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清水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组织推动的优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倍增行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活力和动能。
目前正是西瓜上市的季节。在白沙镇城沟村麒麟西瓜种植基地,西瓜圆圆的,满满的,躺在地里,马上就要采摘上市了。
白沙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充分发挥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等地理优势,通过筑巢引凤,积极与平凉鑫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引进麒麟西瓜种植项目。以特色麒麟西瓜产业为抓手,运用高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构建从育苗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整体产业升级。同时,依托全产业链培育带动群众增收,发展订单种植收入、农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收入和基地就近务工收入,促进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
白沙镇城沟村驻村干部张勤勤说,“城沟村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流转了东平自然组230亩土地,建设了600个西瓜大棚种植麒麟西瓜,按照‘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综合发展模式,带动附近100户农民参与西瓜种植,增加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收入。目前西瓜长势良好。预计十天后进入采摘期,亩产有望达到8000斤。预计到年底,村集体的收入将增加12万元。”
白沙镇桑园村的黑木耳产业园里,大棚如雨后春笋般进入大棚。不仅有生机勃勃的黑木耳,还有晶莹润泽如玉的白木耳,层层叠叠在菌棒周围。
今年,桑园村首次引进黑木耳种植,在试点的基础上种植了4个大棚。目前已采摘一茬,正处于晾晒阶段,预计后期可产5-6茬。桑园村木耳产业园的技术人员说,“木耳栽培成本低,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可与木耳轮作,大大提高了大棚利用率。”
种植黑木耳是白沙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拓展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的生动实践。
“白沙镇将围绕打造全县7亿元食用菌产业链的目标,着力打造木耳种植示范点,实现点面结合,促进村集体经济在转型升级中发展壮大。”白沙镇镇长王建明说。
近年来,白沙镇立足桑园村省级示范村建设,地理条件和区位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积极推进黑木耳产业园建设,培育出胶味好、产量高的黑木耳和黑木耳两个品种,促进了桑园村黑木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壮大。
目前,已建成黑木耳种植大棚27个、烘干大棚18个、菌棒30万根,产业布局不断优化。预计年产黑木耳10万斤,总收入360万元,常年带动周边120多户农民就业,人均收入6000元。
同时,桑园村积极推进品牌创建,进行市场化运作,注册成立了甘肃万鑫农业食用菌有限公司,开展木耳菌种研发、菌棒生产、试验栽培、产品销售、木耳深加工全产业链开发,申请注册了“甘薇龙儿”和“紫丁香木耳”两个区域品牌,有效保障了木耳产业种植模式、田间管理、品牌建设、市场运作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
盛夏,漫步桑园村,除了整齐排列的木耳大棚,房前屋后的各种小菜园,绿意盎然,引人注目。各种瓜果蔬菜长势喜人,与该村干净整洁的田园风光相呼应,既方便又美观。村民们正在熟练地采摘和包装木耳,一派丰收景象。
桑园村党支部书记曹告诉记者,“桑园村依托农村建设,建起60亩小菜园,种植白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目前正处于白菜采摘期,预计产量可达4000多斤,其他蔬菜收入预计可达4万元。第二个计划是种萝卜白菜,估计收入能达到3万元。”
特色小菜园的建成,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村里闲置的空土地,还能让村民们物尽其用,通过种菜物尽其用。引导村民在“边缘地”种植蔬菜和开花经济作物,既增加收入又美化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赋能。
多点开花是白沙镇集体经济在村级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白沙镇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政主要领导全面抓、班子成员重点抓、村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让支部“动起来”。着力解决传统农业产业小、散、杂的问题,成立蔬菜、万寿菊等功能性产业党委,把产业“做强”。围绕提高村集体经济项目的运行效果,应采取保障班子成员、邀请技术人员指导、定期评估等措施,把项目做好。坚持出租一批、独立运营一批、合资投资一批,让资源“活”起来。截至目前,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60.04万元,其中30万元以上的村2个,20-30万元以上的村10个,10-20万元的村2个,均达25.72万元。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加强村集体经济管理,进一步依托镇村两级干部职责,不断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新办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白沙镇党委副书记兰永平说。
今年,清水县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开展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行动,逐级签订“一个承诺、两个方案”,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三个农业部门包产业、140名专业技术人员包项目、168名乡镇班子成员包村的“四包”责任机制,确保人抓、事做好。推行党建共建机制,成立了28个区域联合党委,开展了36次技术培训,观摩交流活动42次,形成了互学互鉴、抱团发展的良好局面。推行“六个一批”增收模式,规范村党组织牵头的263个合作社运作,确定中央三部委支持的11个村项目,大力发展食用菌、大棚蔬菜、万寿菊、蚕豆等特色产业,表彰奖励53个先进村和个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多点开花”。截至6月底,全县集体经济村平均收入达18.23万元,10万元以上村占73.5%。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党建引领激活村级集体经济新动能":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147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