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晚上好!非常感谢各位听众朋友,在直播美妆、直播游戏大行其道的当下,聆听海外现金贷的分享演讲。同时感谢坛子金融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与业内人士进行分享和交流。
首先,让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叶炯,来自吉荣,是上海嘉银金科旗下的金融科技团队,目前负责集团海外现金贷金融科技输出项目。对于一些听众来说,嘉银金科可能并不熟悉,但你应该听说过该集团旗下的P2P品牌。
今晚的分享将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我会介绍一下印尼的市场环境,分析一下印尼现金贷的可行性。然后我们再把目光从印尼扩大到东南亚。再说说除了印尼,其他国家有没有机会。最后是互动交流。欢迎大家多多提问,互相交流。
现在我们正式进入今晚的主题。
去年12月1日起,监管正式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整个现金贷行业一下子就火了。
在国内高压监管的背景下,国内现金贷公司纷纷调转枪口,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转向东南亚,尤其是印尼。从某种程度上说,金融出海不仅符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也符合其自身利益。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印尼的国情。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拥有最多的穆斯林人口。印尼人口基数庞大,现有人口约2.62亿,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作为世界第四人口大国,大量的投资机会吸引了大量外资入驻,连续五年保持5%的GDP增长态势。印尼广阔的市场空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
在互联网上,印尼直接从互联网时代跨越到了移动互联网。总人口2.62亿,手机用户达到3.7亿,人均拥有移动设备1.42台,智能手机占比47%。三分之二的智能手机价格低于200美元,主流品牌是三星、oppo、vivo和华为等安卓手机。iPhone7去年才刚刚引入印尼市场,市场份额并不高。社交媒体脸书拥有9200万活跃用户,渗透率为35%,是脸书用户在美国以外的最大市场。在电商领域,B2C公司lazada,印尼有淘宝之称的Tokopedia,甚至JD.COM都是15年进入印尼市场的(有趣的是,JD.COM为了迎合印尼的穆斯林文化,把吉祥物从狗改成了马)。在支付领域,印尼线上支付不发达,线下支付比例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印尼个人持卡率不高,不到40%的人有银行卡,3%的人有信用卡;第二,线上支付还没有类似国内的便捷体验,线下支付已经成为习惯。印度尼西亚常用的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约有10家,如Xendit、bluepay和go-pay。印尼的线下支付主要有ATM转账、便利店支付、邮局网点和货到付款。ATM转账,便利店,邮局网点都差不多。用户在电商平台选择商品后进入支付环节,会得到一个支付码,持支付码到最近的网点付款,完成支付。
整体来看,印尼的移动互联网基础条件比较成熟。除了支付,其他条件,如移动设备的普及率、电子商务、社交的普及率都很高,这为大数据征信提供了土壤。此外,印尼30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未来发展更是可期。
然后说说印尼的信用环境和客户群。目前印尼当地涉及现金贷的企业约有45家(app已上线),其中国内企业多为P2P,涉及现金贷的不超过一半,但数量在不断增加。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有30多家企业,另有近百家企业正在奔赴战场。
我们通过一家长期运营的现金贷公司的产品结构了解印尼的信用环境。贷款金额100万印尼盾(折合460元人民币),付款金额118万印尼盾。期限为一个月,一次还本付息。按1个点左右算利率。这样印尼的产品接近国内的PaydayLoan产品额度和利率。
收入方面,印尼保姆等体力劳动者月收入约600-800人民币,公务员收入中等偏上,约2000-2500人民币。根据Morten Venture Capital做的一些市场调查,超过一半的人享受不到银行服务。印尼的消费者信心指数高达124(基本在东南亚)。由于文化、习惯等因素,印尼人口普遍消费观念先进,消费意识强烈,超过了同收入水平的中国的消费能力。印尼贫困线以下人口6500万,19-27岁蓝领人口3000万。全国小额现金贷客户约6000-8000万。相比国内成千上万的现金贷公司,可想而知印尼的市场有多大,绝对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
说完市场,最后说说监管和政府的态度。印度尼西亚政府欢迎外国投资。对非银行机构的金融监督主要由印度尼西亚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OJK)负责。目前印尼的金融科技公司只能注册两种牌照,支付牌照和P2P借贷牌照。对于现金贷业务,只有P2P是合法的。政府也在鼓励P2P的发展,但是拿到牌照并不容易。P2P公司注册流程(我简单提一下):办理akta公司章程,SK司法批文,Domicille信公司户籍证明,NPWP税卡。之后,公司必须开户并支付至少20亿印尼盾,然后在Kominfo注册app平台(平台信息需要由p2p公司的技术人员在此阶段提供),然后申请OJK财政部门的注册许可(在此阶段,公司必须准备完整的材料包括法律事务、交存注册资本以及p2p业务的其他相关准备材料),获得融资部门的批准,最后申请TDP公司注册簿。然后向印尼央行申请批准。
