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岩通讯员吴建升
核心提示是“警官毛,爱国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关心人民。平凡而简单,接触最基层。全心全意的爱,体贴又热情。民事调解,行万里路。难题无数,感动多少。当人们遇到微笑时,他们敢于面对逆境。心有千秋,爱铸忠诚..."
这首名为《赞郑》的长诗,出自济源市大禹镇小横岭村年近六旬的村民崔,而诗的主角郑,是济源市公安局沁园社区的一名民警。
济源有很多像崔老两口这样被毛感动的人。扎根片警岗位25年的毛,把辖区居民当亲人,用真心换真心,用奉献换满足。他像一面旗帜,感动了社区,感动了济源,感动了河南,感动了全国。
受助者说他是“活佛”,老人们说他是“好儿子”,群众说他是“活雷锋”,他说他是“服务员”,要一直服务下去。
我痴情了25年,成就了太多的温暖。“这个儿子比我亲生儿子还亲!”说起毛李政,济源市滨河南街香园社区84岁的魏双玲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为大家点赞。
为了照顾好这个空 nest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毛把她手机的快捷键“1”设置为自己的手机号码。老人时不时会按下“1”键,告诉毛起床不方便,拿东西难,家里脏...甚至半夜12点,老人都会打电话。毛李政从不抱怨,随叫随到,陪老人聊天,给老人打扫卫生,买东西,给他揉背,洗头洗脚,等等。
“老人老了,儿女都不在身边。让我们成为老人的儿子。这有一点点帮助。”他说。
帮助魏双玲老人只是毛李政对辖区居民的一个温暖的想法。
在沁园社区片警的岗位上,47岁的毛已经干了25年。警务室里,38本民情日记,都是他写的,大小不一,泛黄,记录了他25年来为社区群众做的3000多件小事——
解决了沁园小区15年没亮的路灯;清理17年无人问津的化粪池;为香苑小区24户居民解决了“用暖难”;圆了杨胜利鱼枷村黑户24年的“户口梦”;解决105名农民工兄弟子女上学难;帮助5名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工作,用贷款找到出路;与68老人空 nest结对,随时帮助和服务老人;15年风雨无阻在沁园路小学、市一幼儿园门口维持秩序,守护平安...
大家都说毛不像一个警察,而更像一个热心的家庭主妇。他享受很多很多人不愿意涉足的普通琐碎的事情。
专心工作,社区就会由乱变治。
作为一名沁园社区民警,毛的担子一直很重,压力也很大。
这是因为,社区虽然只有1.68平方公里,但有全市最大最繁华的村庄鱼枷村,有35153人的大学,治安情况非常复杂。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自从1994年6月被分配到沁园社区警务室工作后,毛不仅管理得很安全,还管理得很和谐。
初到派出所,不畏艰难,敢于碰硬,打掉了济源市胡、、等恶势力犯罪团伙,破案24起。
像这种情况,毛李政处理了很多,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他眼里揉不进沙子,心里放不下群众的安宁。
毛注重发挥群防群治的力量维护社会秩序,建立了包括不同群在内的多个微信群,雇佣了环卫工、锁匠、维修工、送奶工等。担任公安信息员,并邀请辖区老党员、教师、职工组成“五老志愿服务队”,用于“与时俱进、千里眼”,破获团伙犯罪58起。
在村,毛聘请专职出租屋协管员,对居民和商户推行“邻里守望、十门联防”,并推动村里的夜市、宾馆、网吧等行业成立治安联防协会,以“房”管租房人,以“证”管网吧房客,以“商”管农民工,以“情”管重点人。
此外,毛还全力推广“周界报警”和“视频监控”新技术,可实现红外线自动报警和高清视频探头全覆盖,在警务室可实现“探头站岗、鼠标巡逻”,为小区安防布下重围。
由于努力工作,沁园社区24年来没有发生命案,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省公安厅的暗访评估中,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鱼枷村也从“治安混乱村”变成了“治安模范村”,其经验被全市推广。
他和群众交心,群众也和他交心。
2011年,在众望所归下,济源市公安局沁园社区警务室更名为毛警务室,成为济源市第一个以警察名字命名的警务室。
