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国盈网!
官网首页 小额贷款 购房贷款 抵押贷款 银行贷款 贷款平台 贷款知识 区块链

国盈网 > 小额贷款 > 权威发布丨德州: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权威发布丨德州: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小额贷款 岑岑 本站原创

11月3日,我市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锦,市科技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田晓静,市水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书芹,市文旅局四级调研员、新闻发言人马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新闻发言人,市金融风险防控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孙茜茜出席,介绍德州市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德州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因水而灵,德州之名源自黄河、来自德水,黄河之水滋润着德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德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使命担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

坚持系统推进,健全完善战略实施体系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委、市政府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扎实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德州落地落实。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的“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成立以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印发《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推动实施《德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德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工作推进会,及时调度部署阶段性任务;每年研究制定工作要点和重点项目清单,开展专项巡察,按季度通报全市推动黄河战略进展情况,确保各项任务清晰明确、责任落实到位。坚持生态优先,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不断增强。自2019年以来,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环境空气质量优良比例、PM2.5、PM10、臭氧、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各项指标均实现逐年改善,国、省控考核断面均完成目标任务。2022年水环境质量指数为5.51、同比改善5.3%,优良水体比例5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100%。

坚持“四水四定”,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

制定《德州市“十四五”节约用水规划》《德州市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建立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纳入对县市区综合考核。万元GDP用水量逐年下降。全市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率达到100%,提前完成“十四五”国家规定70%的任务。先后实施马颊河、徒骇河、德惠新河三大干流及利民河、宁北河等16条中小河流治理。启动5大干流、89条支流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构建“五横三纵千河畅、一泉百湖多库通”水网空间布局。

坚持动能转换,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引领,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在德州取得更大成效。大力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十大行动”,重点在招大引强、企业梯次培育、产业集群培植等十个方面加力提速,2022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居全省第7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7.1%,制造业占比达到34.4%,我市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1位。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持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81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4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3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87家,“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达到8个、集群领军企业达到11家。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在全国首创“集中汇流”“智慧透明调控”“云储能”等新技术和开发应用模式,全面落实柔性调节、配置储能等机制,三峡能源庆云储能电站一期(10万千瓦)是省内首批投产的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庆云县、陵城区、夏津县、武城县实现“纯绿色电网”,全力推进9个共计23.65万千瓦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首批共计71万千瓦的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落地建设,推动清洁能源成为电力增量主体。截至9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781.2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47.7%,居全省第1位。坚持传承创新,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统筹实施黄河、大运河牵手工程,加快推进黄河和大运河水系连通、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完成齐河武庄遗址、尹屯遗址等考古项目。开展黄河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创排杂技剧《山水国潮》、音乐剧《兵出渤海湾》等文艺精品力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高水平编制完成88平方公里南运河(德州段)保护利用总体规划,成功举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启动总投资220亿元的大运河“一廊六片”文化景观带建设,构建“水上行、岸上游”沉浸式体验场景。

下一步,德州将继续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瞄定“走在前、开新局”,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引领,以九大示范城市建设为突破,全力打造绿色低碳、时尚美丽、安全智慧、生态宜居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答记者问

去年德州市制定了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将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入其中,请问科技领域在推动沿黄合作,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田晓静:2022年1月6日,科技部下发《关于支持新一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通知》(国科发区〔2022〕5号),将我市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列。在谋划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重点工作、编制实施方案的时候,市科技局结合德州市特殊的战略定位,将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特色指标列入其中。根据科技部和科技部中信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2)》,德州市创新能力指数为40.34,在统计的97个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70位,在288个地级市中排名第82位。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市科技局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路径,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组建首个黄河流域产业技术创新中试基地联盟。6月30日,在省科技厅指导下,联合齐鲁工大(省科学院)、省人才集团举办黄河流域产业技术创新中试基地联盟成立大会。黄河流域产业技术创新中试基地联盟正式组建,这是沿黄9省(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也是加快沿黄省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举措。联盟拥有沿黄9省(区)35家成员单位,按照“开放、平等、合作、创新”的原则,以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根本任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科技与产业结合,突出技术到产品转化的关键环节,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打造黄河流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二)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指导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鲁北沿黄农区粮经作物节水高效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示范”、山东齐力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沿黄区域小麦玉米周年节水增产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德州谷神蛋白科技有限公司“沿黄区域大豆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项目申报2023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良种工程、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项目,目前已成功立项,争取省级资金支持550万元。

