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阳宇北京报道“我们构建了集‘信贷产品信息披露’、‘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银企融资桥梁’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金融产品超市,不断推动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2023年7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货币信贷管理司司长于坚在2023年第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向包括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的多家媒体介绍。
北京正以推进中关村科技创新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强信贷政策引导,交流推广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经验和做法,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支持。
于坚介绍,6月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借款人数同比增长3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4.4%,比去年同期高18.8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增速一直保持在50%以上。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信贷管理司司长于坚供图)
近350亿元的银行贷款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于坚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北京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和撬动作用。上半年,央行在京政策性资金超过800亿元,惠及约2.2万户市场主体,其中85%以上为小微民营企业。近50%的资金投向了科技、绿色、制造业等重点领域。
此外,利用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科技创新、交通物流等专项再贷款,为相关领域银行贷款近350亿元提供低成本金融支持,继续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提升对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服务水平。
北京继续优化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推动全市创业担保贷款余额突破50.7亿元,同比增长77.4%。6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9%,为2022年以来最高,比同期各项贷款增速高12.8个百分点,借款人数同比增长40.7%;民营经济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3%,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末和去年同期高1.9个和5.6个百分点。
旅游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7.4%。北京金融帮助文化、旅游、体育等相关产业迅速恢复。6月末,北京市文化和旅游行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4%和37.4%,借款人数分别增长21.6%和38.1%。
北京加快发展消费金融,支持消费稳步回升。“为有效支持扩大内需,辖内银行从消费供需两端发力,促进消费潜力释放。”于坚介绍,从消费端看,一是消费贷款利率下调,部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已降至3.5%以下的历史低位;二是继续深化与电商平台合作,增加个人消费信用贷款线上服务供给;三是围绕餐饮、购物等消费场景,发放消费券,开展消费立减活动;四是针对购车等大众消费需求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申请流程,提高放款效率。
据介绍,上半年,北京市个人短期消费贷款增加580亿元,同比多增65.7亿元。
从商户角度看,辖内银行积极支持消费供给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通过降低信贷利率、增加信用贷款供给、提供更优惠的扫码和银行卡交易手续费率等方式,继续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提振信心。
更多信息请下载21金融APP。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北京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38901.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