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提出,精准制定和落实各类支持政策,改进政策实施方式,加强政策协调,及时回应关切和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金融就像“血液”一样,不仅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也是一个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基础和标志。今年以来,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促进民营企业充分享受各项税费支持政策和创新服务举措,切实提振企业信心和发展活力,我省多地推出一系列金融举措,为实体经济稳步回升、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宜春推出多项特色产业贷款,增强企业获得感。
“现在我们的生产经营逐渐好转,企业也从银行贷了一些款。最近银行推出的系列贷款,手续方便,利率实惠,帮助我们扩大了生产。”宜春一家锂电池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近年来,宜春市政府金融办紧紧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强化金融服务水平,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不断提升企业信用获得感。该市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普惠金融覆盖率;围绕全市“1+3+N”重点企业,结合各县(市、区)产业结构特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凤城有色金属贷、樟树药商贷、高安汽车运输贷等18种“一县一品”特色产业贷款产品。引导全市政府融资担保机构创新推出“易蓉贷”、“普惠担保贷”、“百富青创贷”等一批融资担保产品,做到“见贷即担”。
据了解,为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宜春市及时搭建产融对接平台,提高融资便利性。线下2023年在宜春市率先举办产融对接会,助力“振兴药都”,实现签约企业57家,授信签约金额2.84亿元。线上数字技术赋能金融服务,为企业运营“精准画像”。32家金融机构入驻宜春“赣金普惠”平台,注册企业38.31万户,金融机构32家,发布金融产品555款,累计贷款453.29亿元,贴息13.05亿元。
宜春市金融办党组书记、主任杨京平说:“随着宜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金融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落户宜春,金融机构的种类不断丰富。目前,宜春共有银行机构16家,保险机构37家,证券机构12家。地方‘7+4’金融机构发展良好,典当行16家,融资租赁公司2家,商业保理公司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融资担保公司16家,小额贷款公司10家。也正是城里的金融人动起来带动金融业活起来,使得金融力逐渐成为支撑宜春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南昌市西湖区向24家企业发放签约贷款2080万元。
“得益于区里组织的政银企产融对接会,中小企业有机会与金融机构面对面交流,精准对接,‘贷款’是血脉相连的。这场财务上的‘及时雨’延长了企业的生命周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南昌昂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说。
记者了解到,此前该公司因订单过多,回笼资金缓慢,影响后续经营。在南昌市西湖区举行的一场政府、银行、企业对接会上,王通过政府平台提出贷款需求,搭建银企桥梁,当场获得380万元的信贷合同,让他大吃一惊。“没想到和金融机构代表坐在一起聊聊天,谈谈想法和诉求,短时间内解决了困扰我半个多月的问题,这么方便。太感谢了!”王对说道。
今年以来,南昌市西湖区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同时“添砖加瓦”,让全区中小企业切实感受到负担减轻、融资便利、就业快捷。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命脉”。只有让“两脉”实现同频共振的共赢,才能更好地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此外,为做好政策惠企、金融助企工作,西湖区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让更多的金融“活水”帮助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西湖区有针对性地举办了8场政银企对接会,邀请了90余家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企业代表、金融专家一对一提出需求,面对面分享政策服务,以答疑、议政策的形式畅谈发展和布局,实现“助企兴银、兴企兴银”的双赢。
“开展政银企对接合作,对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政府、银行、企业通过发挥各自在政策聚合上的优势和金融政策的叠加效应,深度诊断企业融资问题,引导金融‘活水’精准灌溉,进一步促进银企‘联姻’。”西湖区中小企业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勇说。截至目前,全区已成功向24家企业发放签约贷款2080万元。
●峡江县试行“信义+招标”,为投标企业减负降费。
“《意见》刚刚下发,政策马上就要实施了。真的是为了企业着想!”前几天,王先生在试用了免投标保证金的“信谊+招投标”政策后高兴地说。
记者了解到,为不断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有效降低中小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进一步加强该县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信用建设,峡江县发改委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从法律和政策层面进行深入研究,立足峡江县实际, 并综合各地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完成了全县工程建设免交投标保证金的分析报告,向峡江县人民政府提出了具体措施和建议。
在峡江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自8月1日起,县发改委全面试行“委托招标+招标”政策,对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估算价在1000万元以下、估算价在1000万元至2000万元(含)且符合信用等级条件的项目,免交投标保证金。
据此,峡江县成为我省免除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县,继续执行原投标保证金减半收取政策。据初步测算,实行投标保证金豁免制度后,一年可为企业减轻超过15亿元的短期资金周转负担,更好地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帮助企业发展。
峡江县发改委在推进减免保证金的同时,将充分发挥服务等职能,进一步加强信用综合评价和结果应用,强化相关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推进信用记录跨领域共享,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维护公共资源交易市场良好竞争秩序。
峡江县发改委工作人员介绍,“信义+招投标”举措的实施,真正实现了“信用可以抵钱,招投标不花钱”,有效减轻了经营主体的负担,对促进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降低经营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营造良好营商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文/万豪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陈据
编辑:徐家汇
编辑:陈文秀
制片人:游静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引金融活水润实体经济,光大理财多元布局助力现代化,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7041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