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客户端3月16日电(罗琨)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714高射炮”高息网贷,要更多钱。董女士报案的借款起初只有7000元,但由于砍头和逾期费,三个月内滚至50万元。
据了解,“714高射炮”指的是那些期限为7天或14天的高息网贷,包括高额的“砍头利息”和“逾期费”。714高炮基本上90%都是以7天为主,利息年化利率基本超过1500%。
“不去信贷,不理黑户”,看似方便快捷,实则隐藏着畸高的利率,而这类贷款的主要对象是消费能力超过收入水平的年轻人。借到钱一段时间后,暴力催收等麻烦马上找上门来,很多人甚至破产,终日生活在恐惧中。
“出不起钱?去死吧!”
家住上海的刘先生近日向中新经纬透露,因拖欠一些网贷平台的短期借款,他多次收到讨债公司工作人员的死亡威胁和其他形式的恐吓。“如果有直接的死亡威胁,让我坐牢,要来单位打我,报警,还有各种方式。”
刘先生当时借了七八个平台的“714高射炮”,期限短,利息极高。在无法一次性还清贷款后,刘先生收到了催债公司的各种威胁。
▲刘先生提供给中新经纬的短信截图。
不仅如此,刘先生以前的同事张小姐也因为刘先生的事情接到了骚扰电话。“我不是刘先生的紧急联系人,只是因为刘先生的手机通讯录里注明我是好友,所以催债公司的人打来电话,连续打了八次。”张小姐说。
刘先生通讯录里的其他朋友同事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们在恶意爆我的通讯录,想用这种方式催我还钱。”刘先生说,他借钱前授权平台使用他的手机通讯录,所以平台会给他的朋友同事打电话。“不授权,就不能借钱。现在几乎每个平台都这么玩。”
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薛洪言指出,数据量是征信体系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下,获取尽可能多的数据成为征信机构的最大动机,诱发了过度采集、非法采集、非法交易、数据滥用等一系列数据乱象。用户成为虚拟世界中的“透明人”,暴力催收、电信诈骗、骚扰电话等。屡禁不止。
“714高射炮”伴随“套路贷”骗局
据中新经纬了解,很多借“714高射炮”的用户,最后都掉进了“套路贷”的陷阱。“以贷养贷”后,贷款滚雪球,甚至破产,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2017年10月,张先生因借五六万元还信用卡紧张,通过某网贷APP找到了在一家小贷公司(以下简称小贷公司)工作的李晓雨(化名)。
“李晓雨问我当时有没有房子。我告诉他我有。他问我房子在哪个小区,什么户型,多大,楼层多高,几年了。我把这一切都告诉了他。”张先生现在回忆说,这个“陷阱”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埋下的。起初,李晓雨瞄准了他的房地产,但他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第一次贷款非常顺利,这也让张先生对李晓雨产生了信任。随后,张先生打算借第二笔钱时遇到了麻烦。这次小贷公司不愿意借钱给张先生了。
但过了几天,李晓雨又找到张先生,说他们其中一个可以贷款,但告诉张先生要“去办房产证”
第二小贷公司(以下简称B小贷公司)看了张先生的房产证,去实地看房后,给了张先生银行卡30.1万元。但是钱到了之后,小贷公司派来的两个大人物马上让张先生去银行柜台给他们取16万。
张先生告诉中新经纬,虽然交了大部分定金,但贷款还是按照30.1万元本金计算,需要连续12个月每月还2.5万元。
乍一看好像是无息贷款,但实际上除去扣除的保证金和手续费,实际年化利率已经超过130%。
然而,这并不是它噩梦的结束。在他忘记还贷的时候,两家小额贷款公司联合设计了一个陷阱,一步步威胁引诱他,最后抵押了张先生的房子,欠了近百万的贷款。
“我一直担心他们会伤害我的家人。因为我的懦弱,现在房子已经抵押出去了,债务滚成了100多万,但是手上几乎没有任何凭据,老婆也和我离婚了...我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张先生说。
还涉及哪些平台?
在今年的315晚会上,央视将“714高射炮”平台命名为快易贷、快贷宝、小肥羊、天天花、米优、善道、钱夫人、金蝉钱包、复星宝、妙妙贷、零时口袋、宇宙白卡、信鸽钱包、金葫芦、幸运草、小米包、口袋救急、救急。
中新经纬注意到,事实上,“714高射炮”也成为了聚投诉等投诉平台的投诉重灾区。除了央视曝光的上述平台外,易秒贷、秒速达、帝王蟹、秒购、去哪儿贷、陪花、快贷、齐乐现金贷、大云飞贷、快米钱包、华汇、花前月后、数字钱包、分期还、易通万卡等平台也被用户投诉存在“714高射炮”贷款。
很多用户的主要诉求是希望平台立即停止骚扰和暴力催收,以合理的贷款利率偿还贷款,也希望监管部门加强监管。
据央视财经报道,“714高射炮”网贷APP在315晚会曝光后,当地执法部门赶赴现场,将涉案的5人带回公安部门调查,并查封了现场设备,其中部分设备可能涉及个人隐私。下一步,执法人员将继续调查,并将通报情况。
▲截图来源:微博
律师建议:多部门合力解决现金贷问题
北京益达(上海)律师事务所董毅智律师表示,现金贷平台这几年其实也经历了各种变种。平台利用各种方式逃避监管,逃避监管后寻求套利空。现在涉及到一个非常深层次的问题,不仅仅是互联网金融的问题,还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甚至人身权和公民权的问题。其社会侵害远大于普通产品,对整个社会群体的稳定也有不利影响。
董毅智建议,现金贷的问题不能只通过晚会曝光,也不能只是金融监管部门的问题,应该多部门协同推进。同时,这种畸形的消费观对整个青年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国家各部委更加严格的监管。
中国社科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副秘书长、白鸽新金融智库创始人陈文泽撰文指出,作为金融消费者,有必要加强个人财商(FQ)教育。就像“戒毒”一样,也需要对年轻人进行“戒贷”教育。可以借钱,但是一定要慎重衡量自己的还款能力,不要做一个倾家荡产的老人。可以借钱,但要仔细评估是否真的需要,而不是歇斯底里的冲动贷款;借钱是可以的,但是看清楚借款条款,就能识别出贷款人的各种套路,防止自己掉入债务陷阱。虽然“714高射炮”来势凶猛,但只要年轻人有决心,不守旧,不疯狂,有眼光,国家的花朵就不会那么容易被收割,消费金融的未来会更加光明。(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载、摘抄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714高炮现状,啥叫714高炮":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1650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