(三)推动绿色低碳成果的研发与应用。今年以来,市科技局面向水治理、大气治理、碳减排等领域开展了德州市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的征集工作,征集山东标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青岛理工大学合作的“基于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多源互补清洁供暖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等先进技术成果63项,组织专家评审论证,遴选了45项技术成果,编制了《2023年德州市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择优推荐17项成果申报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其中6项被《2023年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收录,促进了科技创新在节能降碳领域的支撑作用,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与推广应用。

(请上下滑动查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优先。请问,市水利局在推动全市节水行动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书芹: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去年12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德州市节约集约用水集成改革方案》,正式启动节水集成改革工作。今年3月4日,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在全市农村工作暨“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推进大会上强调,要把节水集成改革作为2023年农林水领域着力抓好的“三件大事”之一,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市节约集约用水集成改革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全市节水集成改革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市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指标范围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3.04立方米,超额完成“十四五”控制目标。庆云县、武城县、宁津县入选全国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我市整市域完成达标建设任务。

主要措施:一是加快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今年,投资10亿元,实施徒骇河、马颊河及9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新增雨洪资源拦蓄5000万立方米。通过与黄河水联调联控,本年度消纳长江水1.08亿立方米,是常年的3倍。二是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全面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严格取水许可审批,严格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确保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在指标范围。三是推进重点领域节水。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乡节水降损,纵深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市水利局、潘庄灌区等5家单位成为第二批省级节水标杆单位。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今年共争取了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全省深化节约集约用水集成改革等7个国家、省级水资源管理重点改革试点,以“点上突围”,带动全市节水集成改革“面上突破”。五是数据赋能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整合10多个部门11万余条大数据,在“山东通”建立水资源管理“一张网”平台,不进企业、不扰项目即可实现取用水全过程、全方位监管,该平台入选“全省数字政府50个创新示范应用”、首届山东省数字机关“数据赋能业务”大赛德州市级选拔决赛一等奖。

(请上下滑动查阅)

今年以来,围绕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方面,我市文旅部门都开展了哪些工作?

马健:一是推进黄河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黄河、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牵手”工程,规划覆盖全域、连通周边的6条文化旅游体验廊道,完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规划体系。加快黄河文化博物馆群、德之韵运河博物馆群等大项目建设,推进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千年枣林等景区晋档升级。目前,全市在建文旅项目37个,总投资514.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14.1亿元。其中,24个项目列入全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

二是加强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坚持文保项目带动战略,完成沿黄齐河武庄遗址、尹屯遗址等考古项目,指导齐河县完成文物资源试点普查,推进齐河晏城侵华日军飞机场旧址修缮工程等20余个文保项目建设,成功举办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德州)论坛。创新非遗保护传承,将非遗传承展示项目列入市政府年度民生实事,举办德州非遗文化节,积极参加全省“河和之契:2023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遗交流展示周”活动。今年以来,已创建文化体验活动场所135处,开展黄河号子等各类黄河传统文化展演活动226场。

三是打造黄河文化艺术精品力作。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等特色资源,成功打造杂技主题晚会《山水国潮》,进京参加由中国文联主办的“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全国优秀杂技剧目晋京展演”活动,全国仅3台剧目获此殊荣,国家、省有关领导观看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加强对黄河题材艺术创作的引导扶持,先后创排了歌曲《家住黄河口》、音乐剧《长河之恋》《女兵》等文艺精品。加强群众小剧小戏创作,今年1—9月份,全市累计创作黄河文化主题群众性小戏小剧 540部,开展演出活动2975场次。

