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及其相互之间,而非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之间的融资行为。民间借贷在当今社会非常盛行,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关系,所以大家都比较随意,借钱不签合同,或者随便写个借条。下面小编就带你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
/图像-2001年2月
不打白条相信别人。
幸运的是,转账凭证最终会有回报。
基本案情:原被告与被告于2015年通过微信认识,不久被告以业务资金周转为由向原告借款。2015年10月29日,原告通过农业银行账户向被告转账26000元。2015年11月29日,原告通过江西省农村信用社账户转账人民币2万元给被告。被告没有给原告出具借条,原告只有两张转账凭证。被告声称这笔钱是用于业务合作,但没有提供任何证据证明这一点。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原告仅以金融机构的转账凭证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辩称转账是为了偿还双方以前的借款或者其他债务,被告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主张。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对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责任。”原告提供了两张转账凭证,共计转账46000元给被告。虽然被告辩称这笔钱是两人合伙的,但没有提供证据,所以原、被告之间的债务关系是民间借贷关系。故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02
该利息协议不受法律保护。
基本案情:2010年1月30日,被告在贵州瓮安承包煤矿经营,向原告袁借款20万元,并签订借条,约定月息3%,年利率36%,两年内每半年结息一次。贷款后于2010年、2011年按月息3%支付。2012年还了三个月的利息。因袁要求还款未果,遂诉至法院,要求偿还借款本金20万元及利息(利息自2012年2月1日起至还款日止,按年利率24%计算)。
裁判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借款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二十六条规定,民间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款人与借款人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贷款人返还已支付利息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告已按月息3%支付了2010年和2011年的利息。年利率不超过36%的,按照法律规定是不需要返还的。未支付利息的原告自愿要求被告按年利率24%支付,符合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予以支持。最后,法院判决被告偿还原告袁借款本金20万元及利息(利息以本金20万元为基数,自2012年2月1日起至还款日止,按年利率24%计算)。
03
还款口说是法院判决不还。
基本案情:2009年2月、3月,被告苏生创业需要大量资金,原告将其全部积蓄30500元交给被告苏生,再从两家银行贷款5万元给被告苏生。由于两人关系良好,原告没有给被告出具借条。2009年5月,两人因故吵架,从此关系紧张。原告只要求被告补两张借条,其中一张是30500元,约定2010年3月还清。另一张是5万元借条,即原告向银行借的钱,约定银行利息由被告支付,借款到期由被告偿还。2010年2月,原告向被告紧急催款,被告在其家中支付原告3000元。至2010年3月,借条30500元到期,被告因缺钱未能按约定还款。原告不断向被告催款。被告诉称,2010年端午节期间,被告在其车内返还原告1万元。2010年8月,被告通过其朋友将2000元交给原告。后来在原告的催促下,被告分几次还了1200元。被告还款共计16200元,除2000元通过他人还款外,无证据证明其他还款,原告不予认可。2010年,原告再次到被告公司要钱,被被告拒绝,并被被告下属殴打。为此,原告要求被告偿还全部借款80500元。
裁判结果:原被告与被告之间建立了法律上的借贷关系,但被告多次向原告还款,原告未出具收据。只有2000元是凭人证偿还的,其余14200元是无证据偿还的,原告不认可。所以只能认定被告已经还了2000元。据此,判令被告偿还原告借款78500元。
温馨提示:现实生活中,民间借贷大量存在,由此引发的纠纷也不少。有的民间借贷没有签订任何合同;有的签订了合同,但条款不够细化,甚至因为合同无效而失去作用。那么,民间借贷要注意什么呢?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民间借贷的一些注意事项。
贷款手续必须齐全。
俗话说,关系再好,也要走基本程序,以免以后可能出现的纠纷。第一,最好采取书面形式,借款人打一张借条交给债权人保管。如果确实需要采取口头方式,最好邀请两个以上不相关的人作证;第二,借款(尤其是大额借款)尽量避免现金借款,最好采取转账的形式,保留转账凭证,日后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三、借条一般要详细写明双方姓名、借款金额(用文字和数字)、期限、利息、还款时间等基本条款;第四,如果同一笔借款需要续借,要建立新的收据,不用麻烦;第四,夫妻或家庭以一人名义共同借款时,要注明用途,并签上夫妻双方及家庭成员的名字。
善于利用保障条款降低风险。
如果贷款金额较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或信用有疑问,最好用借款人的财产作为抵押,如房产、有价证券、车辆等。(以上需相关部门登记后方可生效),或者请第三方做担保。这就避免了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债权人“血本无归”的可能。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民间借贷案件典型意义,民间借贷典型案例与司法观点系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118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