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中,山西下辖吕梁山和燕山-太行山;全省117个县(市、区)中,国家定点贫困县36个,省定点贫困县22个;全省有7993个贫困村,329万贫困人口。2019年计划实现17个贫困县(含10个深度贫困县)。”9月19日,中国银监会银行业保险业第231次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山西银保监局第二巡视员、新闻发言人李瑞杰介绍了山西推进扶贫小额信贷的重要经验。
据《山西晚报》记者了解,截至今年8月底,山西省扶贫小额贷款余额118.42亿元,逾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的主要做法是“以改革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化解风险”,即在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改制过程中,由股东购买不良资产,化解风险。
监管导致扶贫。
扶贫小额信贷作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是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获得感的重要途径。其政策要点是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基准利率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下的免抵押、免担保小额贷款,通过财政贴息、县域建设风险补偿等方式分担风险,旨在帮助贫困户积极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李瑞杰说,2015年以来,山西省金融机构累计为43.35万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信贷205.6亿元,2017年、2018年小额信贷金额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前七。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8月底,山西省扶贫小额贷款余额118.42亿元,逾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推进全省金融扶贫,山西银保监局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指导全省银行保险机构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信贷需求,促进贫困地区金融市场发展,完善乡村治理。今年5月,山西银保监局、省扶贫办召开全省扶贫小额贷款专题推进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山西省扶贫办等四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扶贫小额贷款管理的若干措施》,从7个方面提出31条实施措施。
同时,为助力山西打赢脱贫攻坚战,山西银保监局成立了山西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扶贫领导小组,统筹金融扶贫工作,按月监控扶贫小额贷款推进情况,按季度统计精准扶贫信贷计划完成情况和深度贫困地区贷款情况。此外,督促指导全省银行保险机构落实扶贫小额贷款乡镇负责制、首问负责制和尽职免责制,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制定扶贫信贷计划,用好差别化监管政策,将更多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实现扶贫小额贷款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和优质服务。此外,引导加强贷款管理,建立监控台账,准确掌握贷款用途,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和信用意识教育同样重要。山西银保监局要求农业银行机构进村入户宣讲,推动金融扶贫政策精准落实,促进贫困地区金融市场发展和信用环境建设。
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山西银保监局也进一步将扶贫工作和政策支持的重点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引导全省银行业优先在深度贫困地区进行网点规划布局,推动现有网点升级改造。作为15个试点省份之一,积极开展村镇银行“多县一行”制度试点。今年前8个月,全省银行业已在10个深度贫困县累计投入扶贫小额信贷6.29亿元,支持1.32万贫困户建档立卡,占全省前8个月累计金额和户数的四分之一。截至8月末,山西扶贫小额贷款余额4.06万笔,余额18.19亿元,比年初增长25.45%。除了银行,山西银保监局还引导保险机构落实保费优惠政策。今年上半年,38项扶贫农业保险保费优惠政策为贫困户节约资金近500万元。
产业扶贫精准发展
金融支持与产业发展融合也是山西金融扶贫的一大特色。
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山西银保监局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聚焦“一村一品一主题”,因势利导、精准滴灌,积极支持杂粮、鲜果干、中药材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让贫困户真正受益。全省5633个贫困村建立了产业扶贫“五有”机制(即村有产业、企业有合作社、贫困户有项目、有劳动技能),483个农民扶贫专业合作社利用扶贫小额信贷资金12.08亿元参与生态扶贫,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带动7万多户贫困户增收。
