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面积120万亩,产量500万吨,产值超百亿元...在兰陵,“金疙瘩”长在菜地里。近年来,兰陵农商银行结合县域农业发展实际,通过培养农业人才、做优特色农业、培育新兴产业,积极拓展蔬菜产业发展,培育农业县域“土特产”。截至5月末,该行贷款余额196.2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147.98亿元。
一方水“土”造就一方人才。
下午三点,李天发把一筐筐鲜亮水灵的黄瓜装上三轮车,从兰陵县左子沟北村自家的大棚里送到附近的菜市场。傍晚六点,“兰陵菜”运输队开到京沪高速。第二天早上,这些顶花黄瓜就可以放进长江三角洲市民的菜篮子里了。
不是每个黄瓜都能贴上“兰陵菜”的标签。“我家黄瓜质量好,产量高,甜!”凭借过硬的种植技术,李天发不仅获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认证,还申请了30万元的“新型职业农民贷款”,填补了大棚维修资金的缺口。兰陵有很多像李天发这样的“蔬菜专家”。截至目前,兰陵农商银行已为2947名“新型职业农民”提供资金支持4.58亿元,帮助他们成为大棚“土壤专家”。
兰陵农商银行进一步加大“思研工程”金融支持力度,推出一系列涉农人才金融服务。支持“头雁”,加强村党组织建设,选派14名业务骨干到重点镇、村社区担任副镇长、村主任助理。今年,他们已累计与15家党组织领导合作社对接,迄今已为其中一家发放贷款40万元。吸引“归雁”,支持外地人回乡创业,组织金融辅导团队走访长三角乡村龙头企业和农产品供应基地,建立定期联系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今年已为三家公司办理贷款,共计1180万元。培养“红岩”,选拔农业实用技术人才,联合县农业农村局、县农广校、弘强、立富等13家合作社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70余项。发展“严阵”,全面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织“大袋”流动金融服务队以列表方式走访对接辖区408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已发放“强村贷”、“合作社社员贷”等贷款165户,总金额7780万元。
一面的“特殊”色彩,勾勒出一面的美好。
位于兰陵县城的蔬菜世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蒜薹的“异装癖”正在这里上演。
“赶紧送去冷库!”刚到公司门口,总经理邵正在忙碌着,不时地喊着。在门口的收购点,两名会计仔细检查蒜薹质量,心里盘算着收购价格。冷库里,20多名女工正拿着剪刀飞来飞去,蒜薹被清洗、修剪、打包,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显得更加翠绿。五六个装卸工会把加工好的蒜苗装上车,运到全国各地。
“今年收购蒜薹的200万元资金来自农商行的贷款,利息很合适。”邵口中的200万元,是兰陵农商银行——聚角“蒜”推出的服务大蒜全产业链的系列贷款。截至5月底,该系列贷款已发放930户,金额11.24亿元。除了服务苍山大蒜这块金字招牌,近年来,兰陵农商银行围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构建多元化专属融资产品体系,累计创新信贷产品22项。
兰陵农商银行不断探索最适合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路径、方式和产品。组织各经营单位积极参与辖区内特色农业、特色资源的开发建设,围绕网点,以村、社区、店铺、专业市场、企业为基础,按客户群构建340个专属服务网格,打造“一镇一服务方案、一产业一金融产品、一大户一客户经理”的服务模式。积极对接牛蒡产业商会、蔬菜腌制协会、大蒜产业协会、辣椒种植销售协会等32家商会的负责人和主要负责人,实现批量获客。截至5月底,已获得预授信6.2亿元的3050户客户名单。精选“摘兔”、“长城辣椒酱”等20余种特色、优质农产品及原产地产品入驻智鹅兰陵馆,助力开拓市场。
一面“生产”产业,一面富民。
“新建的标准化厂房终于投入使用,年产量可以增加1万吨。未来还需要我们农商行继续提供资金支持!”兰陵成大食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成良满脸喜悦。
成大食品是兰陵县最早涉足预制蔬菜领域的企业之一。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集蔬菜种植基地、食品R&D、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科学化、综合性食品企业,产品覆盖全国,供不应求。为了服务这个占地2万平方米、员工200余人的行业龙头,兰陵农商银行不仅向其注资1700万元,还对企业进行授信,解决了工厂员工小额贷款的问题。近年来,兰陵农商银行瞄准兰陵县“抢滩”的机遇,推出专属产品“预制菜系列贷款”。截至5月底,已为3121家蔬菜种植客户和17家蔬菜加工企业提供了6.9亿元资金。
兰陵农商银行根据《培育和发展全县预制蔬菜产业的实施意见》,提供全行业金融服务,助力连锁经济发展。梳理预熟蔬菜企业名单,走访对接新绿、绿沃川、垦源等蔬菜标准化基地、预熟蔬菜龙头企业和200多家连锁企业,与企业管理者、财务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全面掌握企业生产经营、财务运营、融资需求,为种植户、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物流运输、终端销售提供全链条金融供给。同时,针对产业发展过程中“传统农户变成企业工人”的情况,依托“整区授信”,全面实施小额普惠贷款“无感授信”全覆盖工程,大力推广网络贷款。截至5月末,网贷户数15137户,比年初增加1710户,占总户数的35.44%。(陈墨惠陈翔)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特色农业乡村振兴,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858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