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信在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实现了就业。(董琳摄)
帮助人们了解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刘淑敏摄)
突出就业援助的支撑作用
乌达区突出就业帮扶,把就业作为脱贫的重要手段,为贫困人口提供了稳定、可持续的增收致富途径。51户贫困户中,通过稳定就业脱贫35户,占脱贫总户数的68.6%。
刘芳离婚,独自抚养女儿。没有工作技能的她走上了环卫保洁的公益岗位。“每个月1640元的收入,刚好够我女儿在高校的生活和学习用品。平时就靠每月的低保。工资虽然不够所有开销,但管理得很好。”说起她的情况,48岁的她非常乐观。“苦是苦,但三年后,我就能领到退休金,女儿也能大学毕业了。”
刘芳体现了帮助稳定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两项措施。和刘芳一样,乌达区也经常对一个贫困家庭实施多项帮扶措施。
结合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园建设和受助对象意愿,乌达区推荐3名贫困群众到园区工作,7人发展自己的种植养殖业。乌达区发挥Ghioni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目前已推荐1人到吉奥尼公司工作,1人到汉森酒庄工作,2人到泰森葡萄园工作,1人到新兴生态葡萄园工作。
乌达区鼓励工业企业吸纳贫困居民就业,使贫困户逐步转变为企业职工。目前已推荐10人到工业企业就业;积极开发绿化、保洁、环保等公益性岗位。目前已有14人被推荐到乌兰淖尔镇园林绿化管理处、环卫局、绿化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同时,乌达区还激发了贫困户自主创业的潜力,通过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方式为贫困户提供创业支持。15人先后走上餐饮、美发等行业的创业之路。
考虑到这些贫困户大多年龄较大,没有劳动技能,为促进他们由体力劳动就业向技能就业转变,在脱贫后的缓冲期,乌达区将对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参加培训的贫困户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和创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至少一两项实用技能,提高就业水平和档次,使这些居民有更强的脱贫致富能力。
帮助人们了解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刘淑敏摄)
强调健康援助的关键作用
51户126人,按致贫原因分,因病致贫29户。这个原因导致了贫困,而贫困家庭占大多数。因此,在扶贫工作中,乌达区突出了医疗救助,通过这种精准帮扶,促使贫困群众改变生活状况。
乌达区向贫困户发放价值100元的医疗小药箱,总投入12600元;与中心医院合作,为这126人购买了免费体检项目,总投入28980元。制定了“两免七减”的优惠政策。贫困户在区中心医院住院期间,可享受免挂号费、救护车费两项免除政策,减免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七项减免政策。在享受“两免七减”政策的基础上,医疗费用仍可由医保报销。两项政策叠加,降低了贫困患者的住院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贫困户的医疗负担。
乌达区充分发挥名中医易光的作用。对患有慢性病、老年病、恶性肿瘤的贫困患者,引导有意愿的患者进入亿光,免收挂号费、治疗费,减免10%的药费,通过医保门诊报销60%的药费,使这些患者不出宇达医院就能享受北京等地的名中医专家诊疗,充分享受到惠民政策。马是此举的受益者。在他患癌症的6年里,一个富裕的家庭被消耗成了到处借钱的贫困家庭。2016年5月起,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进入著名的一广,接受著名肿瘤专家的治疗。“每次看病都免挂号费。药费由居民医保报销60%,其余40%由帮扶单位支付。“在危房改造优惠政策的帮助下,马一家去年住进了宽敞的新房。”2016年,我突然看到了希望。现在生活有保障,心里特别温暖。”马真诚地说道。
在扶贫后的缓冲期,乌达区计划利用中心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成立专门的健康扶贫服务队,对重症患者、老年人、五保户和特殊原因的贫困人口进行家访,确定治疗方案,集中治疗。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乌达区还积极探索保险扶贫的有效途径,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乌海支公司签订了《保险扶贫合作协议》,为126名困难群众购买了意外身故、意外医疗等6项保险,每人保费205元,提高了困难群众的风险防范能力。
“如今,已有51户贫困家庭的房屋得到修复重建,确保了住房安全。”乌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各种方式的帮扶是为了实现造血式扶贫,彻底让贫困居民掌握自主发展的能力。我们真心希望这些居民能够稳步脱贫,走上生活的正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乌达区最新任常委,乌达区政府工作报告":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401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