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中国“萌芽”中的民事信托

中国“萌芽”中的民事信托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民事信托是信托业务的重要类型,与普通投资者密切相关,最能体现信托的本源。近年来,我国商业信托发展相对发达,相关业务规模也相对较高,但民事信托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幸运的是,在商事信托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大力发展民事信托的基础,并且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和财富传承需求的不断增加,民事信托的需求也不断涌现,部分地区出现了民事信托案件。当然,我国要大力发展民间信托,还需要解决信托文化、制度供给不足、信仰观念的构建与约束等问题。

民事信托,信托制度的起源!

所谓民事信托,是指受托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信托。相应的,商事信托是指作为商事活动的受托人的信托。在中国,商事信托较为普遍,而民事信托非常少见,但民事信托是了解信托的重要窗口,也是信托起源时的重要商事形式。

信托制度起源于英国。早期主要是为了避免国王要求向教会捐赠土地的限制。亲属、牧师等个人担任受托人管理土地财产,随后的信托制度逐渐建立。英国有大量的民间信托,主要承担财富管理、财富传承和慈善信托的功能。信托制度传到美国后,除了大量的民事信托,美国还发展了商业信托,两者并存,丰富了信托业态,使信托成为日常财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英美的发展来看,信托业的发展呈现出从民事信托向商事信托和民事信托并存的趋势,英国的受托人也经历了从个人和公共受托人向金融机构受托人的演变,这与金融业发展、个人财产管理需求等因素有关。

为了促进民事信托的健康发展,英国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受托人法,明确了受托人的权利和责任。同时,法院也加强了对受托人责任的监督和对法律纠纷的介入,以判例的形式为后续审判提供参考。美国也制定了受托人制度,强调谨慎投资等基本原则,促进了民事信托的良好发展。

而其后的大陆法系国家在学习英美信托制度时主要沿袭了商事信托,民事信托的发展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民事信托需要一个高度诚实、专业的个人作为受托人来处理信托事务,而信托作为舶来品,在短时间内还难以真正把握信托的本质,也难以形成建立民事信托关系的信任基础。因此,后期发展信托制度的国家,更有可能走信托业务从商事信托到民事信托的另一条发展道路。

一般来说,民事信托是信托业务的重要形式,与商事信托不是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关系。商业信托主要发挥专业机构在财产管理方面的专业优势,民事信托发挥服务普通居民在个人财产管理、继承、遗嘱执行、公益事务等方面的优势和便利,有利于加强信托文化普及,共同推动信托业务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民间信托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信托发展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尺。

民事信托发展已初步具备条件!

中国现代信托业始于1979年,至今已近40年。中国最早发展的也是商业信托,由信托公司垄断。在《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中,信托业务被具体定义为信托公司以经营和收取报酬为目的,作为受托人承诺信托、处理信托事务的业务行为,也就是说,银监会主要监管的是业务信托,而不是民事信托。

特别是自2007年信托公司重新注册以来,中国信托业经历了跨越式发展,不仅管理的资产规模大幅上升,在业务创新和为投资者创造收益方面也有非常好的表现。

在这个过程中,民事信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与社会文化、现实需要等因素有很大关系。然而,近年来,民事信托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变化,这也为其萌发和发展形成了有利条件。

首先,信任文化开始流行。

随着信托业的良好发展和媒体的持续报道,信托从业人员逐渐增多,信托产品的投资者也持续增加。信任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理解信任及其制度的优势。高校和科研单位逐步加强信托学科建设,信托专业人才数量持续上升。同时,高净值个人和家族企业尝试利用信托制度实现财产管理和继承的意愿较高。信任文化在中国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普及。

二是私人财富传承需求增加。

一方面,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到203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四分之一,这将产生大量的财富传承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疾病、意外灾难等原因,个人无法正常抚养年幼的子女。,所以需要委托他们管理财产,继续提供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费用。一般来说,一些大型的物业管理可以由信托公司来完成,但是信托公司能够覆盖的能力比如小型的物业管理和针对普通居民的遗嘱执行还是非常有限的。即使他们能承担,相关费用也很高。通过民事信托来满足上述需求会更加方便和高效。

第三,《信托法》为民事信托的发展奠定了法律制度基础。

2001年,我国颁布了第一部信托法,明确了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信托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从此,中国开展信托业务有了法律依据。国外经验表明,信托法的建立是信托业稳健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当然,信托法也为民事信托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可以规范相关当事人的信托行为,为后续的法律纠纷提供指引。

成功案例:遗嘱信托,家族信托!

