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影子银行是什么,怎么理解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百科

影子银行是什么,怎么理解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百科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1)

“影子银行”到底是什么。

影子、银行,相信这两个词单独看,大家都知道什么意思,但是把这两个词合起来,“影子银行”,这个意思可就复杂了。那么什么是影子银行呢,我们要先知道什么是“资本充足率”,银行平时做的,主要是先吸收存款,然后拿着存款去放贷款,靠息差赚钱。那么这就面临一个问题了,贷款能赚钱的前提是贷款能收得回来,收不回来的话你收100%、甚至200%的利息也是白扯,那如果贷款的钱回不来,储户的存款也得打水漂了。所以监管会要求银行自己掏一部分钱出来,这样,万一贷款收不回来了,还可以拿着银行自己的钱去兜底。

比如说放贷出去100块钱,有1%的钱收不回来了,那就是1块钱存款损失掉了。假如银行自己有5块钱资本金,这时候还可以拿自己的钱来赔给储户。不过如果银行放出去更多的贷款,比如1,000块钱,这时候如果同样是1%的钱没法收回来,那么就是10块钱的损失。银行自己的那5块钱也不够赔了。

不过银行毕竟靠息差赚钱,所以它有倾向放更多的贷款,业务量越大越赚钱嘛。所以为了防止银行无限制地增加贷款,监管机构就规定了“资本充足率”这个指标。就是银行的“资本金”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我们这里可以简单地把资本充足率理解为,银行自己的钱占所有贷款的比例。

规定了资本充足率后有一个好处,就是保证了银行即使亏钱了,也不怕没法兜底,银行如果想贷出去更多的钱,就得自己出更多的钱。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想揽瓷器活得先有金刚钻。

不过这样一来,银行每放贷出去一笔钱,就得多出一笔自己的钱。而银行自己的钱是有限的,这就等于限制住了银行的放贷额度,那银行就不开心了,毕竟限制贷款等于限制了他的收入来源。于是这个时候影子银行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影子银行指的就是那些监管不足,却可以像银行一样出借资金的机构,银行自己也会通过跟这些机构合作来放贷,而不会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影子银行不用受到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呢?

其实银行的业务可以分为表外业务和表内业务。这里的“表”指的是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表内业务需要被记录到资产负债表里,主要是存款和贷款业务。比如说银行吸收了存款,其实就相当于向储户借了一笔钱。这笔账是需要记录到资产负债表里头的,是银行欠储户的一笔钱,会被记为负债。银行也有不放入资产负债表的表外业务,比如卖卖理财产品、卖卖信托、办理一下委托贷款什么的。银行在做这些表外业务的时候,只是当一个纯粹的导购,不对投资者投入的钱负责。所以不算是银行欠了投资者的,不用记录到资产负债表里头。

而影子银行其实指的就是银行的表外业务。

既然我只是个导购,自然就不用承担那么多责任啦。所以银行一旦自己的资本金额度耗光了,就没法继续放贷了。这时候它就会当起导购来,疯狂带货。卖得越多赚得越多嘛。而因为导购的业务不用记录到资产负债表里头,监管也没法顾得上。所以就像影子一样,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表外业务也就被叫做影子银行。

如果银行只是安分守己地当个导购,不负责的话不大会有什么问题。问题是,银行会很没有节操地向客户承诺保本保收益,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刚性兑付。说表外的业务自己也会保证收益。这就有点坑了。毕竟银行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这些不良资产超越了银行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那银行本身就会被影子银行的坏账拽入深渊…

所以!对影子银行的监管真的是超级无敌极其重要!

(2)

那我国影子银行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日渐式微的。这整个过程有点像猫鼠游戏,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银行和监管部门间的斗智斗勇,我们可以理解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再高一尺魔再高一丈”的过程,循环往复。

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08年开始,到2011年,这是信托的时代。

2008年,由华尔街掀起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卷得整个西方世界穷得都快当裤子了。那穷了自然就没钱和我们买东西,于是为了拯救外贸,我国开始提振内需,提出了“四万亿计划”。当时银行开始大量撒币,借钱跟借瓶酱油一样容易,虽然这时候监管在资本充足率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银行还会被存款准备金率等其他标准卡住脖子,所以放贷规模还是受限的。

