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参考报
“黑老板”死后五年仍是房企股东。
好几次,太原的1亿国有资产都有流失的嫌疑。
“傅园绿都”物业。记者王文志摄
“太原众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东、董事米伟明已于2014年7月去世,但根据网上工商登记资料显示,米伟明仍为太原众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股东、董事..一个死了五年多的人,怎么还能继续做一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企业的股东和董事?”
2月19日,天涯社区等多家网站报道了上述内容,引起网友关注。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米伟明(江湖绰号“怪三”)持股10%的疑似“死亡股东”太原众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众合公司),发现该公司近十年的运作路径数颇为诡异。
这家被指有“江湖背景”,以62万元“吃掉”1亿元国有资产的房地产公司,被指导演了“太原最大的房地产骗局之一”。案发后,一方面9.5亿元涉案财物未被查封并全额追缴,另一方面违规预售商品房收取的房款3.56亿元由太原市财政和市属国有企业退还。
此后,价值数亿元的涉案财产被收归国有,但最终以1.2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众和公司的关联企业。几经周折,众合公司的核心资产似乎“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赵”,上亿元的国有资产权益被蚕食。
“黑手党”的嫌疑促成了“蛇吞象”的重组
2005年12月,太原市国有企业太原综合开发公司转制为民营企业,公司总经理白忠禹等人接手。改制后公司更名为众合公司,白中玉任董事长,妻子任总经理。
资料显示,作为全国首批获得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的企业,太原综合开发公司先后在太原、苏州开发多个房地产项目,总开发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
据知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改制前,太原市综合开发公司不仅在部分城市拥有部分商品房和未开发土地,还拥有多处房产,包括府西街一栋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办公楼、太原市黄金地段、漪汾苑小区一栋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停车楼、市中心6所总建筑面积约25500平方米的学校。
多位知情人士透露,重组前,太原市综合开发公司保守估计资产在数亿元左右,而白中玉等人仅出资62万元就拿下了这家山西省优质房地产企业。时隔十余年,这起被指“蛇吞象”的国企改制案,对其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质疑和报道不断。
记者从天眼查了解到,截至2020年3月23日,众合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股权结构为白中宇78.16%、米伟明10%、白卫平10%、华为1%、王义斌0.8%、吴剑0.04%。主要管理人员是白(白中玉的妹妹)。
一份审计报告显示,实际出资额为白忠禹50万元、华为10万元、吴剑2万元,共计62万元,其余4938万元并非对应股东实际出资。
“在太原,米伟明的外号‘三转’,被指与黑社会有牵连。白中玉以买一套商品房的代价,吃掉了数亿国有资产。如果没有股东米伟明的参与,实现起来会极其困难。”一位持续举报太原综合开发公司改制中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当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当地一位知情人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2014年7月,米伟明被宣布死亡,死因是“骑自行车时不慎摔倒致死”。太原曾有传言称,米伟明“假死”,生死悬疑,扑朔迷离。记者获得的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晋01民初640号民事判决书称,法院认为“米伟明已经去世”。
9.5亿元涉案资金被“放行”
米伟明加盟的众合公司,在改制后不久,就在太原房地产市场做出了一系列“大动作”。
2008年9月,众合公司与太原市宝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宝田公司)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合作开发宝田公司名下土地证号为字第3304号、面积为72亩的土地,约定众合公司出资1.65亿元。协议签订后,众合公司仅支付支付宝公司2750万元。在未实际取得该地块及任何土地开发、房屋销售手续的情况下,众合公司将该地块命名为“众合1号”项目,与购房者签订认购协议,公开预售商品房720套,收取预售房款2.62亿元。
2009年12月,众合公司与山西海基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基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海基公司将其位于小店区西五村的93亩土地等全部资产以2.8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众合公司。协议签订后,众合公司仅向海基公司支付了1.7亿元。同样,在未取得该地块及任何土地开发和房屋销售手续的情况下,众合公司将该地块命名为“众合二号”项目,与购房者签订认购协议,公开预售商品房827套,收取预售房款3.25亿元。
2008年12月,众合公司在仅有13.95亩土地手续、规划容积率为3.5的情况下,虚构规划容积率为6.39的项目并命名为“众合嘉园”,与购房者签订认购协议,公开预售商品房233套,收取预售房款9168.6万元。
以上信息均来自太原市公安局关于中和公司的通报。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太原市房产局一份关于中和公司的报告中了解到,“中和公司违规建设销售中和一号、中和二号、中和嘉园项目,未能履行合同按时交房,导致购房人多次集体上访,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大隐患”。
2010年9月,太原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对众合公司违规预售商品房涉嫌合同诈骗立案侦查。2012年1月,太原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处理众合公司违规预售商品房问题领导小组”(简称处理众合公司问题专班)。2013年3月15日,中和公司董事长白忠禹被刑事拘留,“3·15”专案组成立。
专案组查明,2008年12月至2012年3月,中和公司账面收入共计9.5亿元。公安机关冻结该公司三个账户时,账面余额只有3万元。