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已有一些民事信托的成功案例,主要是遗嘱信托和家族信托,有效解决了居民生活中的财产管理问题。

遗嘱信托是指立遗嘱人在遗嘱中写明,在其死后将其全部或者部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根据信托目的,为遗嘱中规定的受益人或者为其他特定目的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遗嘱信托具有按照委托人意愿管理和使用遗产、加强家庭财产规划、避税、为后代提供生活保障等优点。遗嘱信托是典型的遗嘱信托和个人信托,我国信托法也承认遗嘱信托是信托设立的方式之一。与普通遗嘱相比,遗嘱信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继承纠纷,更有效地实现委托人的意愿和目的。

2015年,昆明明信公证处对一份遗嘱信托进行了公证。当事人李与前妻育有一未成年儿子,由他抚养。但由于李临近癌症晚期,为保障孩子后续生活,在他死后指定公证处作为遗嘱执行人和受托人管理其遗产,信托期限为10年。无独有偶,此前也有新闻报道舟山一离异女子独自抚养儿子。确诊胃癌后,为了保住财产,把儿子养好,她立下遗嘱,以哥哥为受托人,管理处置财产,用于儿子的生活费。遗嘱也经过了公证处的公证。

目前,我国信托公司正在大力推动家族信托的发展,主要是解决大型家族企业的财产继承问题。但相对于这些超高净值人群,普通家庭也存在家庭财产延续和继承的问题,这可能是商业信托暂时无法覆盖的领域,需要通过民事信托来解决。

2018年,南京公证处对一份家族股权信托进行了公证。一个小企业主早逝后,他经营的企业股权由几个继承人继承,但这使得企业股权非常分散,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企业家的妻子作为受托人,持有其他继承人应该持有的股权,以子女利益为出发点管理股权财产。

从现有的民事信托来看,受托人要么是委托人的亲属,要么是第三人的独立机构,有利于信托基础的建立,充分体现了信托关系的信托基础。实际上,受托人也可以是具有一定威望和专业能力的律师,更有利于信托财产的专业化管理。

此外,现有的所有民事信托都经过了公证。公证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具有客观公正的特点,在婚姻继承方面具有专业技能。经过公证的信托关系总体上符合法律要求,增强了公信力。目前,司法机关已经基本受理公证的法律合同。公证后,公证机构还将担任信托监督人,有利于监督受托人的合法尽职,纠正违背受益人利益的行为,保证信托运作符合委托人的目的和意志。

相关的枷锁还是要解开!

中国大力发展民事信托,还有很多问题和桎梏需要解决。要弘扬信任文化,解决制度问题,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解决税收等配套制度。

1.加强民间信托文化的宣传。

虽然信托业在我国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也有不少投资者从中受益,对信托制度的优势有所了解,但目前都是在接触经营性信托,狭义上把信托理解为一种投资产品。更多的人对民事信托知之甚少,不明白信托本质上是一种财产管理和转让的工具,可以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因此,信托行业协会和其他相关组织仍然有必要普及信托文化,特别是宣传其本质功能以及如何应用民事信托解决财产管理问题,使信托成为像医院和交通运输一样的基本服务。

2.解决相关系统问题

我国民事信托的发展也面临着与商事信托相同的制度问题,如信托财产无法登记,影响了财产的转移和信托的生效,而税收制度的缺位导致财产信托设立成本过高。此外,最大的制度缺失是我国还缺乏《信托法》。《信托法》虽然规定了受托人的权利义务,但还是比较粗糙。需要进一步制定《受托人法》,加强对受托人尽职原则的细化阐述,加强对受托人行为的规范,有利于受益人利益的实现。

3.强化信仰的观念和意识。

一般来说,民事信托的受托人多为亲戚、朋友或有一定声誉的人。但面对信托财产管理,如果缺乏监管和信仰,很容易造成信托财产流失或被挪用。英国民事信托发展之初,受托人不履行义务或侵占信托财产,引发大量纠纷,最后法官介入,逐渐产生股权。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受托人的信仰观念,谨慎忠实地处理信托事务,把成为受托人视为无上光荣的事情。同时,也需要加强公证机构或法院的介入。公证机构可以作为第三方监督机构,而法院可以为受益人提供更多的帮助。

4.鼓励公证机构和慈善机构参与发展民事信托。

通常情况下,民事信托由个人委托,但考虑到信托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部分个人受托人缺乏专业的财产管理能力,不能很好地履行职责。作为过渡,可以先鼓励发展以独立机构为受托人的民事信托,如公证处、慈善组织、律师事务所等。,或者设立公共受托人。这些机构有一定的专业优势,而且这些机构本身是非营利组织,有一定的社会公信力,所以它们发展民间信托有很深的社会信任基础。

本文来自袁继伟对大资金管理的观察。

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财经网站(www.jrj.com.cn)。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中国“萌芽”中的民事信托":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600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