于是银行找来了信托,作为自己的第一个影分身,银行和信托的银信合作的模式也很简单,银行以“理财产品”的名义收了储户的钱,然后拿去买信托产品,然后信托公司再把钱拿去放贷。

由于信托产品属于理财产品,而理财产品又不需要银行拿去填资产负债表,所以银信业务就这么绕开了监管。

紧接着2009和2010年,国家分别对高污染高能耗产能过剩的两高一剩企业和房企开启了调控,于是这两类公司从银行贷款就很难了,纷纷投入了影子银行的怀抱。

这等于跳到监管面前喊,你来打我啊打我啊你打不着我,于是专治各种不服的监管马上就伸手打脸了,银信合作告吹了。

不过银行马上了又想了一招,推出了过桥企业,可以理解成是银行和信托的中介,银行让过桥企业出钱去买信托的产品,信托拿这笔钱去放贷,然后银行再去买过桥企业持有的信托产品的受益权,再把这个受益权打包成理财产品,卖给投资人。这么操作这太秀了,虽然穿透了看,信托产品和信托产品的受益权本质上是一个东西,因为它们的基础资产是一样的。不过表面上,信托产品和信托产品的受益权确实是两个东西,因为前者要填表但是后者不需要嘛…

这种抠字眼的行为简直是把监管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于是这种模式很快就被监管按在地上摩擦了…

接着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2011年到2013年,资管的时代。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啥是资管,资管嘛,就是资产管理,就是你把钱交给金融机构,让金融机构帮你打理,我们平时听的某某基金啊,某某信托啊,都属于资管机构。

再说回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后,为了避免再出现影子银行搞出如此巨大的幺蛾子,国际清算银行,也就是全球各国央行的央行,在2010年推出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而2012年,我国监管也推出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虽然是试行版,但也算是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在我国的正式落地。

总归这个时候就是监管卡得越来越严,信托和过桥企业又都被按在地上摩擦,银行正到处寻找新的影分身呢,刚好这时候,证监会推出了一大堆的法规细则,鼓励券商啊、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甚至是期货公司等机构从事资管业务,那银行就又开心了。

新的影子来了。

这回的交易结构就搞得很复杂,尤其为了躲监管,银行有时候还搞多层嵌套,简单说就是一次性使用多个影分身,毕竟影子一多,真身就难找了嘛。这种多层嵌套比较有名的就是“银证信合作”,就是由券商成立资管计划——这是证监会鼓励的,但是这个资管计划投资的是信托的产品,钱哪来呢?自然是银行从储户那吸引来的成立的理财产品,那信托产品投向哪呢,当然是贷给缺钱的人了。

所以那几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迅速膨胀了起来。但是监管毕竟不是傻子,眼睛也不瞎,对这种情况也是门儿清,于是又开始了重拳出击。

先是2012年底财政部联合六部委,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影子银行借钱,接着2013年规定了银行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比例,非标准化债权就是指通过影子银行放的贷款。大家要知道,2012年的时候,非标类资产一度占到银行理财产品的40%,这个比例可是高得有点危险了…

于是把资管当影子银行这条路也被堵死了…

但是银行们总是不甘心的,你不让我用外界的,我们银行间自己搞行不行?接下来就进入了第三阶段,2013年到2017年,同业的阶段。

说回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的分母是风险加权资产。如果想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话,除了补充资本金,也可以降低风险加权资产,选那些风险权重比较低的资产,比如同行的资产。

操作大致是这个样子的:银行A先掏钱去买了个信托的产品,然后信托去把钱拿去放贷,到这一步操作还是和银信合作一样。关键是下一步,就是银行A把信托的受益权卖给了银行B,同时答应银行B一个月之后再把信托受益权给买回来。要是穿透内核看本质的话,其实整个结构就是银行B把钱给借了出去,中间过了银行A和信托公司两道,它俩在这个流程中充当的都是影子银行的角色。

为什么对银行B来说这个操作可以成功呢,原因就在于他的这笔交易会被当做是把钱出借给了银行A。这样的话这笔钱的风险权重就降低了,这不就变相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嘛。而对于银行A来说,这笔资产相当于被他给卖掉了,所以也不需要计入资产负债表。

于是银行们弹冠相庆,双赢!

