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
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可分为零售信贷和公司信贷。
零售信贷可分为有担保和无担保,无担保纯信用贷款,准入门槛高,审查严格。主要缺点是符合条件的人太少,覆盖面太窄,额度低,无法实现普惠金融。抵押,通常以个人商铺或房屋作为抵押,主要缺点是覆盖面太窄,没有固定资产无法发放贷款。有担保和无担保零售信贷的共同缺点是风险控制滞后,违约后往往来不及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好在蚂蚁集团、京东金融等互联网公司的金融科技和小微金融可以弥补银行业务的不足,因为他们有用户消费行为的信息,是大数据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他们不仅可以提供通用的信用,还可以实时评估个人信用状况的变化和零售店经营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和控制风险。
对公信用也分为有担保和无担保。抵押,主要抵押物是房产、厂房、机器设备、汽车、仓单等;无担保是指信用和担保,也包括贸易融资项下的供应链金融,考虑贸易背景和核心企业的信用。缺点:无法实际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风险控制手段落后。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各种问题是在风险发生后才知道的。如果有抵押物,可以处置抵押物,减少敞口。如果没有抵押物,就要靠法律诉讼,但已经晚了。
可惜互联网金融公司对大众信贷银行的无能无解。事实上,几年前,BAT就试图复制B2C的成功模式,通过建立B2B供销平台,将公司之间的贸易搬到互联网平台上,但都没有成功。
主要原因是:
1.不同行业的公司业务结构不一样,不像零售是一个交易,交易结构一样。公司业务的交易结构是不同的。比如,订购一批家用电器,可能需要在生产前支付定金,或者从其他公司购买零配件,然后组装、检验、付款、分批交货等等。购买一批进口设备,需要向国内代理支付全款,或者需要用银行的国际信用证业务作为担保进行交易。
2.由于公司之间的贸易具有批量大、频率低、金额大的特点,一般需要线下检查商品质量,无法通过看图片在线决策,而且决定交易价格的往往不全是市场因素,还有非市场行为。
由于各种原因,公司之间的业务无法达成在线交易,无法复制B2C的成功模式。没有办法拿到公司的生产和交易数据,商业银行的企业信贷业务只能通过纯信贷或者抵押担保来做。因为无法实时掌握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公司的信用评级和风险控制都比较滞后。
这是银行的痛点,以至于马云说银行还是典当行。这只是一笔公共企业的贷款。让马云去做,他也只能把它做成当铺。
近年来,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5G通信、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给迫切需要突破发展瓶颈、加快产业转型的银行业带来了机遇。
物联网(英文:Internet of Things,缩写为IoT)起源于媒体领域,是信息技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指将任意物体按照约定的协议,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相连,通过信息媒介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沟通,从而实现智能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的功能。
万物互联
一句话:所有物品都通过信息感应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换。物联网中的物品可以将自己的角色、位置、状态、工作状态等信息实时报告给网络中的其他物品,即物体的信息,从而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
将企业的运营纳入物联网,可以实时掌握其运营情况,通过两个场景例子来说明。
例1:煤炭生产企业,通过煤炭生产过程中的机器设备,矿石原料仓库、成品仓库、运输工具,钢铁生产厂等下游煤炭企业的生产设备,建筑公司等终端钢铁企业业务流程各关键环节涉及的实体,都纳入物联网。它只需要在相关生产设备和关键区域增加物联网设备,包括温湿度传感、全球定位装置、增强视觉识别、5G通信器等网络接入设备。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各个环节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和计算,可以实时掌握整个产业链的情况,不仅包括产业链上的企业是否正常经营,上下游需求订单是否真实,成品是否使用,各个环节是否出现故障,是否存在产能过剩等。
例2:汽车制造公司通过增加产业链中的关键节点,如机械设备、汽车零配件、成品车、汽车销售公司的仓库进出等,可以实时掌握汽车生产、销售以及所售汽车的运行情况。在汽车制造的各个环节,然后他们就可以知道该厂品牌的汽车市场数量、销量、故障率等等信息,从而评估汽车制造公司乃至汽车零配件、销售公司整个产业链的运营状况。
比如上面两个例子,通过物联网,银行可以很好的了解全行业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真正掌握这些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而不是通过“典当行”的思维放贷,可以做到实时风控,把违约扼杀在摇篮里。
不仅传统银行的企业信贷业务可以通过物联网赋能,银行的投行业务也可以通过物联网实时掌握风险。去年年底,咏梅债务违约。咏梅短期融资券违约前,外部信用评级还是AAA,外部信用评级都是后知后觉。如果咏梅加入物联网,投资者可以实时了解这家企业目前的生产经营情况,可以知道订单数量、开工情况、发货情况等等,从而判断咏梅的生产经营是否正常。由于企业债券融资通常是信用融资,没有抵押物,外部信用评级滞后,当国有企业对政府信仰的信仰不再可靠时,我们只能通过掌握这个企业的生产情况来控制风险。
虽然物联网在信贷业务中的运用还比较朦胧,但一些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布局物联网。平安银行最近发射了一颗卫星,叫做平安一号,这是金融领域的第一颗物联网卫星。通过这颗卫星,构建了一个天空物联网:星云。金融行业表示,平安银行将结合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物联网+金融”新道路,打造“星云”物联网平台,连接数据和实物资产,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新型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财资等综合金融服务,形成数字资产挖掘、数字资产确认、数字资产价值实现的“数字经济闭环”,实现开放和融合。“星云”平台通过工业互联网设备感知、车辆行驶状态监控、生物体征监控、仓储监控等技术手段,将监控数据与运营系统数据交叉验证,实现客户画像、业务分析和风险预警,向实体经济输出智能制造、智能车联、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基础设施、智慧物流等解决方案,实现数字金融,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笔者认为,通过物联网技术修改企业信用的传统模式,解决企业信用的痛点,是一条可行的途径,虽然目前还处于尝试布局阶段。目前,国家经济结构改革和产业政策的出口是新的基础设施,包括5G通信、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有了这个网点的支持,相信未来一段时间,物联网技术一定会对银行的对公信贷业务有所帮助。
等着瞧。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物联网金融在银行的应用,物联网 银行":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1325.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