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壹连科技IPO:剪不断、理还乱的“侨云系”,遮遮掩掩背后疑代垫成本费用

壹连科技IPO:剪不断、理还乱的“侨云系”,遮遮掩掩背后疑代垫成本费用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深圳市亿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联科技)主要从事电气连接元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电池连接元器件、低压信号传输元器件、电源传输元器件等。,其主要应用领域是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5G基础设施的建设、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电动轨道交通的发展,成为电连接组件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持高速增长,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份额达到25.6%。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八年位居世界第一。

公开资料显示,易联科技拟抢在创业板IPO,拟募资11.93亿元。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将于6月8日审查其首次发行。透过现象看本质,华声的财报分析发现,易联科技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具体如下:

一个

1.营业收入与同业对比:异常高的增长率存疑。

2019年至2022年,易联科技各期营业收入分别为7.35亿元、6.99亿元、14.34亿元和27.58亿元。2021年和2022年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05.15%和92.33%,相当抢眼。

但与营收快速增长的易联科技相比,同行业可比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难免平淡无奇。

在招股书中,亿联科技列出了5家公司作为同行业可比公司,包括锐科达、德润电子、莱姆、圣蓝、湖光。比较详细信息如下: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营业收入的比较(数据来源:招股书)

2019年至2021年,易联科技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营收分别为21.63亿元、21.72亿元和25.85亿元,其中2020年和2021年营收增长分别仅为0.42%和19.01%。

其中,a股主板上市公司德润电子是国内领先的连接器生产企业。2019年至2021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74.86亿元、72.72亿元和75.87亿元,2020年和2021年的收入变化率分别为-2.86%和4.33%,2020年略有下降,2021年略有下降。

同时下游应用领域与易联科技类似。主要客户为汽车行业同行业可比公司湖光股份。2019年至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6.32亿元、15.31亿元和24.48亿元,2020年和2021年营收变化率分别为-6.19%和59.90%。2020年,

总体来说,2020年之前,易联科技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营收变化没有明显差异。然而,自2020年以来,易联科技的营收接连爆发,分别以105.15%和92.33%的营收变化率将同行远远甩在身后。巨大的增长引起了同行的关注,也让人生疑。

对此,亿联科技在回应交易所提问时解释称,其营收增速远高于同业,主要是因为“产品定位和应用领域存在差异”,“作为较早进入新能源领域的电气连接部件供应商,公司主要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等多个新能源领域。”

但根据亿联科技的招股书,公司新能源电气连接组件的市场份额仅为10%左右,可见其并非该领域的龙头。较低的市场份额也意味着市场可能无法支持其销量增长远远超过同行。

此外,根据华声财报的申报材料,易联科技的R&D实力和业绩并不显著,产品不具竞争力,且公司60%以上的收入来自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

2.R&D实力较弱,产品没有竞争力。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持续上升且增幅较大,那一定是其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反应和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具有较高水平的R&D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

然而,就R&D实力而言,易联科技的表现与其营收规模的快速扩张趋势并不匹配。作为一家高科技企业,亿联科技在各项R&D相关指标上表现平平,甚至更差:

① R&D人员。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1日,亿联科技R&D人员总数为416人,占员工总数的9.41%,偏低甚至达不到高新技术企业10%的标准。

另外,公司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只有214人,也就是说,即使这214人全部是R&D人员,仍会有将近一半的R&D人员是大专及以下学历。精英人才储备是企业R&D和创新的力量源泉,像亿联科技这样糟糕的人才结构水平实在令人担忧。

② R&D费用。2020-2022年,易联科技在R&D费用方面的表现也比较平庸。各期R&D费用分别占收入的5.50%、4.25%和3.35%。不仅在2022年,R&D费用率大幅下降,在三年的报告期内也是如此。

(3)发明专利。截至2022年底,易联科技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25项,其中发明专利仅9项,其中原始获得仅4项,且均为2019年获得,其余5项发明专利均由浙江近点股份有限公司转让。

需要指出的是,四项原始发明专利中有两项来自并购子公司“宁德易联”,也就是说易联科技成立至今,只有两项发明专利是公司自主研发的!

3.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前脚运输技术骨干后脚关联方股份。

2020年至2022年(以下简称报告期),易联科技销售给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金额分别为4.39亿元、4.36亿元和9.28亿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59.71%、62.38%和64.72%,销售给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金额占营业收入的60%。

报告期各期,亿联科技销售给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电池连接组件和低压信号传输组件占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的同类产品的比例超过50%,销售给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电力传输组件占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的同类产品的比例超过70%。

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亿联科技的主要产品在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采购的同类产品中占比很高,可以算是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电气连接部件的核心供应商。

销售给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在同类产品采购中所占的比例(来源:审计函中对询问的回复)。

纵观亿联科技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华声财报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①人员情况:2020年12月,易联科技聘请曹华伟担任董事,此前,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担任线束产品经理。

