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杨光。com
杨光凭祥。本报网4月17日讯(记者王一凡通讯员王杰、赖丽华、刘长莲)从木柄羊角锤、简易焊接台等维修工具到自行组装压屏机,再到购买全市第一台微型激光激光机;从骑三轮车搬回坏掉的家电,到换车运电视屏幕,再到坐在家里,都能接到全城的维修订单...
李长帆第一代维修工具。木柄羊角锤、生锈的扳手、简易焊接台等。
精准扶贫政策+扶贫自强=日子越来越好。萍乡经济开发区周江村贫困户李长凡,用6年时间论证了这个方程,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励志故事。
李长帆的二代维护工具。为了省钱,李长帆自己组装了一台丝网印刷机。图为他正在用压屏机修理电视屏幕。
“不能等着靠,一定要学好手艺。”
“你好,李师傅?我的液晶电视坏了,孩子还在等网络课。请过来帮忙!”接完电话,李长帆拿着工具箱出去了。村民们称李师傅为李长帆。这个31岁的小伙子是电视维修专家。源源不断的维修单,从早干到晚,很难想到他是村里的贫困户。
母亲长期重病,生活不能自理,医药费巨大。父亲一边打零工一边照顾母亲,极其困难。2014年,李长范家被认定为周江村贫困户。“我家申请了低保,我妈也享受了很多医疗优惠政策缓解困境。”
“国家政策好,帮助干部也是帮助我。但日子是自己的,手艺要学好。”曾经的维修学徒李长帆心里清楚,不能“等”、“靠”、“要”。他从市场上买了一把木柄羊角锤等简单工具,做起了自己的电视维修生意。健康扶贫,社会保障扶贫政策,自力更生...李昌范家2016年脱贫。
李长帆第三代维修工具——全市第一台微型激光激光机。该机可应用于LCD的中层电路,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图为李昌范在用机器检查电视液晶屏的电路。
“不仅要脱贫,还要致富”
脱贫之后,李长帆没有停下脚步。他肯吃苦,不肯认输。他想着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致富。为了节省购买设备的费用,他自己查阅资料,组装了一台压屏机。有了压屏机,维修范围大了很多,不再局限于小订单。
最初的订单大多来自10多公里外的萍乡市犹大旧货市场。李长范骑着他的旧三轮车去了市场,把需要维修的家电搬回家。“三轮车颠簸,下雨天拉不了货。我在搬运过程中两次打碎了电视屏幕,还自掏腰包损失了几千块钱。”李长帆回忆道。
维修技术越来越好,订单越来越多,“钱袋子”越来越大。但结婚生子后,家里开销更大了,李长帆渐渐有了一种担心:“自己组装的压屏机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想买更好的设备提高效率,也想换一辆车装电视屏幕。这些都要花钱。”
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微型激光机让李长帆的维修生意越来越红火,坐在机器旁的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有了好政策,生活更有底气。”
2018年1月,李长帆通过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获得了创业的基础,享受了5000元的扶贫创业一次性补助。有了贷款,算上自己的积蓄,李长帆换了一辆车去运电视屏幕,去年花了8万买了萍乡第一台微型激光机。维修效率越来越高,现在其他维修师傅解决不了的疑难订单都转到了李长帆家。电视机划出的汽车后座划痕,是生意越来越好的见证。
原来,周江村第一任驻村书记邓丽君和帮扶干部一直惦记着李长帆的创业。他们多次和李长帆宣传扶贫政策,帮助他理清创业思路。“我和邓书记聊了几次,详细解释了创业补贴和扶贫小额贷款的情况。当时我还在犹豫,怕贷款不到。好的政策给了我足够的信心,不然我可能不会买新设备,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扶贫干部对我们的付出,真心感谢!”坐在微型激光机旁边,他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三代维修工具见证的脱贫致富经":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781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