但是监管对此表示…老虎不发威你们真的当我瞎了。

2014年,央行出台文件,一个是规定银行买入资产必须是标准化资产,一个就是规定卖出再回购的一方,不可以把这部分资产挪出资产负债表。

银行间互为影子的方法也自此被KO。

第四阶段就是2017年至今了,影子银行逐渐走向消亡的阶段。

2017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大力推行金融去杠杆,2018年推出了资管新规,主题就是打破刚性兑付和穿透核查,这就几乎扼杀了银行的全部影分身。我们去看社融的比例的话,也会发现作为影子银行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以及未贴现银行汇票,在过去几年占比都在不断走低。

银行和监管之间长达十年的博弈暂且告一段落了。阳光照了进来,影子便无处遁形了。

(3)

再来看一下影子银行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影子银行消失之后,银行业务会如何演进。

上回说了,在经历了十年漫长的围剿反围剿之后,银行和监管之间的博弈在2017年告一段落了。总的来说,影子银行其实就是商业银行为了规避监管、追逐利益而诞生的商业模式。

而影子银行存在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我们上一讲一直提到的,为了躲开监管的一系列限制,包括资本充足率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这些要求;第二个目的就是把钱投向更赚钱的领域,大家都知道资本市场的高回报必定是伴随高风险的,那银行又受到风险加权资产的限制,自然是要通过影子银行才能把钱投向高收益的行业,比如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其实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一切向钱看,但是钱又不是那么好赚,所以就得和监管斗智斗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说到这,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影子银行固然存在着一些弊端,这也让监管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无死角地围追堵截,但是影子银行真的一无是处么?

各类影子银行,其实严格来说只是国际上影子银行的一种,本质上是“银行影子”,属于我国的特产,银行影子之所以能在我国存在,是因为我国的监管体系还不够成熟。除去“银行影子”外,广义的影子银行还包括银行体系外的一些机构和业务,而这类影子银行在中国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一讲中我们提到的基金、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他们除了依附于银行之外还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和业务,手上是有金融许可证的;第二种则是那些没有金融许可证的类金融机构,因为之前监管对他们比较宽松,给了他们蓬勃的发展空间,所以这一类机构就包括了之前大批暴雷的P2P、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等。

这些影子银行游离于监管之外,虽然分分钟给你搞个大事情出来,但其实并不是一无是处的,毕竟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除了能让银行多赚点钱的之外,它们还有着一些积极的作用。

首先,他们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选择。且不论这些选择是不是都是好的,但是至少选择多了些。比如说阿里推出的余额宝之类的货币基金,银行的各种理财产品,甚至是风险较高的P2P,他们的收益都是相对高于银行的存款利率,当然风险也是要高于银行存款的。这里大家需要注意,2018年资管新规打破刚兑之后,银行就没法给这些理财产品兜底了,事实上这些风险也就需要由投资人自己来承担了。

第二,对资金需求方来说,影子银行也提供了额外的融资渠道。上回我们说过,影子银行主要是给两高一剩行业啊、房企啊,还有一些地方融资平台等等,毕竟银行直接借钱给他们是要被监管请去喝茶的。我们说,这些公司虽然风险高,但毕竟还是有抵押物和信用背书,所以靠抵押贷款还是能融到些钱的。不过除了这些公司以外,还有一些没有抵押物、信用等级低、也没有啥背书的行业也需要钱啊!这种企业从银行借钱就更困难了,就更需要去求影子银行了,所以影子银行等于为这类企业提供了额外的融资渠道,有时候甚至是唯一的融资渠道。

第三就是影子银行能够帮忙敲定借钱的价格。一些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是没办法从银行借到钱的,那么根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原则,在面对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应该是多少这个问题上,银行本身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这时候银行也上火啊,这群人的坏账率多高啊?我到底用什么价格借出去钱才能赚啊?会不会亏本啊?那么谁有发言权呢,当然是借钱给这些企业的影子银行啊,他们知道价格,银行就会去咨询影子银行,制定一个合理的贷款利率。

不过虽然有这些好处,但是同样的,坐视影子银行做大,风险太高了,我们也接受不了,毕竟像2008年那样的金融海啸再来一次全球都得抖三抖,所以为了大家的资金安全,监管还是决定要严打影子银行了。

(4)

影子银行消失后,银行的业务该如何继续运营呢?