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探索“光脱贫”模式,凭借全省大部分贫困地区光照资源充足、适宜建设光伏电站的独特优势,为7个县的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9648万元。保险机构针对贫困户产业项目精准开发保险产品。PICC P&C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在临汾、太原、忻州11个县区开通玉米、苹果“保险+期货”等创新保险产品,在临汾永和推出“扶贫大枣”保险。
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副行长胡表示,光伏扶贫与山西的情况高度契合。为此,中国农业银行山西省分行推出了“光伏扶贫助农贷”产品。通过政府、银行、光伏发电设备供应商、电网公司、贫困户“五方合作”模式,发挥了扶贫作用,其中政府负责建立政府的贴息和风险补偿;设备供应商提供设备和器材的维护和培训;电网公司负责并网,即支付农民电价,增加农民收入;银行负责放贷;贫困户负责光伏发电的日常维护和清洁,按时还款。
这种模式得到了各方的认可,并得到了中国农业银行的特批。在高政策宽限期和政策支持下,光伏扶贫贷款户年龄限制由65岁放宽至70岁,项目自筹资金比例也由50%降至30%。通过积极尝试,该模式自扶持以来,已累计发放资金9648万元。3561户贫困户加入了这一模式。据估算,获得光伏扶贫贷款的贫困户连续十年每年增收2000元以上,已经成为相当稳定的模式。
PICC P&C保险公司山西分公司副总经理金明洙说,PICC第一时间与山西的县政府签订了战略扶贫协议。政策性农业保险包括水产养殖和种植业,各级财政负担85%,其中15%需要农民支付。为扶持贫困户,山西人保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免15%的自费费用。2018年以来,山西人民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山西25.3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免保费,减免金额675万。同时,山西人保专门推出深度贫困县扶贫方案,开通绿色通道,快速理赔。此外,PICC山溪不断推进“保险+期货”业务等产品创新,同时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大病保险等扶贫政策的实施。此外,推进帮扶政策,对深度贫困县贫困户给予相应政策倾斜。
把握规律防控风险
如何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防控风险?
李瑞杰介绍,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防控必须有的放矢。一是要准确把握扶贫小额信贷的特点。山西银保监局认为,扶贫小额贷款首先是银行贷款,具有银行贷款的一般属性,即到期必须签约回收。其次,小额信贷扶贫有其特殊性。要根据具体要求向特定对象发放贷款,即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下、三年内免抵押、免担保的贷款。因此,山西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管理既要坚持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和风险防控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又要充分体现扶贫小额信贷本身的特殊性。
在坚持贷款风险管理总原则上,山西银保监分局要求各机构牢牢把握“精准投放”、“良好管理”、“回收”原则,要求金融机构不仅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发放贷款,还要准确把握贷款用途,贷款不能挪用;同时,要求各银行机构及时了解贫困户发展生产的相关需求,及时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只有“放正”和“管好”,才能有坚实的回收贷款基础。因此,目前山西扶贫小额贷款逾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确实难以收回、需要银行按比例承担的风险,银行会全额计提,做好风险对冲准备。
李瑞杰介绍,扶贫小额信贷的管理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主要强调贫困户的第一还款来源。这几年银行贷款强调担保和抵押,而贫困户根本无法提供担保和抵押。因此,风险管理必须高度重视和依靠贫困户第一还款来源的培育。贫困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脱贫致富,产生稳定的现金流,还款才有保障。因此,山西银保监局要求扶贫小额贷款的风险管理必须体现“风险管理的目标与扶贫目标高度一致”。另一方面,银行按照基准利率为扶贫小额贷款提供贷款,低于一般银行贷款利率和“三农”贷款利率。政府对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补贴也已落实到位,并建立了风险补偿机制。对于因病或自然灾害不能偿还贷款的贫困户,风险补偿机制将分担风险,按比例分担风险。目前,全省58个贫困县建立了风险补偿基金,实现了贫困县全覆盖。此外,是差异化的监管政策。山西银保监局督促落实尽职免责要求。扶贫小额贷款不良贷款监管容忍度为3个百分点。扶贫小额贷款不良率高于自身不良率不足3个百分点的,金融机构监管评级和内部考核不能作为扣分项目。同时,支持银行采取贷款展期、续贷等风险缓释措施。
李瑞杰表示,下一步,山西银保监局将继续关注扶贫小额贷款的风险防控,并做好前瞻性评估,特别是对扶贫小额贷款的效果进行评估。应及早识别和预警风险,采取前瞻性措施,有效防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使扶贫小额信贷真正成为金融扶贫的重要推动力。
山西晚报记者张震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扶贫小额信贷后续政策,扶贫小额信贷的政策要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19245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