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不动”,什么是“五彩缤纷”吗
“新三大件”成为西部农村青年结婚的障碍
相亲是甘肃定西龙川镇小伙子丁近年来时不时做的一件事。但越来越高的彩礼和一套“既定”的结婚礼包让他不堪重负。29岁的他在婚姻的道路上不断寻找。
在甘肃、宁夏等西北省份的农村婚礼民俗中,“不动”是标配,“花花绿绿”也很常见。“动”是车,“不动”是房;“五彩”是10000张紫色的5元纸币和1000张红色的百元纸币。此外,还有“万里挑一”、“66大顺”等说法。
房子、车子、彩礼这“新三件事”一下子增加了年轻人的压力。和丁一样,西部农村大量年轻人面临结婚大事,“彩礼”“房子”“车子”依然“让一座山过去”。要走进婚姻的殿堂,他们要跨过几道门槛。
西部农村青年遭遇“婚姻挤压”
彩礼、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等综合因素正在深刻影响着婚恋市场。现实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城里女孩不愿意“嫁”到农村,农村男青年也嫁不起城里人。
相亲市场上广为流传的“ABCD婚姻理论”认为,男女分为ABCD四个等级,A为最高等级,D为最低等级。在择偶时,女性一般更倾向于比自己优秀的男性,而男性则希望找一个比自己差一点的女性。
“最后剩下的是像我这样没学历没车没房的大龄农村男人。”丁雷宇自嘲是个“标准的剩男”。
父母经常委托人在家乡附近为他寻找年龄相仿的女性,但但丁·雷宇对结婚没有信心。
他记得第一次相亲,对方以学历低为由拒绝了他。后来,他试着从自己的兴趣谈起。
但是相亲之路还是不顺利。有一次,我已经和对方约好了第二天见面。结果,丁前一天接到的电话,被问及是否在市里买了房子。得到否定的回答后,对方挂断了电话。
丁直言,身边的90后,除了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基本都和他一样,连结婚都不敢想。“房价每年都在涨,彩礼也在涨,但工资就是不涨。”
和丁一样,来自陕西略阳县某乡镇的王志明(化名)也刻意回避婚姻这个话题。他在苏州一家机械厂工作,月薪6000多元。
他说,以他现在的收入水平,就算不吃不喝,也要10年才能弥补结婚的开销。
车他已经买好了,但是房子需要在汉中市区买,每平米6000左右,还要彩礼。“如果女孩父母通情达理,可能需要6万、8万元,但大多数家庭都是10万元起步。”王志明有些无奈。
在苏州,王志明有一个外地的女朋友,两人谈婚论嫁。当时对方父母不提彩礼,只是要求他在工作单位有房。大城市的房价真的让人接受不了。王志明尽了最大努力,但还是交不出首付。
“我爸妈都快60岁了,还在工地干活,买房。我真的开不了口。”王志明说。最终,他的女朋友顶不住压力,不辞而别。
伤心了很久,这个西北小伙也算是调整心情了。每天加班的同时,他想赚更多的钱;另一方面,我委托人在家乡“牵红线”。“谁能看上我,我就跟他走。”
来自甘肃临夏的年轻人李俊(化名)表示,婚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活动。因为涉及的问题太多,非个人所能掌控。
32岁的李俊是一名医生。按道理,像他这样的研究生学历,收入有保障,在省立医院工作的年轻人找个对象不会太难,但实际上,李俊还是单身。
“很多人很重视现在的实际情况,也很关心农村出身。”李俊的老家在临夏乡,父母长期务农。另外,他刚到省城,还没有买房买车。虽然事业稳定,有发展前景,但相亲过程同样不顺利。
“我不能接受。”李俊越来越感受到来自现实的压力。“除了经济上的制约,还有社会认知层面的无形玻璃墙。”
“提前娶媳妇”的畸形现象,源于无奈的现实
愈演愈烈的“新三大件”成为让农村青年望而生畏的“三块大石头”。“内卷”模式被迫开启,很多回应透露出无奈。
甘肃陇南一位乡镇干部告诉记者,近年来,农村相亲、订婚的时间大大提前。有的女生可能初中刚毕业,就有媒人过来打听孩子是继续读书还是进入社会,有没有兴趣谈朋友。
他认为,造成这种畸形的原因在于农村男女比例失调,大部分女孩向往在城市生活。另一方面,男孩年龄越大,能配的结婚对象越少,大家都想“早点把媳妇带走。”
在严峻的婚恋形势下,很多人选择面对现实,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选择。
“完成这件大事真的很放松。”24岁的马立民(化名),家住宁夏固原乡,最近刚结婚,但在他之前的计划中,结婚应该是30岁左右。
马立民去年刚大学毕业,在浙江义乌一家外贸企业找了份工作。但是,他一上手,家里人就催他早点把婚结了。
“一些同龄的好女孩都逃了,不下手也找不到满意的。”在父母看来,作为一个来自西北贫困农村的年轻人,在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找个对象不现实,只能回老家找一个。而他家乡的姑娘一般都结婚早,有些姑娘已经被条件好的城里人或者农村经济条件好的提前找到了,所以普通年轻人的选择余地并不大空。
“我听了父母的分析,觉得很有道理。“一开始,马立民没把父母的劝说放在心上,也想在义乌找个人。但渐渐地,他意识到婚姻比爱情现实得多,“安排要从实际出发。”
马丽敏在附近乡镇找女大学生。他们相差一岁,两家家庭情况差不多,还有远房亲戚。婚前婚后一切顺利。
“彩礼是两家定的,要10万。在我的家乡很正常。房子我出首付,两个人一起还。车还没考虑,也是我们自己的事。”结了婚,马立民觉得很踏实,小两口打算去义乌发展。