影子银行消失了,的确降低了风险,但是副作用也随之而来。前面我们说影子银行能够提供额外的融资渠道,也能帮忙定价,而影子银行消失后,这两个作用一时半会儿没得到补充,就造成了两种副作用。

第一个是民企这边的,民企借不到钱了,第二个是地方政府这方面的,没钱搞基建了,因为银行受困于各项指标发不出去那么多贷款,又不知道该用啥样的利率把钱贷出去,这就很糟心了。

于是为了解决这两个糟心的副作用,监管也得想辄,毕竟不能管杀不管埋对吧,监管最终想出了两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回归银行信贷。银行借钱借不出去,无非就是资本金不足,以及无法定价,那么针对资本金不足,自然是要补充资本金了。过往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办法一般是配置更低的风险资产,降低风险权重,但是这解决不了民企借不到钱的问题;还有就是少给股东分红,比如之前英国审慎管理局就叫停了英国各大银行的分红为了保留现金,但是这种行为很明显会让股东不爽的;再就是直接补充资本金。

资本金一般都是分层级的,不同层级的资本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也不一样,对一级资本来说,核心一级资本一般可以通过上市、增发、配股或者可转债的方式补充资本金,而其他不那么核心的一级资本一般通过发永续债和优先股的方式来补充。至于二级资本,发二级资本债就能补充资本金。

这里再多说一句银行永续债。这个名词你在这两年可能会经常听到。所谓“永续债”,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一张终身欠条。你如果买了银行的永续债,相当于把钱出借给了这家银行。不过它可以无限期推迟归还本金,只要每期还利息就行,但是在还完之前欠的利息之前,银行不能给股东分红。为了支持银行的永续债,央行还在19年年初推出了一个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叫做“央行票据互换工具”,英文是Central Bank Bills Swap,缩写是CBS,简称超补水。这个工具对缺钱的金融机构来说还挺有用的,如果金融机构恰好持有着银行的永续债,他们可以拿着银行的永续债跑去央行那,兑换为相应数量的央票,也就是央行的欠条。央票可以作为抵押物,用来借钱。所以这个CBS工具,相当于央行给银行们背了个书。推出CBS其实就是鼓励大家去持有银行的永续债,帮银行补充资本金。

解决完了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民企贷款无法定价的问题了。监管提出的解决办法是,推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英文缩写是CRM。想要详细了解这个工具的话,可以在我的公号“很帅的投资客”后台回复“CRM”获取详细介绍。简单来说,CRM工具相当于央行出钱给专业的增信机构当本钱,让它们卖保险给银行,其实就是在给银行一个定心丸。一旦这些民企的贷款发生违约,这些增信机构就会赔钱给银行,帮银行解决后顾之忧。这样的话银行需要承担的风险就都被CRM转移了,银行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定价了,也不用怕定价失误而导致亏钱了。

但是!即使是补充资本金和启用CRM双剑合璧了,对银行增加规模起到的作用也比较有限,民企还是很难借到钱,所以监管又推出了另外一个方法,鼓励企业进行直接融资。

之前也介绍过,直接融资是和间接融资相对应的,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就是典型的间接融资,储户和缺钱的人之间隔着银行这个第三者,而直接融资就是投资人和缺钱的人自己对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女士之前曾经提到过,影子银行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金融制度还不够完善的一个畸形的发展。

所以从这点来看,用直接融资来代替影子银行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而去年大火的科创板也是推动直接融资的一大杀手锏,毕竟买卖股票也属于直接融资。

以上都是针对民企借不到钱想出的办法,而面对地方政府融资困难,基建降速略有点凶猛的局面,财政部发了要求,要加大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我们说,地方政府专项债其实也属于直接融资的一种。

说到这里,其实大家应该也能看出,这世界上没有什么需要一棍子打死的东西,影子银行本身是个中性的存在,毕竟有光就有暗,它客观存在。借用央行参事盛松成的话来总结,就像一个人晚上走路总是有影子的,但这影子不能太大,而太小实际上也不正常。影子银行也一样。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影子银行是什么,怎么理解影子银行,影子银行百科":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4689.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