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流水,数丛修竹,插棘竹篱,盖茅为屋,中有人焉,貌甚浑朴。这个人,短于言语,拙于诵读;饮不除酒,食不断肉;也未学仙,也未学佛;常将中和二字,随时紧记在心窝。方寸里,潇潇洒洒,真真实实,平平和和。却不是打坐参禅,一般面目;又不是巢父许由;沮溺丈人,一流人物。他平日和光混俗,引这个入善门,劝那个闻性学。万般苦心志,劳筋骨,见人总是笑呵呵。任随流俗起风波。且看他开思义公,办同济阁,创萃杰堂,立存古学。前后十年间,说不完的冤屈,受不尽的折磨,都在替他莫奈何。劝他见机而作,得缩头来且缩。他偏偏容忍得过,担当得着,只是钓台稳坐。一心心推广性善,转移风俗。任听他恶浪消磨。论家资,甚淡薄;论表面,甚庸碌,与痴呆子差不多。哪知他深藏不露,光明磊落。说的话,做的事,一个个尽在色罗。所谓静以致中,动以致和,这两句话功夫,他才把口头禅跳脱。多少金玉满堂,不如他快乐;多少诗书满腹,不及他纯熟;多少僧道执着,不象他活泼,他好象爱河苦海里,活现一尊阿弥陀。忽忆八月八,秋月将园,秋风渐肃,天香云外欲飘,桂子月中未落。所谓伊人,是日诞育,方拟写屏对,携壶榼,学嵩呼,效华祝,赴公寿筵,写我心曲;以故同人等,个个愿学轩臣,攀龙爪与龙角,玉液同餐,琼浆共酌。
这是一篇《寿序》,是清末秀才代心培执教于原成都县崇义桥(今新都区大丰镇)存古学校时撰写的,全文不到六百字,却把这位不惑之年主人慈眉善目的神采、宽宏大量的胸怀,以及对人行事的敦厚等,全都活脱脱地描绘了出来。而且文体活泼,耐人寻味,尤其主人公的形像,令人经久难忘。那么,这位栩栩如生的主人公究竟是谁呢?原来,他是新都区大丰镇、成都市西北门,以及川西北十多个县、市,至今还名留人间的焦公。提起焦公,话就长了……
公元一八七一年,焦公出生在原成都县(今成都市复兴乡苟家巷一户佃农家里。兄弟四人,他排行居三,人称焦三爸,尊称焦善人。他家处于复兴乡与崇义桥(今大丰镇)之间,距离后者仅五华里,因而,青少年时代的焦公,常在崇义桥来往。当他进入而立之年时,常同地方上一批文人学士交往甚密。如崇义桥举人叶厚安、文人魏俊夫、傅子良、天回镇廪生周斐然,以及土桥秀才代心培等。他们聚合在一起,彼此都了解各自的生性抱负。焦公虽然出身寒微,短于言语,但他有一颗晶莹透亮的善心:有一天,焦公出门引水灌田,看见有些田缺水,他便悄悄为别人灌好了,再灌自己的田。过几天,稻田普遍缺水,他又让别人白天灌,自己晚上灌。总之,不论何时灌水,他总是先人后己,从不与人争吵。一次,有一邻居断了炊,焦公知道后,便匀出米来济人之危。因而,“焦公一碗米都要匀一半给别人”一时传为佳话。有一回,焦公上街卖米,看见米价往上涨,他便高声叫喊道:“我的米相因卖。”别人疑惑不解地责问他。他说:“米市坝做生意,各说个的价。”刹时,不少人照着他喊价,当场米价就平稳了。焦公常常爱做这一类善事,被一些人讥笑为“焦瓜瓜”。然而,他这样与人为善的可贵精神和品格,却深深地感动着代心培、叶厚安之辈,他们常常尊称他为“焦善人”。后来,焦善人为“移风易俗,挽救人心”,首先提出建立“与人为善”的慈善组织时,立即得到他们的响应与支持。于是,便于一九零一年共同发起成立《萃杰慈善堂》(简称萃杰堂,后来更名萃杰慈善会)。焦公以感人至深的慈善品格,赢得了他们的拥戴,一致推选他为慈善会主任,傅子良为副主任,下设文书、总务和财务等股。
