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刘晨光
界面新闻编辑器|
近年来,普惠金融是与社会经济稳定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领域。
11月7日,在“深圳人民银行提升征信准确性助力民间小微融资”采访会上,深圳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深圳人民银行抓住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与银行信贷产品供给难以对接匹配的痛点,引导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充分发挥数据和技术优势,不断提升征信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出了“个人通”、“小额通”等系列征信产品。
其中,在“个人准入”方面,个体工商户通过政企帮扶平台找到融资区域完成注册和身份绑定后,系统自动为其优化信贷产品,最快1分钟左右即可获得贷款额度,满足了个体工商户的紧急融资需求。
深圳人民银行指出,自7月12日上线以来,已服务个体工商户2万余户,初步授信额度超过3亿元。
所谓“小五通”,就是通过“画像数据+银行信贷产品规则”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匹配优选产品,打造直接面向深圳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融资畅通工程,实现小微企业快速自主选择信贷产品、融资需求“提案-对接-跟踪-分析”的全流程闭环。
深圳人民银行指出,首批“小微通”接入全市14家银行,覆盖全市70%以上的小额贷款市场份额。系统后台会根据企业的情况和偏好,匹配银行信贷产品的规则,筛选出符合企业需求且极有可能获得贷款的信贷产品,并按照额度、利率、期限、账龄等维度进行排序,为企业提供自主比较和选择,避免了解和识别市场信贷产品的麻烦,提高企业的贷款获取率。
据介绍,自10月中旬启动测试以来,已有50多家小微企业通过“小微通”提出融资需求,其中最小一笔贷款为1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深圳本地征信平台已完成37个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12.4亿条企业相关信用数据的归集和共享,实现深圳400多万活跃商事主体全覆盖,完成与53家金融机构的技术和业务对接,推出38款征信产品,累计服务企业31万余家,帮助企业获得融资1903亿元。
金融机构也从这一过程中受益。深圳农村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部总经理助理段景成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行与深圳本地征信平台一起,通过挖掘从全市73个信息源收集的21.31亿条数据,为个体工商户设定了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 并根据评价指数模型对深圳市156万余户个体工商户的信用状况进行了评价,推出了全国首个个体工商户公共信用评价标准。
段景成坦言,截至2023年9月末,深圳农商行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2400亿元,占经营性贷款近九成;其中,有贷款余额的个体工商户1.2万余户,占经营性贷款户的26%。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业务部(乡村振兴金融部)副总经理杨对新闻表示,该行通过地方征信平台的政府数据,精准刻画小微企业“画像”,还原企业基本面,直观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深圳中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约1400亿元,普惠小贷增速高于全行全部贷款增速11个百分点。普惠金融贷款户数约3.9万户,普惠小微贷款户数占经营主体总数的95%以上。
“截至三季度末,深圳银行普惠口径信用贷款余额、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小微企业不可偿还贷款占比等结构性指标均比上年继续提高;当年新增小微首贷占当年发放贷款小微企业客户数的25%以上。”杨对说道。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院执行院长俞灵渠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依托地方征信平台建设,金融机构可以深度挖掘小微经营主体的“经营数据信用”,利用经营资金流、水电消耗、企业纳税、员工社保等数据,综合评估小微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和风险,为小微经营主体提供与实际经营活动相关的信用贷款。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的不断完善,数据元素在普惠金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完善信用平台和生态系统建设,深圳将利用好信用数据资源,促进企业相关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一方面,有助于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也将不断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曾刚说。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布局“个体通”“小微通”等系列征信产品,深圳普惠金融获得哪些成效?":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090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