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恒大经济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在其个人微信发布研究报告《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2019》(以下简称《报告》),指出24个千万级都市圈以全国6.7%的土地聚集了约33%的常住人口,创造了约54%的GDP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都市圈排名如下:上海、北京、深莞惠、广佛肇、南京、成都、杭州、重庆、武汉和长株潭。
1小时通勤圈
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个以“都市圈”为主题的中央文件,标志着都市圈时代正式到来。在此之前,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特大城市要推动中心城市功能向1小时交通圈区域扩散,培育高效一体化通勤的大都市区。
所谓“都市圈”,就是以辐射带动功能较强的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市化空 inter-form。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有沪、京、穗、佛、广、深等10个人口超过2000万的都市圈,有渝、青、厦-张泉等14个人口在1000-2000万的都市圈。24个千万级都市圈以全国6.7%的土地聚集了约33%的常住人口,创造了约54%的GDP,大部分都市圈处于持续流入状态。
图片来自任泽平个人微信。
《意见》提出,都市圈建设面向同城化,圈内中小城市将受益于中心城市的产业和人口外溢,加速同城化。其中,交通一体化是都市圈建设的前提,这就要求加快都市圈公路和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在轨道上建设都市圈,大力发展都市(郊区)铁路。都市圈将推动城市功能互补和产业错位布局,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和政策协调。
报告强调,以中心城市为龙头的城市群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也是中国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重点。
根据都市圈的经济和产业实力以及圈内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24个千万级都市圈可分为发达、崛起、起步三类。发达都市圈整体经济水平领先,中心城市与周边部分城市的差距开始明显缩小;崛起的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较强,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发展仍显不足;初创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不够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较弱。上海、深莞惠、广佛肇、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杭州等6个都市圈发达,北京、天津、成都、长株潭、重庆等15个都市圈崛起,哈尔滨、南昌、昌吉等3个都市圈起步。
图片来自任泽平个人微信
上海、北京和深圳关晖位列前三。
报告显示,最具潜力的十大都市圈分别是上海、北京、深莞惠、广佛肇、南京、成都、杭州、重庆、武汉和长株潭。值得一提的是,为避免重复考量,十大城市中报告的单一都市圈天津和与上海都市圈高度重叠的苏锡常都市圈被排除在外,武汉、重庆都市圈推迟。
具体来看,2018年上海都市圈GDP达到9.1万亿元,高于珠三角9个城市。工业布局基本按照“R&D在上海,生产在上海”的思路进行了优化。上海都市圈是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湖州的“1+7”城市,陆地面积4.9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6597万,与粤港澳大湾区大致相当,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000万。
2015-2018年,上海都市圈常住人口年均增加29.3万人,其中浙江永嘉湖州四市贡献了70%,尤其是宁波,年均增加12.6万人,位居第一;上海人口调控的阵痛,江苏经济转型的阵痛,导致上海、苏州、西通人口增长乏力。上海都市圈的经济规模在全国都市圈首屈一指,2018年GDP达到9.1万亿元,高于珠三角9个城市的8.1万亿元;其中上海为3.3万亿元,占比36%。都市圈强市众多,苏州、无锡、宁波GDP均跻身万亿俱乐部。
北京都市圈没有明确的文件和规划。如果以1小时通勤圈为标准,北京都市圈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区,以及北京东部和南部的固安、廊坊市、涿州、武清等北三县。按照这个标准,北京都市圈的面积约为2.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为2600多万。2018年,北京GDP突破3万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周边地区只是北京的一小部分。2018年廊坊GDP 3108亿元。
参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北京都市圈大致可分为三层梯度辐射:一是中心城带六区,疏解非首都功能;二是城市副中心和城市发展新区若干新城坚持集约发展,承接中心城市适度功能和增添首都功能,辐射带动北京周边区域协调发展;三是生态涵养区和北京以东、以南的环北京地区。以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北京集聚,但职住平衡问题在全国最为突出。北京周边地区承接产业少,通勤效率低,需要补短板。
资料图辛经纬摄
深圳-关晖都市圈由深圳、东莞和惠州组成,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从1990年到2018年,常住人口从575万增加到2625万,国内生产总值从301亿元增加到3.7万亿元。这个都市圈的人口结构是全国最年轻的,产业创新实力位居全国前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都市圈。是年轻移民的创业天堂。
深广惠经济圈(3+2)机制推动深广惠一体化发展,“飞地经济”与轨道交通的融合增强了深圳的辐射带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是一个经济人口多、土地面积小的城市,城市面积只有1997平方公里,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的1/8、1/3、1/4。有可能长期通过行政区划调整解决发展不足空但受制于广东省发展大局。
此外,广佛肇都市圈由广州、佛山、肇庆三市组成,面积2.61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2696万人,GDP 3.5万亿元。广佛经济总量不相上下,分别以“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创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为重点,肇庆承接广佛产业转移。
南京都市圈包括江苏省的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四市和安徽省的马鞍山、滁州、芜湖、宣城四市,面积6.29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3391万人,GDP 3.4万亿元。作为中国第一个规划的跨省都市圈,安徽东部城市受益于南京的城市化发展。
成都都市圈以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都平原为主,包括四川省的成都、德阳、资阳、眉山和雅安市,面积3.2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约2600万,GDP万亿元。成都周边四市城市化率较低,城市化空较大,未来有望与成都共同发展;而且成都到周边城市的高铁半小时到一小时可达,未来有望形成城际环线。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衢州、黄山六市,面积5.3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2621万人,GDP 2.9万亿元。在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人口增长缓慢的背景下,杭州都市圈人口出现了明显的重新组合。2010-2015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仅为10.6万人,2015-2018年年均增长升至39.4万人,其中三分之二由杭州中心城区贡献。2018年,杭州的GDP达到1.35万亿元,相当于胡少佳三个城市的总和。是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天堂。目前,杭州、嘉兴、湖州四市已实现“半小时高铁圈”和“一小时交通圈”,高铁将助力衢州、黄山融入都市圈。
重庆都市圈以重庆35%的面积聚集了65%的人口,创造了72%的GDP,主城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人口产业集聚能力较强。是内陆开放高地,产业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是短板;圈内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亟待提高,地方铁路远不能满足主城区与外围的通勤需求。
根据现有的政府规划,武汉城市圈可以产生两种不同的理解。一个是“1+8”武汉都市圈,包括武汉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5个地级市和仙桃、潜江、天门3个直辖县级市。二是武汉都市圈,包括武汉,周边五个地级市的市辖区,仙桃和其他一些与武汉接壤的县市。武汉都市圈致力于建设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武汉的产业链沿着武鄂黄煌、武咸、武咸、汉孝发展走廊向周边城市延伸,完善了都市圈的功能布局和产业体系。
长株潭都市圈包括湖南省长株潭三市,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18年常住人口1504万人,GDP 1.6万亿元。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主干道串联起来,形成长株潭都市圈“半小时交通圈”。三市产业互补性强,产业协同性好,是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并共同拥有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政策平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最有潜力的都市圈,中国十大都市圈发展潜力排名":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5640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