慈善会成立后,以“仁爱”为指导思想,以“与人为善”为宗旨,以“中和”二字为要求,以农民和城市平民为主要对象,积极发展慈善会会员。会员入会,由本人申请,一人介绍,有关人员同意,即为正式会员。会员中,有的虽曾伤天害理,有的甚至有罪于人。但会规规定:“所载之诸恶连茹拔去,所载之诸善尽力勉行,始终如一,常变不二。”就是说,必须改恶从善,务存心为好人,才允许入会。原为北洋军阀头目,后来则为抗日爱国人士的吴佩孚,一次来川,有萃杰慈善会会员,赠与清末名儒唐三复所著《圣贤实学》和《修身要览》等书,阅后十分崇拜,当即约会焦公。焦不露面,派慈善会会员、讲学老师瞿冕卿同他晤面。相见之下,吴佩孚要求为之讲学。听后,认为瞿讲述的是真正的孔孟之道,随即书写《萃杰堂》三字,镌刻成斗大的金字匾,高悬于萃杰慈善会的大门上,以表示加入萃杰慈善会的诚意。有的人入会后作恶,则按会规规定处理。崇义桥刘佑之,犀浦郭明宗,由于贪污腐化,被开除会籍。组织纯洁了,影响扩大了,入会会员发展壮大了。崇义桥一带,有会员千余人;成都西北门,以及金堂、罗江、德阳、广汉、新都、华阳和郫县等地,有会员万人以上。
在发展会员、健全组织的同时,焦公、傅子良等人,为实现慈善会宗旨,兴办各种慈善事业,便在会员中大力开展自愿乐捐。焦公常向会员讲述这样一个故事:明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眼见城墙倾塌,亟待修复。但开国不久,国库空虚。一天,有人向朱元璋献计:“沈万山是巨富,找他捐助,自有办法。”朱元璋召见沈万山时,沈说:“我们一家修一半。”朱元璋同意,定了条件。后来,沈万山的一半先完工。朱元璋忌妒他。他知沈万山钱还多,又约他一家修一条街。沈万山还是先完工。朱元璋就捏造罪名,把沈万山杀了。这就叫“为富不仁和为仁不富”。焦公接着谈到他自身虽穷,但经常有人给他钱,他说:“不是钱使我,是我使钱。”他把钱拿到手,从不积攒一分钱,也永世不买一分地。干什么用呢?他说:“除一部分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外,大部分都用来兴办了慈善事业。”焦公这样以理和以身教人,做出了表率,因而,带动了不少人自愿乐捐。萃杰慈善会会员、广汉县(今广汉市)张孝伦(女),卖田三十余亩,捐助慈善会;成都市商人索槐轩,也向慈善会捐献大笔款子。但在开始募捐时,有人借萃杰慈善会之名,招摇撞骗,四处募化。发现后,立即登报声明:本会并无缘薄在外募化。此后,改为自愿乐捐,专人管理,收到钱、粮、物等,有萃杰慈善会财务处的正式收据,就无行骗舞弊情事发生了。
随着捐款、捐粮数目的不断增加,焦公依照慈善会与人为善的宗旨,以崇义桥为中心,先后大力开展《十全善举》(通称《十济》或《十施》)活动:
一、施粥(稀饭)。一九四零年夏荒时节,米价昂贵,民不聊生。当时,崇义桥一带,吃大户,抢粮食,划口袋,发生多起。焦公想起一九二零年,出外访贤至汉口时,路费用尽,光景凄凉。幸而,当地“潜人慈善会”施粥,才食粥渡过难关。施粥,确实能够解救一批饥民。于是,焦公等人,大力动员慈善会会员和各界人士,自愿乐捐大米,利用萃杰学校暑假之便,开办稀饭厂。起初,每天煮米几石,随后,远近来吃饭的饥民不断增多,煮米十余石。每天早晨八点钟开门,吃饭饥民络绎不绝,直到下午四五点钟为止。为特别照顾孕妇,允许十天一次,领米回家做饭。稀饭厂一直办到黄谷产新为止,历时月余,煮米四百余石。俟后,国民党四川省党部授与萃杰慈善会《粥活万人》的金字匾。
