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仁华正在门前的山坡上放牛。通讯员供图
荆楚。com客户端-荆楚网。com消息(通讯员吴琴、童亚欣、童博)12月24日,团风县总路嘴镇黄泥塘村“县扶贫示范户”张仁华在王家坡路旁圈养着一群大大小小的黄牛。他熟练地喊着牛吃草,牛清脆的铃声让他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张仁华是冯毅包包的贫困户,总路嘴镇党委书记。他今年67岁,一家6口人因为残疾很穷。他老婆又聋又哑,智力比正常人稍落后。
几年前,张仁华因为修老房子,手臂受伤,留下后遗症。短短几年,他是如何从贫困户变成“县扶贫示范户”的?
“我现在主要是养牛和牛。我还能做这件事。每年都会卖出几个头。现在有七八头牛。我一大早就把牛放出去了,直到听说你要来,我才回来。”张仁华的喜悦写在脸上。
“现在这头牛很珍贵,它值一万元!原来资本很多啊!”作者说。
“两年前,由于易的帮助,我申请了10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不然去哪里买?那年还了,后来又借钱扩大规模。现在大一点的牛2万多元一头。我每年都卖。一年也能挣几万块钱。”张仁华洪亮的声音里充满了自豪和感激。
谈及销售情况,张仁华自豪地说:“没什么好担心的。杀之前都订好了!牛都是黄牛,不喂。都备货了,喜欢买的人也多。”
张仁华拿出家里的扶贫手册给笔者看。在援助措施一栏,逐月记录着各种事项。残疾人补贴,养老金,工业奖,贫困生补贴,都一目了然。其中有“联系畜牧单位免费给牛打疫苗”、“免费购买保险”、申请小额贷款扩大养殖等项目。
“你们牛做了防疫措施,买了保险?”作者翻了翻红宝书,对他说。
“扶贫书记帮我也很容易。他很忙,每个月都来看我。他会帮我做任何我必须做的事情。他总是鼓励我好好养牛。他们会像他们的亲戚一样,在中国新年和假期来。村里的干部也很好,对我家照顾很多。”张仁华顿了顿,笑着补充道:“我们村书记很有威望。”
张仁华透露,他也有工资,因为他在村公益岗有一份“五员合一”的工作。他的儿子张也被分配到镇电力公司,每月收入六七千元。这样你就不用出去工作了,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
张仁华也养了七八亩鱼,平时能挣几千块钱。前几年莲子价格还可以,他就种了莲子。另外也种花生,经济收入来源比较稳定,生活也比较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他家的帮手,总路嘴镇党委书记冯毅动了一些心思。鉴于他家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两个老人,没有稳定的收入,冯毅选择了以养牛为主,养鱼为辅的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他家的经济来源。更难能可贵的是,细心周到地为他处理好防疫、保险、销售等问题,让他无风险,无后顾之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团风县脱贫示范户张仁华:牛铃声串起好日子":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197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