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贷”、“套路贷”、“培训贷”...近期,部分互联网小额贷款机构与科技公司合作,针对大学校园,通过虚假、诱导宣传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诱导大学生在互联网购物平台过度消费,导致部分大学生陷入高额贷款陷阱,社会影响恶劣。
为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中国银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处、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然而,随着《通知》的出台,一种新的诈骗方式“取消校园贷”悄然出现。
一个“注销助学贷款账户”的电话,让他被骗了3万多元。
近日,重庆某大学的张毅(化名)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金融APP的客服人员,并称张毅在该平台办理了一笔助学贷款。“你好,你上学的时候申请了助学贷款。目前申请的贷款账户需要注销。如果不及时处理,你的信用会受到影响。”
“听说要影响征信了,有点慌。”听了对方的话,张毅吓了一跳,但很快就清醒过来。“你弄错了吗?我在学校没有申请助学贷款。”
看章据这么说,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可能是你的身份信息被盗用了,我们确实在我们的系统上发现了你的申请记录。你叫张XX,住在重庆市南岸区XX。你的身份证号码是..."
对方有理有据。张毅决定先加对方提供的QQ号,查明事情真相后再决定是否注销所谓的贷款账户。
加了QQ后,所谓的注销客服专员发来了张毅的身份证号、毕业院校等关键信息。,还给她发了工作证明截图和贷款的相关文件。
这一次,张毅彻底慌了。在对方的授意下,前后加了7个陌生的QQ号,这些QQ号的专员负责不同的工作。“他们告诉我,我现在的信用不够,不能销户,需要转账刷水提高信用,还让我去借贷平台借钱,把钱转到我的账户刷水提高信用。”
在对方的连环哄骗下,张毅用自己的银行卡多次将贷款款转入对方提供的账户,被骗3万余元。
“取消校园贷”
诈骗手法主要分为这两类。
据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民警介绍,“取消校园贷”的诈骗手段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针对已经注册网贷平台账号或者有贷款记录的人。诈骗分子声称“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配合销户,否则个人征信会受到影响”。
第二类是针对未注册的网贷平台账户或者没有贷款记录的。诈骗分子声称“您的身份信息被盗用并注册了网贷账户,需要您配合注销,否则会影响您的个人征信”。
由于诈骗分子能准确说出对方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学校名称,甚至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毕业生很容易放松警惕。一些诈骗分子还主动向受害人出示身份证件、工作证等信息,以获取信任,导致受害人最终将从网贷平台提取的贷款全部转入诈骗分子提供的“支票账户”,实际上是诈骗分子的个人账户。
重庆反诈骗中心的警察警告要警惕“取消校园贷款”骗局,不要向陌生账户转账。大学生只要借款后能按时还清贷款,就不会影响个人征信。如对个人征信有疑问,可通过当地人民银行征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信息服务平台等官方渠道进行咨询,也可拨打征信中心客服电话进行咨询。
编辑/白龙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助学贷款要注销吗,国家助学贷款账户需要注销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0550.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