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部总经理余人。
2011年初,银监会选择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张家港等5家农村商业银行作为试点银行,开展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试点工作。张家港农商行作为牵头行,在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与苏南地区8家农商行共同实施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项目。
苏南八家农村商业银行联合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项目,启动了多个法人组织的共建项目。苏南八家农村商业银行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已有七年多时间。苏南8家农村商业银行从无到有启动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试点工作,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探索共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具体实施路径,成功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转型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联合实施巴塞尔协议的背景推动农村商业银行实施巴塞尔协议,本质上是推动农村商业银行改变传统的风险管理模式,从风险战略、组织架构、政策体系、业务流程、数据IT系统等方面重构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推动其管理理念的深刻变革,“倒逼”其转变发展方式。然而,回顾七年前苏南八家农商行,巴塞尔协议的实施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面临诸多“不可能”。
1.“不可能”的概念。7年前,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有一定差距。风险管理方法以主观为主,缺乏量化方法,整体风险管理水平相对落后。有人对新兴的巴塞尔协议风险管理方法提出了一些质疑,这个概念仍然更倾向于主观经验。
2.人员的“不可能性”。7年前,苏南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专业人才匮乏,且受地域因素影响,外部招聘困难。所有风险主管机构都缺乏相关专业人员和团队,尤其是负责信用风险计量模型开发、验证、监控和维护的人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及相关风险计量建设项目实施后,人员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3.数据样本的“不可能性”。7年前,苏南农村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建设的数据基础远远不足以建立数据模型,尤其是默认样本不足,这些客户的特征分布不够稳定,差异较大。从统计学角度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不可行,风险因素难以确定,排序能力和区分能力模糊,拟合度和稳定性差,不能作为授信审批的参考依据。同时,在模型上线之前,需要使用样本之外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这使得本已稀缺的样本资源更加不足。这种情况应该是国内大多数中小农村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
4.成本的“不可能性”。根据测算,不考虑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第三支柱对外披露等项目,仅考虑巴塞尔协议规划咨询、非零售和零售内部评级,单家银行发展预算近2000万。对于7年前的苏南农商行来说,没有一家银行能够接受如此巨大的财政投入来支持巴塞尔协议项目体系的建设。
为解决上述“不可能”,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苏南8家农商行克服困难,“摸着石头过河”,积极探索共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具体实施路径。
1.创新共建机制,构建战略合作框架。江苏省联社立足省情、立足行情,鼓励作为“第一梯队”的苏南农商行抓住机遇,推动风险管理升级,创新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推进八行战略合作。2012年6月,8家农村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机制正式建立。这一机制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人员联合。集中8家银行人力资源实行集中办公,提高项目管理、商务谈判、业务需求、项目验收等工作质量,及时整合统一苏南8家银行利益,提高项目管理效率。二是数据共享。为8家成员行开发数据共享平台,制定数据共享管理办法,明确数据管理职责、数据管理流程、数据访问权限、数据脱敏规则等。,有效缓解了历史样本不足的问题。第三是成本分摊。组织成员行充分协商,建立项目建设成本分摊规则,降低项目建设成本;采取先非零售再零售项目细分的模式,解决财务投入的短期压力。
2.发挥四大优势确保共建机制实质性运行。一是发挥结构优势,为共建提供组织保障。在两个层次上建立一个扁平的组织结构。一种是由监管部门领导和8家银行董事长、行长组成联合建设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行同步推进。二是8家银行成立了联合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统筹项目招标管理、项目建设、业务联系、方案制定、任务部署等相关工作,充分维护了8家银行在与咨询公司招标、谈判、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利益,确保了项目质量。截至目前,苏南8个共建项目共召开了5次共建协调小组会议、6次委员会会议、43次共建委员会办公会议,有效保障了共建项目的开展。
二是发挥集成优势,为共建提供数据保障。共建最大的优势是数据集成的优势,提供丰富的建模样本数据,有效支持统计模型的开发。非零售内部评估项目开发了11个统计模型和8个专家判断记分卡,而零售内部评估项目开发了12个统计模型、61个PD池、64个LGD池和9个CCF池。同时,与单一建模相比,成本分担模型大大节约了建模成本。
三是发挥资源优势,为共建提供人才保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共建委办公室高度重视知识传递和培训,借助优秀的外部资源,加强对8家银行监管部门、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业务培训,持续开展业务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同时加强现场管理人员的实践培训,力争通过共建培养人才,为苏南8家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四,发挥项目管理优势,为共建提供制度保障。出台联合建设指导意见、项目管理办法、资料管理暂行办法、联合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议事规则、费用分摊管理办法等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共同方案;成立共建协调小组和共建委员会两个联合实施平台,统筹项目建设管理,统一明确苏南八行在人才保障、内部协调、应用落地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以落地为最高使命,加强内外部关系协调,统筹安排,推动银行加快建立内部联动机制,确保项目成果真正嵌入业务流程。