二、施米。每年农历年关前,萃杰慈善会对无米过年的贫困户,发给“米飞子”,每户依贫困程度而定,几张、十几张不等。年关前几天,各户凭米飞子,到指定地点取米。这样,每年发米百余石。
三、施衣。冬天,有穷人无棉衣御寒。慈善会早为这部分人作好准备。到时候,每人发一套棉衣,有的还发单衣。每年发棉衣三四百套,单衣二三百套。
四、无息借贷。焦公在慈善会会员中开展自愿乐捐,总共捐得法币六万余元,举办无息借贷局(处)共七处,以崇义桥为总局,天回镇、龙桥、洞子口、土桥、犀浦、安靖等乡、镇设代办处。凡穷人急需用钱,或无本做小生意,均可找人担保,向无息借贷局、处借款,每百天为一期,分期归还后,还可继续贷款,不收分文利息。
五、施药。起初,在崇义桥开办《同德医馆》,由六位医生尽义务,为贫苦病人送诊送药。后来,有些医生迫于生活离去,医馆停办。慈善会又改为分季度向两个药店结帐付款,由药店看病施药。这样,每年施药三、四千付。
六、施棺。不少穷人老死病死后,无钱购置棺材。慈善会长期雇请木工制作火匣子。需用者,出示证明,即可取用。
七、施茶。每年暑天,在崇义桥萃杰慈善会门前和其他有慈善会会员的地方,均在场前场后和交通要道口,安放茶缸茶具,专门有人烧茶,保证过往行人饮用。
八、矜孤、恤寡、育婴。凡无依无靠老人和失养婴儿,经过登记造册,发放证明。每月凭证明去萃杰慈善会领取粮钱,以作生活与养育之用。 。
九、义冢。崇义桥萃杰慈善会,购有义冢地一亩多,专供“死无葬身之地”者掩埋遗体之用。其他十多处慈善会分会组织,也有这样的义冢地。有些穷人死后,取用慈善会所施的火匣子闭了殓,即可埋葬在义冢地里。
十、义学。萃杰慈善会初办私塾,命名“存古学校”,后来,新学新起,改办为“萃杰小学”。随后,集资购买土地近十亩,又兴建校舍,办起初高中合办的“萃杰中学”,加上成人班的“时才学校”和附设女生班,合计每期将近一千人。当时,大都属穷人子女入学,学费全免,有的免交伙食费。不少学生来自邻近各县,抗战开始后,外省学生来学者颇多。学校领导与教师,大都属孝廉、举人、拨贡、廪生、秀才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他们崇敬焦公以德感人,自愿来校任教,不要报酬。他们教学质量好,学生成绩优异,因而,考入大专院校深造者亦不少。后来,萃杰学校出校学生,大都从事教育工作,有的任教到九十年代;有的在各地当干部,有的到港澳和海外去了。
焦公为创办萃杰学校,费尽不少心血。抗战时期,他寄居成都县安靖乡两河口(今郫县犀浦镇石亭村)萃杰慈善会会员周子林家下,仍然十分关心学校的教学情况。当时,全校师生在崇义桥利用逢场天,在街头和十多个茶馆酒店,宣传抗日,动员募捐,讲解防空常识,以及高唱:“萃杰诸生,勇猛精进,务期为抗战后盾,建国先声……”的萃校校歌和其它抗日歌曲。焦公听了学校领导人的报告后,连连点头说:“好!”不仅如此,他还将别人馈赠给他的零花钱凑集起来,作为抗日捐献。有一次,他捐献法币达五千元。
