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25日讯“原告、被告对今天的调解结果有异议吗?双方签字后,该结果将具有法律效力。”25日上午,在武昌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开庭审理。武昌区法院立案庭庭长易万新用一把锤子,敲下了区法院在调解中心解决纠纷的“第一锤”。
据了解,2020年10月,陆某向朋友陈某借款7万元,承诺借款3个月,月息1%,并出具借条。但借款期限届满后,陆某未按约定还款,经多次催告未果,陈某于2022年8月23日向武昌区法院起诉。
易万新说:“本案法律关系比较明确,争议的标的不大。接案后,区法院迅速启动小额索赔快速解决通道。一方面指定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另一方面安排法官开庭。”
九点半,庭审开始。经过法庭调查、证据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双方仅用半个小时就达成还款协议:陆某于9月30日前返还陈某本金7万元、利息1万元,并承担诉讼费用。武昌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仅用三天时间就解决了困扰当事人近两年的纠纷。
据介绍,今年7月,武昌区法院采取法官工作室、专业调解组织的形式,入驻武昌区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围绕人民群众“急难忧”,开展劳动争议、婚姻家庭、民商事纠纷等多元化纠纷解决工作。
“我们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半径,将法院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纳入武昌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格局,推动形成‘先调解后破诉’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易万喜介绍,今后,武昌区法院将加强与基层共建单位、调解员、基层治理的融合,提高调解成功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长江日报记者闫刘伟通讯员吴冯)
[责任编辑:丁可]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武昌区人民法院法律援助,武昌区人民法院给您致电,敬请接听!":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309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