四是丰富黄河文化旅游产品要素。依托齐河欧乐堡度假区,推出黄河文化研学游产品;串联沿线历史文化和旅游景观资源,打造黄河自驾游风景道。创新推出“露营+旅游”模式,打造30处各具特色的休闲露营地,暑假期间共接待游客85万人次。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齐河黄河人家旅游民宿集聚区获评第二批山东省旅游民宿集聚区,夏津苏留庄镇入选山东省精品文旅名镇,齐河祝阿镇等4个乡镇为首批德州市旅游民宿集聚区培育单位,成功举办齐河金秋黄河乡村音乐节、艾家坊夜市文化节等系列主题活动。

五是擦亮黄河文化旅游特色品牌。加强与沿黄八市、沿黄省区黄河文化旅游合作交流,举办2023德州市旅游发展大会,开展省会经济圈德州文旅产业推介会,大力推介德州两河牵手精品线路。成功上线德州市智慧旅游地图,以两河牵手、黄河文化、运河文化为主题,打造14条精品旅游线路。其中,“最美金秋·畅游黄河”旅游线路入选“橙黄橘绿·乡村盛景”2023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举办德州特色黄河大集,推出暑期十大网红打卡地,全面擦亮“好客山东·大德之州”文旅品牌。

(请上下滑动查阅)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请问金融领域在支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最新进展?

孙茜茜: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持续完善金融政策,强化供需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服务力度,不断提高金融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力。截至9月末,全市各项贷款余额3716.12亿元,同比增长13.3%,居全省第5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3.1、1.8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412.9亿元,为历年同期最高。

一是强化制度创新,促进金融资源循环畅通。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聚焦解决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周期长问题,创新推行了“重点金融服务企业(项目)工作制度”(以下简称“金服制度”),构建了“线上+线下”零距离金融服务,“接待+评审”全方位纾困解难闭环服务模式,为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实现了金融资源“能投快投、应投尽投、难投讲清”。设计开发了线上“金服大厅”,集金融政策宣传、金融产品发布、融资需求抢单匹配等多功能于一体,8月18日正式启动运行以来已促进292家企业融资19.34亿元;全省首创了“公共评审”制度,目前已组织13家企业参与“公共评审”,过审企业已获贷款2100万元;聚焦企业融资“疑难”问题,创新推出“投融资局长行长接待日”,目前已解决企业融资23.4亿元。

二是优化产品服务,扩大绿色信贷投放规模。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重点,指导金融机构在传统抵押类银行融资模式以外,积极推广绿色专项信贷产品,扩展绿色贷款合格抵(质)押物,重点支持低碳领域业务开展。探索推出了碳排放权抵押贷款、节能环保小企业贷款、污泥处理收益权质押贷款、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等一系列绿色信贷产品。鼓励金融机构优化绿色项目融资服务,配优配强专门业务团队,建立“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持续提升绿色重点项目的审批效率。截至9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375.31亿元,同比增长50.1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6.83个百分点。

三是畅通服务渠道,推动金融资源有效下沉。今年以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深化金融伙伴机制,开展金融辅导高管走基层“十百千万”活动,组织金融机构对接走访全市1500余个企业(项目),并将2023年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作为服务重点,对接融资需求58.6亿元。为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项目)配备主办银行和辅导队,通过“市级行长县域行”、金融辅导见面会、投融资局长行长接待日、金融会客厅等多种形式组织对接活动100余场,累计解决融资210.2亿元,全省首笔“乡村振兴—粮食种植贷”“重要农产品批发类项目贷款”等首创类业务先后在德州落地,促进金融资源流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请上下滑动查阅)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权威发布丨德州: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7416.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