在警察办公室的门口,最醒目的是“警民一键通话”上面有一个按钮。如果你按下去,就可以直接联系毛了。下面还留下了他的照片和联系方式。毛的手机号码逐渐成为辖区居民最爱的求助、维权、爱心热线。
陕西渭南人李元茂在祥源小区租房,准备卖测绘仪器,却被隔壁当地一家公司无理阻挠。毛得知此事后,搬了一条板凳坐在的店铺前支持他。“我在辖区内,不允许任何人欺负外人。”争端最终解决了。
2012年8月19日,毛从桥下带回一个臭烘烘的流浪汉,给他买饭,给他换衣服,多方联系,让11年前因失恋而离家出走的青年与家人团聚。当刘的父亲见到毛时,他痛哭流涕。
2014年7月,辖区和合居委会罕见的老人牛青兰,因为生气起不来了。后来毛李政一到,老人马上翻了个身:“李政,我跟你走,我跟你走。”
这是因为毛以前曾多次帮助过牛青兰。
牛青兰又矮又穷,被村里的群众看不起。毛联系民政办解决老人低保,协调居委会为老人办贫困户,逢年过节去看望。2014年夏天,他还筹集了2000元补助老人的孙女上大学。
毛李政在2014年11月患上肺癌后,对辖区人民的恩情丝毫没有减弱,辖区人民更加心痛。
得知他出院重返工作岗位后,辖区内2000余名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慰问,为毛加油鼓劲。
他无私奉献的背后,是他作为一面旗帜回到岗位后,面对依然繁杂的工作,火速编写空巢老人信息采集书和毛社区警务工作法,带领辅警耐心工作,先后化解了21起群体性纠纷,圆满完成了上合郑州峰会等多项重点安保任务。
在一些关键的工作时间,李茂挣扎着吃住在警务室,一边煮中药一边工作,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严重的病人。
毛病后,原来的“三宝”——电动车、小音箱、联络卡,也被换成了新的“三宝”:水杯、手提袋、走路。其中,杯子里装的是中药,手提袋里装的是西药,每天走路都是为了锻炼身体,继续为群众服务。
在很多居民看来,20多年过去了。在他们居住的这个小区里,很多新院子变成了老院子,大杂院变成了新楼房,小淘气变成了帅哥,包括很多毛奋斗前的战友。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了军长、师长和导演,但毛却一如既往地在这里。
努力和坚持也让毛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全国岗位学习雷锋标兵、豫皖身边榜样、2017感动中原十大人物、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济源市十大新愚人等50多个奖项。两次荣立三等功,也被河南省委嘉奖。
正如一篇获奖感言所说,毛为“撑起了一把伞,为群众遮风挡雨低头是牛,奉献给群众”,“是我们身边的平民英雄。“用25年的忠诚和奉献,铸就了毛济源的一张名片和一面旗帜。
“生命有限,服务无限。我将与疾病作斗争,与时间赛跑,为大家提供更多的服务,因为我深深热爱社区工作,热爱这里的乡亲们。”他说。
后期剪辑:一群认真的90后会把熙熙攘攘的街道维持得井井有条;一堂“九朵金花”疏通课,常年专注于城市“肠梗阻”的治疗;一只残联的“领头雁”,只为这个群体“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而思考和做;一个不无聊不干涩的片警,他做的每一件事都让社区居民温暖舒适。
他们的日常故事也许过于平淡琐碎,但他们就像那一场场细细的春雨,滋润着大地,孕育着世界上五彩缤纷的花朵。
恪守本分,关心民生,礼让让座,舍命救人,扶弱济困,建功岗位...所有这些举动,不都是对雷锋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吗?梦想新时代,弘扬社会风尚,需要实践和引导。
敢于担当,年轻有为——雷锋本色没有变,雷锋永远与你我同在!
(策划:城市运营中心统筹:孟梦执行: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李岩通讯员吴建升吐温)
来源:大河客户端编辑:裴申申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学雷锋 见行动丨片警毛立争:他为民办贴心事,百姓写诗“赞立争”":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6840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