与马立民回乡结婚的现实安排不同,在甘肃某省直单位工作的姚鑫(化名)还是希望跟着自己的心走,找一个工作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伴侣。
姚鑫来自甘肃天水的一个小镇。2014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私企和国企工作,一度在家里炒股。其间,他在大学和女友分手,原因是对方考上了另一个城市的公务员。姚鑫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离这个女孩太远了。
2017年,姚鑫端上了“铁饭碗”,向他介绍了更多的人,但许多女孩提到了住房问题。
他记得一次相亲,他说住朋友家,对方的脸色很快就变得“高不可攀”。后来,姚鑫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房子,但相亲对象给房子泼了冷水。“我觉得我家有点异地。”。
最后一次结婚,他见了女孩的父母。女孩母亲一直提到侄女收了25万彩礼。听了这话,姚鑫觉得“有点过分”。
他和女朋友商量,要么彩礼少一点,把房子装修好,要么装修用足彩彩礼“搞定”。但是女孩不赞成姚鑫的提议。她出招了:“你可以找你爸妈借钱。”
“我还有一个弟弟,只比我小两岁。为了我的婚姻,我不忍心付出空我父母的钱。”姚鑫说,那一刻,他觉得眼前的人都是自私的。后来他和对方断绝了联系,婚姻也告吹了。
婚恋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
西部农村青年的婚恋困境引起了一些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脱贫攻坚阶段,“因婚致贫”或“因婚返贫”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反对农村天价彩礼现象和问题。要求全面开展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大办婚丧嫁娶、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陋习。
《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5)》也将青年婚恋问题作为十大发展领域之一,提出要加强对青年婚恋观和家庭观的教育和引导;有效服务青年婚恋交友。
西部很多地方也出台了对高价彩礼等不正常婚恋习俗的干预政策。2018年,甘肃省平凉市发布《关于平凉市各县(区)彩礼最高限额指导标准的通知》,明确了平凉市各县(区、市)彩礼最高限额指导标准,市区最高标准为6万元,农村最高标准为10万元。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平凉日报》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农村和城市的彩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北苑农村彩礼一般在15-20万元,城市最高彩礼达到15万元,最低7-8万元。加上新房新车,花费差不多1230多万。
畸形的婚恋市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前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谭剑锋提交了关于倡导新型婚恋方式,加强情感疏导,开通全国统一的婚恋登记信息查询平台的提案。
谭剑锋建议,由共青团牵头,发挥共青团覆盖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组织优势,全面结合新时期互联网领域的新技术新手段,为广大单身青年搭建信任交流平台,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青年联谊活动,帮助广大青年收获爱情、拥抱幸福。
在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婚恋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近日,从宁夏民政厅传来消息,宁夏将探索建立全区婚丧嫁娶举报制度,坚决杜绝婚丧嫁娶等行为。同时,建立抵制高价彩礼的诚信机制,指导各乡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治理高价彩礼、促进移风易俗、遵守村规民约纳入个人诚信体系。
“从制度化层面保障民俗健康发展,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关键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动态监控,出台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很多年轻人为宁夏的探索叫好,但同时也认为,民风一旦形成,很难改变,制度规范的关键在于如何开花结果。(记者哈珀马富春实习生丁金梅)
来源:中国青年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新三大件”成西部农村青年结婚拦路石:“一动不动”是标配“万紫千红”也普遍":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238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