OJK对金融科技借贷监管的要求主要是这些。1.外资必须成立合资公司,外资控股比例不得超过85%。2.必须在OJK注册,注册资本最低20亿元人民币(不超过100万人民币)。如果申请营业执照,至少需要50亿人民币(不到250万人民币)。3.必须核实资金支付结算复印件,证明资金存放在商业银行。4.贷款利率必须在合理范围内,不得超过14天回购利率的7倍。5.您需要在OJK注册后一年内申请并领取营业执照。所以现金贷公司现在去印尼的第一件事就是去OJK递交申请排队等牌照。
P2P公司注册流程(我简单提一下):办理akta公司章程,SK司法批文,Domicille信公司户籍证明,NPWP税卡。之后,公司必须开户并支付至少20亿印尼盾,然后在Kominfo注册app平台(平台信息需要由p2p公司的技术人员在此阶段提供),然后申请OJK财政部门的注册许可(在此阶段,公司必须准备完整的材料包括法律事务、交存注册资本以及p2p业务的其他相关准备材料),获得融资部门的批准,最后申请TDP公司注册簿。然后向印尼央行申请批准。
那么印尼做现金贷有哪些挑战,会成功吗?别急,我们来看看中国现金贷成功的秘诀。一个是再融资利率,一个是风险控制。通过高贷款回收率降低获客和征信成本。还有一点就是风险控制,包括贷前审查和贷后催收。
翻译到印尼,由于现金贷处于初级阶段,依靠网络广告甚至刷安卓市场排名,很容易吸引到第一批客户。如果后期需要增加量,印尼获客成本最多50元人民币(相比国内最贵时期的A+S,印尼真的便宜很多,主要是供给端没有饱和,目前没有竞争)。
在征信方面,印尼没有完善的认证、黑名单、公牛等数据。目前主要通过行为数据,运营商甚至Lazada和脸书抓取的数据来做风险控制,征信的成本是免费的。从朋友那里了解到,在和国内通过率差不多的情况下,第一次通过率低于预期。不还钱的主要原因是忘记还钱,所以要在运营中加强提醒,通过短信或电话及时到达用户。
此外,资金和催收也是痛点。印尼当地的资本相对保守。在印尼做生意,除了用注册资本放贷,还需要和当地渠道合作,持续稳定的获得低成本资金。催收方面,虽然印尼人力成本低,但是催收不够专业,而且考虑到各地民众情绪和监管态度的限制,国内成熟的催收方式是没办法照搬的,只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摸索催收。
除了获客、风控、资金、催收等业务挑战,地方政府或机构的效率和专业程度也是潜在风险。政府机关很在意登记表中的细节(比如性别是男是男)。印尼机构一次只指出一个错误,一次批三天,很官僚,很累。
那么,国内创业者如何规避这些风险呢?个人建议还是要寻求专业机构的合作。比如佳音金科旗下的吉荣,已经对接了印尼开放所需的第三方支付、短信、人脸识别等厂商。提供印尼市场化的APP前端。除了科技解决方案,还帮助指导客户申请执照,寻找当地专业的律师事务所和合作伙伴,包括寻找办公场所和招聘员工。找吉荣这样的专业机构,不仅可以避免踩一些坑,更重要的是可以快速开展业务。现金贷行业最先进入市场的玩家,一定比后进入市场的玩家更有客户优势和运营经验。与金钱投入相比,时间成本是最宝贵的。
印度尼西亚不是东南亚唯一的潜在市场。越看越多,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比如马来西亚虽然市场比印尼小,但人口只有3000多万。但是政府的透明度和可信度比印尼好很多。国内信贷服务极度匮乏,车贷利率可达1.5分。中国华人人口众多,电话营销、催收沟通完全无障碍。在持卡率、支付手段、信用基础设施上更加完善。马来西亚还有央行征信报告,一份8令吉(相当于12元人民币),适合大额信贷业务。相比印尼,马来西亚的现金贷公司并不多,而吉荣正在服务的客户很可能是马来西亚第一家现金贷公司,市场巨大空。新加坡是一个出了名的法律法规严格的国家,还是不要碰现金贷的好,毕竟是在红线上。
越南、菲律宾这样的国家也可以试试。本土智能手机普及率高,提前消费意识强,oppo和vivo的市场份额已经排进前十。据我观察,国内黄金消费公司阿库拉库目前只在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开展了消费金融业务。
在泰国的介绍下,不建议个人进入泰国开展现金贷业务,原因有二:第一,泰国是一个合法持枪的国家,如果贷款人持有枪支,我不需要解释这意味着什么;另外,最重要的是,泰国17年初颁布的政策,把所有现金贷的实际收益封顶在一个无法对应风险的数字上(就像中国的36%)。现金贷基本都是封闭的,不推荐。
今天时间有限,无法和大家有更深入细致的交流。最后做个广告。对海外现金贷感兴趣的客户,想更快开展展业的客户,不想走弯路的客户可以加13761692853微信找我们单独交流。佳音金科欢迎您来家里交流。行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相信会让你对印尼和东南亚的现金贷更有信心!
最后,感谢所有今晚陪我走到最后的听众,也感谢坛子财经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希望以后能再和大家分享话题。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印尼金融政策,印尼金融":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0675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