在抗战相持阶段,焦公已经年老体弱了。当时,日机几次轰炸成都,直接威胁毗邻崇义桥的安全。同时威胁着身居萃杰慈善会址焦公的安全。不少慈善会员,尤其与他常有接触的人,一再劝他离开崇义桥,暂时疏散到安全地方休养。起初,他不以为然。后来,有人多次劝说,加上“东道主”的热情邀请,他才只身远离崇义桥二十多里外,寓居在慈善会员周子林家中,一住将近三年。在此期间,他少出门。但经常有人拜访他。每来客人,不管是谁,他总是热情接待,但不铺排,主人做啥,他同客人吃啥。一次,同他交往甚密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川大教授,清末孝廉林山腴来访。主人做豆花。他们便以豆花下酒,大家谈笑风生,高兴异常。饭后,在竹荫下乘凉。突然,林教授提议道:“这里林园好,空气新鲜,能建个草亭更好。”张大干点头微笑说:“好!好!”顿时,焦公想起他二人,一次,在崇义桥慈善会礼堂门前唱茶时,林教授提到:“焦老师是讲求现实的人,这种精神可佳,我很敬佩。”张大干直望着门前《纯阳阁》的阁楼,用手指在茶桌上勤奋勾画,一言不发。此刻,却居然道起“好”来了。
“来了客人,有合适的地方休息当然好喽!”焦公这样想着,便当面点头同意了。
不久,能够容纳二十余人的草亭建成,亭子旁,凿一两丈长、一丈宽的水池,池里栽有藕、养有鱼。一天,林山腴再次来访,见此景致,赞不绝口,当即撰写一副对联:
高林遮径竹千梃;
曲槛当风荷一池。
横批为:环碧亭。焦公欣喜不已,立即托人用楠竹片刻成阴字,涂以蓝色,悬挂在亭子门前,非常引入注目。此后,除阴冷天气外,凡来客人,即在亭子间接待。宾主欢声笑语,常常不绝于耳。
岁月流逝,快要三载。一九四一年初夏,焦公突然精神萎靡,随即卧床不起,既不愿求医,也不思饮食。偶尔想吃稀饭,主人煨好送去,却说:“现在不想吃,晌午再说吧。”晌午送去,又推晚上,晚上送去,又推第二天。如此天天往下推,连续两个多月,饿得皮干肉缩,一身骨瘦如柴。待至农历六月十日,焦公弥留之际,还有气无力的说他惯以教人的吃亏、受苦、忍气、耐劳、谦恭、认过、率真、会想十六字后,就与世长辞了。
焦公逝世后,萃杰慈善会会员和当地劳苦群众,为了不忘他的恩德,以他未尽事业的继承者陈述樵和邓净田等十余人,组成治丧委员会,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同时,不少知名人士和各界组织,都为他撰写诗词、送像赞和挽联等。
一天,邓净田去川大教授林山腴住处。.通报焦公的死讯,他尚未开口,林教授便说:“焦老师去世我晓得,我的诗都写好了。空口赞叹几句有啥意思!我这首诗是很有意思的。”邓净田接过诗稿一看,上面写道:
环碧亭前万竹风,餐霞楼上一樽同。
他年石髓期王烈,何处诗篇寄杜充?
义舍尚留丹篆杳,檐香徐引白云空。
海山不是催归早,未忍长饥看泽鸿。
注:处士去年曾以谷万担赈饿。
又一挽联为:
万口感含哺,救饥曾煮黔熬粥;
一身惊示化,验乱先传祝福歌。
同时,著名书画家张大千,题像赞为:
清风庭宇玉树传贤之句,朱青长有卓哉君乎,我见君容貌愚愚而行若有余,虽以中郎赞之,或亦不尽其风仪,卓哉君乎。
还有四川五老之一、著名书法家刘豫波题有:
米珠颗颗尽慈光,遗像长留归西方,古心古貌古肝肠。
又一对联曰:
精神不死乾坤大;
笑貌如生日月长。
类似以上诗词、像赞和挽联等数以百计,全部汇编铅印成册,名日《行述》。同时,从金堂赵镇运回百多块五尺长、三尺宽的“峡石”,在周子林林园地上,建起一座一丈高、二丈宽的坟墓,墓碑与坟齐,上面镌刻着:
故处士焦公之墓
墓碑两侧刻有两副对联,内侧对联为:
化鹤有因,好唤回亿万家春梦;
潜龙勿用,待扩充十六字心传。
外侧对联为:
天入学问追风后;
气节清高迈伯夷。
碑额为:致中和。
碑两翼各横刻八个字:
吃亏、受苦、忍气、耐劳,
