式。”海南省工商局局长陈开在论坛上介绍,海南全面实施“先照后证”,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由180项减少到9项,减少了95%。注册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3个工作日。
商事制度改革效果突出,促进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民间社会投资的强劲增长。截至今年6月,海南存续企业总数较2013年改革前增长91.64%。海南省注册企业存活率和活动率均保持在70%以上,其中民营企业存活率高达82.48%。
刘对的这一改革深有体会。据他介绍,海南省、市、高新区形成了招商引资、亲商、保商的“保姆式”服务。海口主要官员到济南精准招商、敲门,吸引了4个医药生产线项目到海南建设。随后,省市将其列为重点项目,成立项目推进组,实行极简审批和微信办公,多次组织电力、设计等部门到现场办公。水针冻干粉针车间项目从开工到建成投产,由原来的18项精简为2项,车间投产不到100天。这大大降低了制度成本,有助于企业抓住市场机遇。
“特区立法权是海南发展的独特法治优势。”李国梁说,2013年,海南以特区立法权率先停止11项行政审批。海南省还率先颁布了《海南经济特区港口管理条例》和《海南省游艇管理试行办法》等相关配套法规,为我国港口管理条例的制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今年7月10日,海南也实行了全程互联网“无面签”。企业和群众从申请到处理结果没有见面或跑腿。目前,15个单位的48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已率先试点。
中国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在论坛上表示,要实现海南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进一步强化商标品牌意识,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海南工商要充分利用海口、三亚岛商标受理和注册的便利条件,引导旅游、商贸、房地产、医疗卫生、文化等相关行业企业加强品牌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的核心竞争力。
在龙信数据(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钰看来,在信息时代,海南需要依靠“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对于海南来说,监管要能够适应不断涌现的旅游新业态,满足“互联网+”等跨界融合的要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法和技术开展监管,让智慧监管助力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完)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海南省商事主体自主申报登记平台,海南商事主体平台":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4431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