②股权:2021年6月25日,长江陈道入股易联科技,持有易联科技9.01%的股份。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间接持有长江陈道的股份,因此易联科技与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之间存在隐性关系。

此外,2021年6月,易联科技、田、田本父子(易联科技实际控制人)与长江、宁波超兴签订对赌协议,约定了“主张回购权”等多项特权权利和安排,关于长江、宁波超兴以8800万元认购易联科技485.25万股新股。随后,2021年9月,双方签署了《补充协议二》,进一步明确了实际控制人的回购事项。这也将意味着,一旦易联科技未能成功上市IPO,两家公司可以方便地要求实际控制人回购。

综上所述,当代安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想在供应商易联科技的IPO中分一杯羹的意图非常明显。在技术层面,当易联科技未能达标或不符合其要求时,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派出技术指导,直接担任易联科技的R&D总监;在经营业绩方面,当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给予了全力支持,并与其进行了大规模合作,以增加其收入。但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并存的,易联科技收益多少,其潜在的风险也是良莠不齐。如果易联科技在此次IPO中失败,不仅会回购相关股份,而且很可能会惹恼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因为它已经成为一个“无助的水桶”,甚至最终被踢出供应链。

第二,“乔云部门”被怀疑是一家公司的技术成本。

招股书显示,易联科技是由田、田本、卓翔宇、程青峰于2011年12月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制公司。此前,该公司使用的名称为“深圳市乔云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易联科技、易联科技实际控制人及关联方黄显川控制或参股多家“乔云”公司,多家“乔云”公司与发行人有相同或相似的业务。

华声财报显示,以“乔云”为名的关联企业多达十家:上海乔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乔云科技)、江苏乔云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乔云)、上海乔云电子有限公司、上海乔云电器有限公司、芜湖乔云友兴电器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芜湖侨云)、香港侨云电子有限公司(已注销)

其中,与易联科技有相同或相似业务的关联方企业主要有上海乔云科技、江苏乔云、芜湖乔云:

①上海乔云科技和江苏乔云。上海科技和江苏的实际控制人为黄先川,其为亿联科技实际控制人田的姐姐田的配偶。两家公司的产品主要为工业、消费、医疗等行业使用的非新能源低压线束产品。亿联科技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别向上海乔云科技采购连接器,金额分别为619.47万元和217.78万元。

②芜湖乔云。芜湖乔云主要从事汽车低压线束的生产和销售。“南通优仕达精密机电有限公司”和田(亿联科技实际控制人)分别持有芜湖51.00%和49.00%的股权。为解决潜在同业竞争,易联科技于2019年11月以1127万元收购田个人持有的芜湖49.00%股权。

或许是为了解决与多家关联方共用商号的问题,2021年6月,易联科技及其子公司的名称由“乔云”变更为“易联”。如此急于摆脱关系,更像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报告期内,易联科技与上海乔云科技、江苏乔云、芜湖乔云存在重叠,易联科技、上海乔云科技、芜湖乔云从重叠供应商处的采购金额和比例均较高。对此,监管部门要求易联科技“说明是否存在‘乔云’公司为易联科技承担成本和费用的情况”。

华声财报将具体情况及亿联科技在审计函问询回复中的相关说明梳理如下:

报告期各期易联科技向与上海乔云科技重叠的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合计分别为0.68亿元、1.29亿元、2.65亿元,上海乔云科技向五大重叠供应商采购金额合计分别为1,864.68万元、1,873.78万元、1,267.48万元。

在五家重叠供应商中,泰科电子各期采购金额最大,泰科电子是亿联科技2021年第三大供应商。各期从上海乔云科技采购金额分别为1514.32万元、1616.18万元、1136.87万元。

报告期内各期易联科技向与芜湖乔云重叠的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3800万元、1.01亿元、1.75亿元,芜湖乔云向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2143.94万元、3795.40万元、4966.50万元,呈现相同的增长趋势。

虽然易联科技在第二轮问询回复中用了大量篇幅讨论与重叠供应商的交易价格公允,不存在闭环资金或特殊利益安排,但监管部门显然完全不服气,在随后的第三轮问询中再次质疑,并要求公司更全面地梳理和说明“公司重叠供应商的具体采购情况及相关方向, 包括但不限于采购的原材料类别、采购金额和比例、采购单价”。 并要求公司保荐人、律师、申报会计师发表明确意见,同时“将上述问题与资金流向核查结合起来,说明核查是否存在‘乔云’公司为发行人承担成本费用的情形,是否存在资金闭环等情况以及核查证据和核查结论。”

随着几轮问询的谢幕,易联科技的解释能否让监管层信服还是个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易联科技在“华侨云系统”的问题上一直藏着“挤牙膏”一样的东西,大概率是心里有鬼。...

本文来自华声财经报道。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壹连科技IPO:剪不断、理还乱的“侨云系”,遮遮掩掩背后疑代垫成本费用":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23883.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