3.规划合作范围,推动分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方案和路线图初步方案共四个部分,八个项目组(包括内部评级体系、信用风险管理与流程、信用风险应用、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第二支柱、风险加权资产和第三支柱、实施审计八个项目组),涉及28个建设项目,其中14个项目为首次合规项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在苏南银行实施8年以来,已完成的项目包括非零售客户评级咨询、非零售评级体系建设、资产负债管理体系、零售内部评级咨询、零售评级体系建设、操作风险与内控管理咨询、操作风险与内控管理体系建设。在建项目包括实施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ICAAP)。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第一个实际效果是促进了数据治理机制的逐步完善。通过对数据的清理、补充和整理,苏南8家银行建立了相关的数据定义、质量标准和管理流程,强化了数据管理意识,规范了数据标准,初步形成了数据管理体系,数据质量明显提升。
二是推动风险管理流程整合升级,实现信贷业务管理精细化。苏南8家银行抓住机遇,对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流程进行前瞻性思考和优化,实现了各项信贷业务领域的精细化管理。在贷款定价上,实现了一价定价机制;在信贷政策中,以客户评级或预期损失率为简单维度的量化标准提高了政策的清晰度;在风险偏好指标体系中,明确了非零售信用风险的客户违约率和预期损失率的阈值并纳入考核,优化了风险偏好指标体系的传导能力;在信用额度上,系统通过计算每个客户未来一年所能承受的理论最高信用额度,改变了传统的依靠专家判断来确定客户信用额度的模式;在授权中,将复杂的信用评级因素简化为以资本占用和资本占用率为标准的授权模型;在贷后管理中,通过评级结果对存量贷款按照客户评级(PD)和负债(LGD)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结果采取不同的贷后管理政策,提高了贷后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将评级结果应用于减值,用前瞻性预期损失法代替资产分类,使资产减值更具前瞻性。
三是帮助传统业务审批自动化,提升客户体验,节约审批资源。依托零售内部评级系统,综合运用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分析的最新成果,实现了苏南8家农商行部分标准化零售产品的自动审批。通过自动审批,基于审批经验和风控技术,规范风控规则,大大节省了单笔业务的审批时间,有效助力苏南八家农商行数字化转型和零售转型。
第四,风险量化管理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通过选派员工深度参与项目建设,不断加强知识传递,风险量化管理的理念和技术在苏南8家银行得到普及,苏南8家银行对风险量化管理的接受程度和风险控制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巴塞尔协议应用多年后,前中后台部门对量化技术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大。
五是初步形成风险管理骨干。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共建委办公室高度重视知识传递和培训,借助外部优秀资源,加强对8家银行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业务培训,持续开展业务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8家银行派出现场管理人员深度参与项目建设,并在后续应用维护中不断加强实践培训,逐步成长为农村商业银行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骨干。
在大变革环境下思考未来,苏南八个巴塞尔协议共建项目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面对金融领域对外发展的新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一公里、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需求、巴塞尔协议最终方案的要求,苏南八家农村商业银行正在积极探索苏南共建新模式,绘制巴塞尔协议共建项目新蓝图。
1.探索共建模型实验室,批量培养模型基因人才。目前银行各条线模型人才稀缺率较高,尤其是零售信贷审批。人工审批的模式难以为继,急需具备数据分析和模型开发能力的人才。苏南八家银行正在积极探索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建立联合模型实验室,建立专业的风险管理和R&D团队,培育苏南八家银行的敏捷基因、快速迭代基因和量化分析基因,为成员银行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支持。与传统的第三方合作不同,考虑到苏南地区8家银行已经具备初步的模型开发技术,且模型开发流程复杂,后期知识转移难度较大,本次模型实验室模型开发将以银行工作人员为主,第三方合作公司更多参与指导,相互学习借鉴,更好地实现模型开发技术的掌握。
2.利用技术和风险控制工具提高银行竞争力。以张家港农商行为例,借助外部可靠的大数据和内部评分,该行实现了传统信用卡和白领贷款业务50%左右的自动审批。系统检测符合规则和模型要求的,几秒钟内完成审批,真正实现传统的业务流程再造和信贷模式转型。未来,传统业务的竞争力提升也将围绕大数据和模型技术的深入应用,探索传统业务的在线自动审批,减轻审批人的负担,对内实现更精简的流程,对外带来更好的客户体验。
3.锚定减值提升银行精细化管理水平。目前苏南个别成员内部评价体系的相关结果已按照新会计准则(IFRS9)的要求应用于减值准备。内部评级取代了资产分类,实现了与减值的深度挂钩,2021年非上市企业将全面采用新会计准则。在多变的外部环境和各种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减值对银行来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实现精准减值,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节约银行稀缺资源,将是未来银行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课题。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江苏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任昱」联合实施巴塞尔协议体会及未来思考":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0602.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