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招聘鬼屋露宿者,日薪2000元,月薪6万-6.5万元不等。工作包括记录和总结各个时期的异常情况,标记重点危险区域,记录体内是否有异常情况。”
近日,浙江杭州一家公司公开招聘“鬼屋睡客”,以其优厚的报酬和“躺着赚”的轻松工作内容吸引了不少关注。然而,这背后却是一场骗局。当地有关部门随后回应称,经调查,该内容系该公司员工用空编造,不实。有关部门将依法对涉案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理。
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鬼屋睡客”等招聘陷阱依然很多。随着“金三银四”黄金季的到来,很多求职者都在精心准备,寻找心仪的工作。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以“高收入、高回报、免费培训”为诱饵,骗取“服装费”、“体检费”、“中介费”,以“高息网贷”诱骗求职者缴纳上述费用,甚至以创业项目为名,引诱、强迫求职者参与传销、刷单、洗钱等违法活动。
发布虚假招聘信息
精心安排一场连环骗局
无独有偶,云南省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昆明分中心)近日曝光了一起“鬼屋卧铺”诈骗案。
来自云南昆明的彭艳在手机上刷了一个视频,招募一名“鬼屋沉睡者”。看到丰厚的报酬后,他很感动,通过视频中的联系方式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表示,在正式入住之前,需要参加班级培训,了解整个流程,进行岗位试用。后来对方让他交一部分押金作为学费。彭艳随后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了3457元,但钱付了之后,方便就杳无音信,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类似的招聘骗局并不是个例。
“某酒店招聘业务员,年龄18至40岁,月薪1万元……”今年1月,江西南昌居民胡迪在一个社交群里看到这条招聘信息,打电话咨询。对方热情地向她介绍了相关内容,并约定了面试时间和地点。但聊到最后,对方话锋一转,要求先交3000元挂号费。“我一听就是骗人的。我赶紧挂了。”伍迪说。
前不久,家住江西上饶的王东在网上浏览招聘信息时,看到一则“急聘高薪”“待遇从优”的广告。于是,他通过社交软件联系了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并按要求提交了自己的身份信息和简历。
对方说正好有和王东专业对应的工作,可以安排他面试。随即,对方将王冬拉进一个群,群内几位“领导”对王东进进行了“在线访谈”。很快,对方告诉王东,他已经通过了面试,但还需要培训才能正式入职,并交了6000元培训费。他承诺,培训结束后王东会被安排到公司核心部门,入职后3个月内退还培训费。
在对方的刻意诱导下,王冬没多想就把钱转给了对方。可是一天一天,对方再也没有联系过王冬。直到王冬忍不住问对方什么时候能入职,才发现自己被对方黑了。意识到被骗的王东立即到上饶市公安局信州分局报警。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人期望‘低门槛高工资’的心理,精心安排一系列骗局,一步步引诱求职者。”广东和拓律师事务所律师吴在工作中,接触过很多相关案件。据他介绍,不法分子经常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以诱人的工作条件和条件吸引受害者。骗取被害人信任后,要求被害人支付保证金、入门费等费用。此外,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好工作的心理,甚至谎称有门路、帮忙找关系,进而实施诈骗。
“工作本身不需要任何费用,对于会先交报名费和培训费的招聘面试要谨慎。入职体检通常要求求职者去二甲以上医院,正规单位不会收体检费。”在北京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李玲表示,求职者要谨防中介机构与非法企业勾结,以挂号费、介绍费、体检费、押金等名义向应聘者收取费用,然后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
吸收人员实施电诈。
不知不觉成为“帮凶”
有些公司为了快速招到人,会开出诱人的条件,但实际套路满满。签约后发现工资和工作强度不成正比。更有甚者,在被骗的同时,还可能变相成为犯罪分子的“帮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根据公开报道,25岁的杨和陆是湖北襄阳人。他们原本在一家企业从事人事工作,但对薪酬和内部各种约束不满。2022年11月,朋友介绍了一家电商公司,底薪4000元,有提成。两人果断跳船,没想到却陷入了一个诈骗团伙。
他们刚入职时,老板薛某带领他们在一个叫“酷胖”的韩国电商平台上做选号倒卖生意,确实是正规操作。但没过多久,公司因收入不佳亏损,薛转而找杨等人转行,做网络销售客服,推广引流业务。
杨说,老板的商业模式和后来的引流诈骗过程几乎一样。今年1月,公司利用某贷款软件进行诈骗时,他一开始并没有察觉。直到发现他用“香港卡”“广电卡”打电话给客户,越来越多的人骂他骗子,他才从梦中惊醒。其实老板薛某早就发现了贷款软件的引流过程与诈骗无异,只是他没有对两个没有经验的求职者说实话。
今年2月初,该团伙被警方抓获。经查,杨某、陆某自1月初以来非法获利数千元,薛某非法获利近3万元。目前,3人因涉嫌诈骗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注意筛选招聘信息
谨防黑中介乱收费
面对花式装修的招聘陷阱,求职者该如何应对?
“目前求职者大多通过网络获取招聘信息,所以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招聘网站和相关企业认证的招聘信息。”李玲表示,要注意鉴别招聘企业的相关信息是否真实,可以通过招聘企业的官网、官方热线核实信息是否真实,再通过相关平台仔细查询核实招聘单位的相关信息。
李玲提醒,在求职过程中,要警惕“黑中介”和乱收费。如果一些非法机构以职业介绍的名义向求职者收取各种名目的费用,求职者应核实中介业务许可证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职业介绍业务,是否具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吴建议,求职者要提高警惕,不要被“引流公司”和非法贷款公司利用参与违法犯罪,更不要为了蝇头小利毁了自己的大好年华。也要警惕“赚佣金”、“做任务”、“刷信誉”等各种形式的刷单骗局,不要轻易下载陌生人提供的app和链接,以免贪小便宜吃大亏。
“在求职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等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网站链接。否则不仅容易遭受金钱损失、个人信息泄露,还可能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帮凶。”吴对说:
除了求职者自身的意外,吴建议,相关部门必须加大综合整治力度,齐抓共管打击治理,建立健全互联网招聘平台守信激励惩戒机制,倒逼平台加大对职位信息真实性的审核力度。(彭艳、胡迪、王栋、李玲均为化名)
《法治日报》2023年2月25日04版
(来源:法治日报记者文)据
[编辑:金鑫]
[来源:法治日报]
温馨提示:注:内容来源均采集于互联网,不要轻信任何,后果自负,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j7hr0a@163.com),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原文地址"翻新属于什么违法,翻新机算诈骗吗":http://www.guoyinggangguan.com/xedk/243428.html。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