谦恭、认过、率真、会想。
焦公墓碑右侧,以两年时间建起一幢八角像亭,亭子直径五丈,以水泥筑高台七尺,亭子置于高台之上,亭高六丈,分筑两层,均用特制的红、黄、蓝三色琉璃瓦铺盖。亭端宝顶一丈余,用特制的七个大小不等的五色瓷鼎,重叠而成塔形。亭子上下两层八个角翘起,均为四尺高的“鳌头”,鳌头下方袭有斗碗大的铜铃,铃内吊有一块铜金鱼,风吹金鱼撞击铜铃,响声不绝。有时,一里之外,均可听到叮叮当当的悦耳声。
在像亭之中,便是焦公的坐像,比人体大。他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袍马褂,足蹬园口布鞋。他置身圈椅,体态如生,面貌丰满,慈眉笑眼,善气迎人,和蔼可亲。他如此朴素的衣着和感人的善气,不论谁瞻仰他,都会为之感动,都会崇敬不已。
亭之外围,全部框以“群板”,板上精工雕刻二十四孝图。八个亭角,则是高两丈、直径两尺的峡石石柱。石柱打磨精光,分别镌刻着阴字条幅,其词为焦公慈善事业的继承人陈述樵居士所撰,由八位名人和书法家所书:
焦公吃亏
国家都易吞并,唯有吃亏艰难,熟知此味惯雄餐,忘却酸咸苦辣,处处从人舍己,时时义胆忠肝,满腔虽是尽含冤,问他笑而不答。
(著名书画家一内江张大千书)
按:崇义桥萃杰慈善会仿照武汉黄鹤楼所建“纯阳阁”共有五层,各层均盖黄色琉璃瓦。一次,原成都县二区区长张某视察崇义桥时,一见此状,即以“为日机暴露目标,实为汉奸行为”为由,诬告焦公。上面派人调查,否定了张某的不实之词,当时,焦公如与张某闹翻,后果难以设想。因此,他说:一个人对人处事,还是自己吃亏为好。
焦公受苦
辛苦备尝极点,遨游故国他邦,有次访贤更可伤,怕想凄凉光景,汉口洛川遭厄,冰天雪窖绝粮,饥寒交迫险些亡,尚把孔颜乐领。
(国民党政府检察院长、书法家)陕西于右任书
按:焦公于一九二零年,同慈善会年轻会员邓净田,出外访贤至洛川(今洛阳),正值蒋(介石)冯(玉祥)作战,交通断绝,当时,他二人住东关外仁和店,一住两个多月,路上依然不通。路费用尽,以喝盐开水活命。随后卖了衣物,蹬着草鞋,拄着树枝,跛脚至汉口。住大智门杨海清鸡毛旅店。积雪断通途,路有冻死骨。他俩衣裤甚薄,钻入被窝御寒。尽管饥寒交迫,焦公却潇洒自如,若无其事然。后来,距旅店十余里,有《潜仁慈善会》开办稀饭厂,焦公双足已被磨破冻坏,不能行动,邓净口每天去稀饭厂饱餐后,用罐筒盒盛饭与焦公充饥。有一天,他饭后行至厂门口,猛被慈善会负责人贺敬如发现,问他:哪里人?他实话回答说:我是四川成都人,我和我老师萃杰慈善会主任焦公出来访贤,钱用完了。现在,我的老师住在栈房里,足板磨破了,走不动路。我给他带这饭回去过日子。对方听后便说:“你们不要急,我们会给你们想办法。”过一天,对方真的送来路费,他们俩就逆江而上,由重庆回成都了。
焦公忍气
回忆堂开萃杰,天予旋转权衡,道高魔重势纵横,几度兴波作浪,陷溺英豪不起,徒劳船驾救生,可怜忍气好吞声,坐镇梨园重唱。
(清末拔贡,萃杰中学教师)成都徐棠书
按:焦公每遭他人指责时,他总是逆来顺受,从不以牙还牙。
焦公耐劳
日不饱餐一顿,夜无稳睡三更,恫瘰在抱亦多情,何异观音救难,既以慈悲作事,又将方便为门,耐劳毕竟望群英,早出爱河登岸。
(书法家)温江李天真书
按:焦公一生起早睡晚,饮食从不过量,时时关心他人疾苦,处处与人为善,即使行至路上,看见石头瓦块,也要拣起抛掷一旁,以免他人踢足、摔交。
焦公谦恭