涉案的9.5亿元流向了哪里?知情人士告诉记者,除白中宇支付宝公司和海基公司的土地合作开发款1.97亿元外,其余大部分资金在白中宇被刑事立案后,被以各种方式转移、挪用、挥霍。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得的太原市公安局关于中和公司案件的通报显示,2012年5月25日,太原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处理中和公司问题专班办公室主任张寿斌, 召集市公检法相关负责人开会,对众合公司非法预售商品房涉嫌合同诈骗罪进行定性研究,“同意众合公司非法预售商品房不构成合同诈骗罪”; “中和公司的一系列费用,如个人贷款、车辆、捐款等。由我局在案件调查中发现的,因与案件无关,无权扣押、追缴。”
太原市信访部门在向市委市政府提交的关于中和公司问题的请示中称,“公安机关前期按诈骗罪立案,善后小组的处理思路也是按照诈骗罪的法理处理。但在市委政法委召开的检察院、法院、公安局‘三长’会议上,办案组没有将此案定性为诈骗,给善后工作带来了被动。”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等待太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太原市迎泽区法院、山西省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查封的中和嘉园项目土地,在白中玉被刑事拘留后的一段时间内,已被上述法院解除查封。
相关材料显示,公安经侦部门在案件侦办过程中,未扣押众合公司价值4000余万元的豪车数十辆,其中白中玉银行卡623万元、白中玉妻子任银行卡2376万元、白中玉儿子白某某银行卡300万英镑、山西汇港房地产公司所欠贷款3000万元、众合公司在四川西昌投资林地2000万元。特别是中合公司汇出境外并转入东和矿业有限公司(中合公司的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白中玉变更为任)的大量资金未被冻结、扣押。
最终,众合公司董事长白忠禹“非法预售商品房不过户为合同诈骗罪”。2012年12月,太原中院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1750万元)、职务侵占罪(1500万元)、挪用资金罪(13259万元),判处白中玉有期徒刑19年。而中和公司涉案的9.5亿元资金究竟流向何处,至今疑点不断。
国有资金代替民营企业退还涉案款项。
几位知情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一方面是中和公司9.5亿元涉案财物未追回,另一方面是太原有关方面积极筹划赔付案件。
太原市房产局《关于处理众合公司相关问题的报告》显示,“为保证退款工作顺利进行,根据领导小组安排”,2012年4月至12月,市属国有企业太原龙城投资公司借款2.494亿元,代替众合公司退还众合1号、众合2号项目预售房款。
《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2013年2月,太原市国土部门分别以宝田公司和海基公司名义出让21.3亩和35.3亩土地,以公开出让所得收益归还太原龙城投资公司借款。此后,宝田公司和海基公司通过提高容积率等多种方式获得补偿。但两家公司未按规定支付土地出让价款及相关费用,实际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巨额损失。
太原市政府[2013]75号办公会议纪要称,“市房产局负责向市财政申请贷款,退还中和嘉园购房人购房款”。2013年8月,太原市房产局使用财政贷款1.07亿元,代替众合公司归还众合嘉园预付款9178.61万元、车位集资款1537.30万元。
收归国有的财产,最终还是要回到原企业的关联方。
《经济参考报》记者查阅太原市政府相关会议纪要发现,2013年至2018年,市政府召开了十几次会议,专题研究众合公司因法院查封未能及时移交的众合嘉园项目处置问题。物业在处理了各种历史遗留问题后,被指最终低价返还给了中和公司关联方。
2013年5月9日,太原市政府[2013]第41次办公会议纪要决定对中和公司依法进行破产清算,并拍卖相关资产。会后没有任何进展。
2013年6月20日,太原市政府[2013]65号办公会议纪要决定,中和嘉园违建由太原市规划局没收,土地由市国土资源局收回,由市房产局下属的太原市住宅开发建设公司负责拆迁户和预售住房户的建设和安置。会后,太原市规划局没收了中和嘉园项目的楼房,太原市国土局收回了中和嘉园项目的土地,但太原市住宅开发建设公司未组织该项目续建。
2013年8月27日,太原市政府[2013]第90次办公会议纪要决定,由市规划局、市国土局负责将中和嘉园的相关规划、土地手续变更到太原市住宅开发建设公司名下,由太原市住宅开发建设公司负责组织项目续建。会后更改了相关程序,但未组织续展。
2014年9月24日,太原市政府召开中和嘉园项目专题会议,决定由经纬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经纬公司)作为中和嘉园项目的建设单位,负责后续建设和善后相关工作;由市国土局将中和嘉园项目收回的土地使用权处理在经纬公司名下,经纬公司承担中和嘉园项目退房款1.07亿元,转入市房产局专用账户返还市财政。据了解,这一部署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知情人士称,这是虚晃一枪,但以此名义增加了项目的土地面积和容积率。证据显示,在此过程中,中和嘉园项目容积率从3.5增加到5以上,土地面积从13.95亩增加到15.39亩。
2018年3月,太原市国土资源局以挂牌方式出让国有中和嘉园项目用地,山西亿诚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亿诚泰公司)以1.24亿元低价摘牌。
事实上,早在2017年3月22日,太原市房产局就曾通报并被市政府宣读:中和嘉园项目土地收储费用不低于1.08亿元,在建项目价格以法院裁定为准。2017年10月20日,太原市国土资源局向太原市政府办公厅提交了关于中和嘉园项目的请示,建议将本项目36986.3平方米地上建筑和8749.33平方米地下车库与土地一并打包出让,并经太原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
亿诚泰公司不仅摘牌了该地块的土地使用权,还无偿获得了该项目地上及地下建筑45735.63平方米。知情人士估计,中和嘉园项目的资产最终处置将造成至少1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
为什么中和嘉园地产资产百亿的退市人是诚泰公司?《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发现,2012年3月,众合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白中玉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后,白中玉授权其妹白钟琴担任众合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白亦曾任山东长泰置业有限公司监事..记者查询工商登记信息发现,亿诚泰公司的历史股东与山东长泰置业有限公司的股东有多处关联,亿诚泰公司与众合公司有关系。
记者多次联系太原市处理中和公司问题专班办公室主任张寿斌,欲采访了解中和嘉园项目处置情况,未得到张寿斌回应。
4月16日,太原市双塔南路的中和嘉园项目更名为“傅园绿都”,楼盘售楼处醒目的广告牌不时吸引人们驻足。(记者王文志)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黑老大”死亡五年仍为房企股东 太原亿元国资疑遭流失":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89457.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