礼贤下士恭敬,以多问寡谦虚,圣人地位不曾居,何等小心翼翼,况且乐天知命,居然明善复初,胜他读尽五车书,无或君子不器。
(著名教师、书法家)仁寿尹端书
按:焦公见人总是笑容满面,从不拿架子,不打骂人,在任何情况下,从不发脾气。
焦公认过
无过认为有过,不欺犹恐又欺,盖缘举念鬼神知,总是朝乾夕惕,心似鸢鱼活泼,性如秋月扬辉,龙沙大会届三期,领袖武陵八百。
(新繁县县长、书法家)宜宾侯俊德书
按:焦公为人做了好事,总觉得自己没有做好,他说:我一辈子都想到自己不足,没有高傲自满过。 。
焦公率真
哪管山林城市,还须打扫灵台,性无魔瘴见如来,一味深藏不露,笑佗心劳日拙,率真妙想天开,何妨后事早安排,高卧白云深处。
(书法家)西川李尔果书
按:焦善人常说这样几句话:一个人不能说假话,做假事,对人处事,都要踏踏实实。
焦公会想
凡事三思很好,退后一步自宽,屈指难题有万千,都在替他着急,不料从容应付,半皆暗地曲全,这般会想是圣贤,无愧于今面壁。
(书法家)简阳傅见吾书
按:焦公每遇艰难困苦的事,总抱着退后一步自然宽的态度,从容合理的予以对付。
除此以外,焦公的坟墓里,还用一块三尺长、两尺宽的汉白玉,精工雕刻为阴字的墓志铭,现全文引出,以补本遗漏和不足。
酉山先生墓志铭
沈涧南 撰
先生姓焦氏,讳天福,字酉山,世居成都,生而孝友、仁爱。少业农、勤俭。及长,闻维世门性命之学,不惟身体力行,且慨伦理流俗多亏。立志挽救,阐扬圣道,一时贤达,闻风响慕,事先生以师礼者颇众,山东吴佩孚入川,访先生不遇,先生托同门师承瞿冕卿,往北平为之讲道。初先生创萃杰堂,附设存古学校,继立文杏、时才两校,乐育英才,以筑道基。先生犹以圣道未弘,期物色高明,以弘圣道。己巳,先生率弟子游洛阳,因道梗粮绝,两阅月,典粥衣物,流离至汉口,会潜仁堂施粥始济。艰困之中,先生恰然顺受,不怨尤,不中馁,皆从者所目睹也。乙亥,先生游东北各省。丙子,再游华山、燕京;返川重游青城、峨眉九峰,皆以机缘未凑,略无遇合。已卯,先生倦游返里。同人僦方家桥周宅,凿池建亭,资先生修养。华阳孝廉林山腴题其亭日环碧。辛已,夏旱米贵,先生集议施粥,历时月余,费米四百石有奇,蒙党政各机关锡匾褒扬。先生又集资六万余元,办无利借贷局七处,补助贫乏。其他慈善,难以枚举。至先生之悲天悯人,消劫建蘸,祈晴雨,禳灾患者,不下数十次,往往有效。盖本古圣神道设教之旨,而行其志,心与天通,于兹益信。先生性简默,体行吃亏、受苦、忍气、耐劳、谦恭、认过、率真、会想,以身教人而已。先生生于清同治癸酉八月八日,长,娶朱夫人,生一子:泰荣,娶媳张;女二:长,适曾;次,适黄。中华民国壬午六月十日卒,享年七十,冬月初七日葬于县安靖乡两河口。(注:今郫县犀浦镇石亭村)
铭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行甚力,世道浇漓,人心陷溺,蒿日时艰,挽救孔亟,毅然远游,艰困不恤,区区苦衷,希遘贤哲,仆仆频年,天南地北,遭逢不遇,终栖环碧,孔子尼山,孟子邹邑。
李悦民 采集整理
焦公慈善会 周仁贤 主 印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慈善家焦公":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5964.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